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上一句,此时无声胜有声前一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琵琶行》,其全诗文如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

一、题解

别有幽愁暗恨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原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赏析: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

同甫是陈亮的字,爱国学者,称为龙川先生。才气超迈,主张抗战,屡受打击。淳熙十年(1183)春给作者写信,除表达来访,还索词。因陈未践约来访,作者特写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是词牌,“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标题。词,一般来说以首句为题目。

词,又叫“诗余”,也可写“辞”,又叫“长短句”,它是一种文体,产生于唐,繁荣于宋。词的曲调、字数、韵律都是一定的。按词调长短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词风:大笔勾勒,纵横潇洒,开阔健朗,清超豪迈;后者,以李清照和秦观为代表,词风:铺叙细腻,婉约流畅,典雅工丽,少昂扬之气。宋词原本艳丽,苏轼对其作了彻底修改,使其离开花间小径,进入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词分上下两片(阙、段),下片首句叫“过片”或叫“换头”。

词的对仗,只求词性相对,结构相类,韵相同,不要求平仄。中间可换韵。

此时无声胜有声前一局,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人。智勇过人,是一位深谙军事、勇冠三军的“战狼”。他才华横溢,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合称“济南二安”,与党怀英合称“辛党”,称“一时瑜亮”不为过。21岁任山东义军首领耿京部掌书记,擒杀叛将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先后任江西、湖南、福建安抚史,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力排众议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局势。由于他与执政者政见不合,屡遭劾奏,屡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宰臣韩侂胄(tuōzhòu)接连起用他,也做过一些小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抱憾病逝,时68岁。谥号“忠敏”。

二、关于词文内容

这首词是辛弃疾名篇之一,大概写于作者闲居江西带湖之时。题目是寄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抗金壮志。辛弃疾南渡近三十年,梦寐以求率百万雄师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然而他的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未实现,这首词正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词壮在形象地描写了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62字,属中调。这首词作过一个美梦幻化出一位英气勃发的忠一不二的爱国将军的伟大形象。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梦境描写,表现了多层意思。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仅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一位壮士的形象,“酒醉、挑灯、看剑”,让读者从中体会人物的“潜台词”,在这更深夜晚、万籁俱寂的深夜,将他心爱的“宝剑”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灯光下酣然入梦,刚才想的、看的、忆的,又幻为梦境,梦了什么,不必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好梦初醒,天已破晓,“梦回吹角连营”,他一跃而起,披挂上阵,梦变为现实。

三、四句以对仗句表现出雄壮的军容,将军和士兵高昂的战斗情绪。

战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餐后列队,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率兵出发。“沙场秋点兵”,“秋”字下得好,“秋高马壮”,用兵正当时。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激战全胜。

中心主题:通过对词中忠勇将军的描写,表现词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大

“五十弦”:瑟,有五十弦。(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这里泛指多种乐器。

抱负不能实现,揭示南宋当权者的腐朽,突出将军(即词人)的无奈。

艺术特点:独树一帜的布局。

词意情节示意图:

学后评价: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爱国词人,史评: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他与苏轼并称“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他是乱世中的抗金英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把对国家兴亡,对民族的关切、忧虑全部寄托于词作中。他若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一定是胸配勋章的英雄,受国家和人民爱戴和敬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 琵琶引》。原诗(部分):《琵琶行 / 琵琶引》。

此时无声胜有声上一句

席淑贤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括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 2023年05月21 05:39
下一篇 2023年06月01 00:27

相关推荐

  • 元曲的元曲介绍,关于元曲的介绍

    元曲、唐诗和宋词鼎足并举,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元曲有哪些文学特点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而独秀文坛,以其不同于唐诗宋词的美学风采而成为中国外

    2023年04月11 238
  • 遥遥无期的诗句,遥遥无期的对应的诗句

    初与君相识,犹如故人归。人生中有无数次遇见。或长久或短暂,或欣喜或蓦然。假如人生不曾相遇,不曾想过会有牵挂。相遇,在不经意间。没有约定,也没有守候。毫无防备,邂逅相遇,怦然心动,一见钟情。这大概是人类

    2023年05月08 282
  • 诗杰是谁,诗霸是谁

    我国诗人灿若星辰。有的诗人有许多别号或别称。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诗人的别号和别称。别称诗仙:李白李白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浪漫、潇洒、飘逸,不止他的作品,整个人的形象也是如此!据说,诗霸是谁,李白当年初

    2023年05月08 232
  • 元曲和素书是什么区别,小令和元曲有什么区别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2023年04月13 286
  • 诗雯名字寓意,诗雯这名字代表什么

    《纳兰词》整理的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词篇,其诗句融合了清朝时期的时代背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诗人著作的诗篇都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纳兰词》中的语句,唯美文艺,从中摘取出来的孩子名

    2023年05月04 256
  • 李白的将进酒全诗,李白《将进酒》原文

    李白《将进酒》《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

    2023年05月01 279
  • 各安天命上一句,各安天命完整句子

    2019年12月份,正在广州上班的我,接到身在河南老家的母亲打来的电话。“你爸快不行了,正在县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你赶紧回来吧……”从母亲的电话里,我得知了父亲患了急性心肌梗塞(心梗)!父亲一直在农村干

    2023年05月13 224
  • 关于晚风的诗句,吹着晚风的诗句唯美

    晚风正深入黄昏听鸟鸣探春心,被欢愉迁徙拜访春天,柳暗花明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出自:《鹭鸶》年代:唐作者:杜牧晚风斜日不胜愁醉忆春山独倚楼,远山回合暮云收。波间隐隐仞归舟。早是出门长带月,可

    2023年05月01 299
  • 描写落日的诗句,黄昏晚霞唯美诗句

    夕照之美,唯美柔软,看夕阳从指缝中穿堂而过,感受时光静静地流淌。每当夕阳西下,到处灿然生辉,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黄昏晚霞唯美诗句,引得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动情!,才有斜阳景更佳,古诗词里的夕照,夕阳

    2023年04月10 281
  • 描写送花的诗句

    锦带花开绚烂多姿,八首锦带花的诗词,祝你前程似锦!锦带花宋-杨巽斋鹄袍换绿契初心,旋赐银绯与紫金。堪念纷纷名利客,对花应是叹侵寻。锦带花宋-周密化工机杼未能休,织出东风锦一篝。双蝶舞春犹未竟,乱红飞下

    2023年06月06 262
  • 春光无限好的下一句是什么,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

    四月春光美,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繁花次第开。近日,伴随着一路欢声笑语,由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部分退休老同志组成的“金叶艺术团”乘车来到蔡甸区索河镇开展为期一天的文艺演出及交流活动。在《

    2023年05月10 216
  • 诗字开头的成语,刘字开头的成语大全集谐音

    我们这本书的名字叫作《顺着历史学古诗》。所谓顺着历史,刘字开头的成语大全集谐音,是说我们学的这些古诗,是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来选择的,而且每首古诗不仅诗写得好,还能反映出特定的历史背景。学完这些诗之

    2023年05月25 25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