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赠刘景文》中写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时的北方,寒冷而干燥,而一颗颗饱满而新鲜的柑橘,是人们在冬季里不可或缺的水果,它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喜爱。
柑橘的历史悠久而绵长,可追溯到4000年前,无数文人墨客也留下过很多关于柑橘的诗作。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放眼望去,一大片青黄相间的柑橘林,竹篱茅舍掩映其中,真是一幅美丽而绚烂的柑橘林图。
刚刚剥开橘子,香甜而多汁的水雾便喷洒出来,令人惊喜不已。如果能品尝到新鲜而美味的柑橘,这也算是人生的一种小幸福吧。
猫头争立玉,黄雀剩披绵。橘子生犹绿,江南十月天。橘子花香满四邻,绿阴如染净无尘。幽斋独坐鸟声乐,万虑不干心地春。洞庭橘子凫芡菱,茨菰香芋落花生。娄唐九黄三白酒,此是老人骨董羹。冉冉岁华换,悠悠道路长。老来。
更令人称奇的是,吴地女子用手剥完橘子后,即便三天后仍然手留余香。
读了苏轼的这首词,让我们恨不得立刻就要吃上几个美味的柑橘,然而,在古代文人眼中,柑橘不仅仅是美味的水果,更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唐代宰相张九龄在《感遇·江南有丹橘》中写道: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1.描写橘子的诗句 浣溪沙 咏橘 作者: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早春以橘子寄鲁望 (唐)皮日休 个个和枝叶捧鲜,彩凝犹带洞庭烟。 不为韩嫣金。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江南地区的柑橘枝繁叶茂,即便历经冬天也能保持四季常青。这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气候温暖,而是柑橘天生具有的一种松柏特性,不畏严寒且坚韧不拔。
《浣溪沙·咏橘》宋代: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译文:一夜霜冻过后,菊花凋残,荷叶枯萎,经霜变黄的橘子和绿叶相映衬,光亮照眼,竹。
这样的上等佳品,按理来说应该是推荐给嘉宾的,然而却被重重山水阻隔,真是为之奈何。
1.描写橘子的诗句 1、《早春以橘子寄鲁望》唐代:皮日休 原文: 个个和枝叶捧鲜,彩凝犹带洞庭烟。 不为韩嫣金丸重, 直是周王玉果圆。 译文:每一个橘子在枝头都非常新鲜,好像凝结着洞庭烟气。不会比韩嫣的金丸重,也没有周王的玉果。
每个人的命运和遭遇都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和缘由,却没有人能说得清。
这首诗赞美了橘树历经寒冬的考验,终年常青,不畏寒霜的态度,实际上,张九龄借用柑树来表达自己受命不迁、桀骜不逊的人生态度,面对朝廷小人的诽谤和污蔑,始终保持着一种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也达到了神形兼备的目的。
品尝一颗颗柑橘,感悟生命中的美好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