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声新透绿窗纱的上一句,今夜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特别【读诗手记】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文/皇城一兵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这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代春怨》七绝诗。刘方平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洛阳人,约公元7

特别

虫声新透绿窗纱的上一句

【读诗手记】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文/皇城一兵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代春怨》七绝诗。刘方平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洛阳人,约公元758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时名士。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不乐仕进,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刘方平作为在盛唐时期的诗人,虽名不显,存诗不多,今夜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但除工诗之外,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和写闺情、乡思之作,思想内容亦较贫弱,故影响不大。尽管如此,他擅长的绝句,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艺术性较高。尤其被《唐诗三百首》和《唐诗鉴赏辞典》选入的两首七绝、一首五绝小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见《唐诗鉴赏辞典》622页),现在读来,也殊为佳作。例如脍炙人口的《月夜 / 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注释] (1)诗题一作《夜月》.(2)更深:深夜.半人家:指深夜月光西斜,只照着半个庭院.(3)北斗:指北斗七星.阑干:横斜的样子.雨斗:二十八宿之一,有六颗星.(4)偏知。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本诗写的是初春月夜黎明前的情景。夜深人静,月光斜照着半边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着,天将亮了。低吟浅唱的虫鸣声,第一次透进了绿色的窗纱,春意在不知不觉中走来了。诗的前两句写环境的幽静,后两句写感觉到春天的气息。以"虫声新透绿窗纱"来表达春回大地的信息,"透"字传神,读来亲切有味,境界全出。《唐诗鉴赏辞典》评说:“这一首描写月夜春色的小诗,它犹如一首小夜曲,可以让人听得似痴如醉;又好像是一幅水彩画,可以让人看得似乎要沉浸于画意之中而又不能自拔。诗作写得有声有色,恬静雅淡,令人过目不忘,久久回味。” 《月夜 / 夜月》一诗的艺术魅力、历史魅力以及流芳百世魅力可见一斑。再例如,令人耳熟能详的《春怨》一诗:

虫声新透绿窗纱的前一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这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中的诗句,全诗如下: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纱窗外太阳慢慢西落,黄昏渐渐降临;宫门幽闭,无人看见我悲哀的泪痕。寂寞幽寂的庭院内春天已临近尽头,梨花落满地面而院门紧掩。寥寥四句,引入人人皆晓的“金屋藏阿娇”之典故,把幽闭与人世隔绝的“金屋”——华丽深宫中少女的幽怨之情呈现出来:日落黄昏,院中空寂,春色欲晚,梨花满地,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欧阳修《蝶恋花》词句)。此情此景,把“金屋”之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难堪之状跃然纸上;读者对少女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引号内为 李清照《声声慢》词句)的凄凉况味就更可想而知了。此诗,深曲委婉,味外有味,堪称七绝诗中翘楚。

直接搜百度不是更直接 月夜 作者: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说到《春怨》这首诗,诗人刘方平很有“故事”。据资料记载,刘方平终生未仕,从未进入过御苑深宫,对幽闭深宫嫔妃佳人的孤寂幽怨之情,当然也就不甚了了,充其量是有所风闻而已。然而,从诗中描写看,他好像对深宫身临其境,写出的宫怨诗亦绘声绘色、栩栩如生。何来生活和灵感?据《古今野史杂谈》里记载,刘方平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且才貌双全。他有一妻三子,三子在文学上都颇有造诣。而其妻出生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压倒群芳。虽然因后来刘方平离家四处游玩,不问家事,使得身受冷落娇妻,丑闻连连,曾与僧人有染,且愈加放肆,最后在偷情时跌在雪地而亡。不过,刘方平早期夫妻恩爱,伉俪情深,尽享天伦之乐,家庭生活十分幸福。这可能是其春怨诗清新亮丽,风格鲜明的原因之一吧。刘方平不仅“宫怨”诗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可谓绘影绘声、绘声绘影,而且文瑞那首代闺妇写的春怨诗,虽未被《唐诗三百首》和《唐诗鉴赏辞典》选入,“唐诗粉”也不太熟悉,但也属生花妙笔,堪称上乘之作。

虫声新透绿窗纱上一句:今夜偏知春气暖 原文:月夜 / 夜月 [作者] 刘方平 朝代:唐代 [全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

据资料介绍,这首《《代春怨》》诗是作者隐居时所作。由于隐士生活单调,取材范围狭窄,而曾冷落美妻,导致美妻因怨而“红杏出墙”的刘方平,在深刻反思之下,女性题材尤其怨妇题材,给了他探索另一个心灵世界的灵感和深厚兴趣,在故事化的虚构中使他才华得到更大施展,所以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久处深阁的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然而,因“庭前时有东风入”使得“杨柳千条尽向西”。征人所在,妾之所向,三、四两句诗,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这首诗开篇平铺直入,如江水平平,草木青青,波澜不惊,而终篇却独出心裁,奇峰突起,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可谓“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唐·张祜《题王右丞山水嶂》句)

虫声新透绿窗纱的上一句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21:06
下一篇 2023年04月23 13:00

相关推荐

  • 元曲三百首歌曲,元曲三百首长城出版社

    9.《双调·蟾宫曲·春情》元朝·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10.《一枝花·不伏老》元

    2023年04月14 298
  • 润润物细无声的上一句,润物无声上一句是什么

    6月,申城正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长宁区房管局已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全局党员群众干部员工满腔热血挑重担、意志坚定扛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项目、稳增长,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努力把失去的时

    2023年04月10 284
  • 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哪首诗,日照桐庐生紫烟

    日照桐庐生紫烟,我们知道米芾写字似“刷”字,用笔善正侧齐发,极尽字势,或偃仰、向背,或转折、顿挫,将字意轻重急缓等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写尽痛快与超迈之势。下面,特邀大家一起来欣赏米芾集字书法《望庐山瀑

    2023年05月04 300
  • 明月千里寄相思下一句,明月千里寄相思苏轼

    夜色茫茫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下一句是夜色茫茫罩四周。出自《明月千里寄相思》,由金流作词、作曲、编曲,吴莺音演唱的歌曲。发行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该曲收录于吴莺音1997年12月30日发行的专辑《Denon

    2023年05月03 233
  • 描写红军长征的诗句,描写红军长征的诗有哪些

    是的,长征不仅是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英雄壮举,它留下的巨大而丰富的精神财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1934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拉开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序幕。今天,人民出

    2023年04月20 238
  • 形容女儿的诗句,疼爱女儿的诗句七绝

    在三千年的诗史中,我们读过太多男人的作品。在古时,女子困囿很多,疼爱女儿的诗句七绝,不似男子那般自由,但是,总有一些钟灵毓秀的女子,用才华在文学史上,书写了一篇篇佳作。可以说,她们的作品不逊于男人,在

    2023年05月02 302
  • 关于灯笼的诗句

    火红的柿子,装点着秋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心情也暖起来。咏红柿子唐-刘禹锡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衢州近城果园宋-杨万里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黄柑绿橘深红

    2023年05月10 227
  • 想念一个人的诗句经典,用古诗暗示我想你了

    没有人不害怕死亡,即使他是皇帝,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晚年也追求长生之术。每一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生物寿终而死,不一定是悲剧。那是自然的事情,回忆永远温暖心头。在这趟人生中能遇到它,用古诗暗示我想你了

    2023年05月13 263
  • 春夏秋冬诗句,春夏秋冬四季古诗大全

    春姑娘来了,她带来了这么多春天的成语和句子今天按类别整理了诗词名篇,可以作为语文积累的绝佳素材。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

    2023年04月18 232
  • 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各十句

    春天是一个灿烂的季节,桃花、杏花、梨花争相开放,汇成一个花的世界。走出城市,走到郊外,走到大自然中,眼看着眼前红的、白的、紫的花,莫名心情就很好。也许,你还不能走到自然中,还好,我们有诗词。100句关

    2023年04月23 261
  • 带锦字的诗句,锦的最佳配字

    春色渐深,桃花开了又谢,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其实,落花也自有一番别样的美。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锦的最佳配字,为了留住花开花落的美好,古人常以花入诗词,都是

    2023年05月01 273
  • 寻隐者不遇古诗意思,寻隐者不遇诗题的意思是

    寻隐者不遇诗题的意思是,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把最经典的古诗词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让广大青少年感受古诗词的力量与芬芳,在吟诵鉴赏中志存高远、陶冶情操。让我们传承经典,引领未来!今天,由著

    2023年05月29 29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