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时光,迈着沉重的脚步即将走到尽头。
放眼全球,善良的人们守望相助、勉力奋争,满心期盼“隧道终点之光”能够在2021年早日来临,真心相信正义的勇敢者能够赢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终胜利。
重大历史关头,人类面对重大考验。中国亮出成绩单,为世界注入信心和希望,非同凡响!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历经艰难险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的结果。
世界上,热赞中国的声音此起彼伏,正如德国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在西班牙媒体发文所称道的,“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成功之年”。
同样令世界普遍深感振奋的是,即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愿意为各国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提供更多机遇,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回望2020年,人们更能懂得,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领悟并尊崇真理。
逆水行舟,人类离不开智慧助力,更需要真理领航。
(一)
2020年,人类与新冠病毒大战,世界因这场大战而变了模样。
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交织,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
“新冠肺炎疫情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危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断言并不夸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8000万例,死亡病例超177万例。许多国际观察人士预期,疫情大流行给人类带来的重创将甚于战争。
疫情之鉴,映射出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短板,有学者将其归纳为疫情失控、经济失速、政策失灵、民主失范、治理失序五大问题。以邻为壑、隔岸观火的,拉小圈子、搞零和博弈的,搞意识形态对抗、挖文明冲突陷阱的,频频跳出来自编自演拙劣丑剧,散布“政治病毒”,鼓吹所谓“经济脱钩”“平行体系”。
如何从纷繁乱象中洞察实质,反驳事实胜于雄辩,如何在历史维度中把握大势,如何为人类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谋?重大考验,就在眼前。
必须指出,无论病毒多么凶猛,国际形势多么错综复杂,人类都不能失了主心骨,更不能弃守文明底线。
人类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绝没有什么“例外”。“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不应忘记,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持续多年,不断积聚的矛盾最终催生世界大战,令人类蒙受浩劫。一个重大教训,就是主要国家之间缺乏政策协调,彼此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和货币政策,让全球经济体系分崩离析。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次重大灾难中的人类教训和经验,无不说明唯有正义的力量,方能托举世界的希望。只有当人类之雄心、决心、信心、爱心,激发出足够强大的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正能量,人类才能携手走出至暗时刻。
关键时刻,考验人类文明的成色。各国理当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
“事实胜于雄辩”下一句接“真理越辩越明”。“事实胜于雄辩”意思是为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强有力的辩论更有说服力。出自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胜于。
(二)
世界发展变化,总有其动因、趋势和规律。
世人在思考一个问题:同样经历严峻疫情的大考,为什么中国山河无恙?
企业回1、摆正心态生活中,心态是很重要,只有摆正心态,才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很多人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经常没有自信心,甚至变得自卑,不敢开口说话。这样子只会导致语言表达能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我们要学会意识到摆正自己的心态。
水有源,树有根。中国成功抗击疫情的密码,蕴涵在有机统一的正确思想和有力行动之中。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一体行动,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构筑起14亿中国人民同心战疫的坚固防线。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前行、逐步向好、不断升级。中国非同寻常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彰显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蕴涵牢固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也是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
德不孤,必有邻。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关键领导作用,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团结抗疫。3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
(三)
事实胜于雄辩没有下一句。事实胜于雄辩意思是为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强有力的辩论更有说服力。出自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热风》是鲁迅写于
疫情笼罩下,世界经济步履维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4%。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2%,降幅或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下降幅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9%……
下一句可以是:时间证明一切。分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字数相等,意义相对。
世界经济是否将陷入比20世纪大萧条时期更为严重的衰退?如何尽快重回增长轨道?摆脱当前危机需要正确思路,重塑后疫情时代的世界需要正确方向。
中国经济率先稳定恢复,得益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取得显著成效。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指出,中国政府采取及时而有效的疫情应对措施,尤其在公共卫生环节应对得当,这是其经济快速复苏并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
中国经济率先稳定恢复,离不开宏观经济政策及时有力精准有效对冲疫情影响。中国在毫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及时出台纾困规模性政策,创新实施机制直接惠企利民。中国从1月底起谋划出台一揽子对冲政策,仅复工复产政策就包括8个方面90条措施;增加1万亿元财政赤字,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推动金融系统合理让利1.5万亿元……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说,中国政府的危机应对措施、流动性供应、财政政策和金融支持,不仅稳定国内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疏压,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国经济率先稳定恢复,关键在于坚定不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中奋勇前进。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经济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细化,形态更加高级,国内外联动更加紧密,形成巨大的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中国总能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从压缩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到扩容自贸试验区,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坚定不移。从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到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中国积极探索更高水平开放路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搭台,世界响应。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这是中国的愿望,也是中国的行动。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称赞:“中国坚持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首要引擎。”
经济发展自有其规律,在严峻挑战下发展经济更离不开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中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
“人们挤进火车,簇拥在名胜古迹中,做着在其他许多国家仍然只能梦想的一切事情,这是迄今为止表明中国从疫情中复苏最清晰的信号。”报道2020年中国国庆中秋假期的美国《纽约时报》如此评价。透过中国黄金周这扇窗,世界看到中国经济的强大复苏活力和光明发展前景。
“今年‘双11’最大的不同,是‘大形势’变了……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的主要增长引擎。各国企业指望中国消费者帮它们‘回血’部分损失的销售额。”美国《华盛顿邮报》如此写道。世纪疫情背景下的“双11”表明,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启动国际生产引擎、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大市场。
跨国公司和全球投资者纷纷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恰如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发的文章所指出,中国消费和经济复苏使其成为不少美国公司的“避风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仍然是美国公司的全球首要优先市场之一,83%的受访美国企业将中国视作其全球战略中最重要或前五大市场之一。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欧盟企业表示中国仍然是其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3500家在华日本企业中,91.7%的企业表示并没有计划转移在华业务。
(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世界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世界经济处于新老长周期交汇期与新旧动能转换期,国际力量对比呈现趋势性变迁。
事实善于雄辩——行动胜于空谈 【名称】:事实善于雄辩【拼音】:shì shí shàn yú xióng biàn 【解释】:事情的真实情况比强有力的辩论更有说服力。【出处】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
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危机往往孕育新的科技产业变革,并最终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当前,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严重拖累了世界经济增长,但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有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疫情是一场灾难,但也创造了一次实验——职场专业人士纷纷转为在家工作,面对面会议被视频会议取代,上下班通勤变成了在办公桌前更长的工作时间……
有关行业报告显示,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2月复工期间,中国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线上远程办公模式,共计超过3亿人使用在线办公应用。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6月发布的分析报告指出,全球开视频会议的远程办公人数3个月增加了19倍。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0年特别版《全球竞争力报告》所指出,数字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健全和医疗体系有效的经济体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保持了更强韧性。
有目共睹,疫情防控期间,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人们甚至预期,这些新技术行为可能将导致重大结构性变化,有望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明了科技创新在危急关头的“硬核”力量。
中国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提供的重大机遇。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写入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2021年要抓好的8项重点任务之首。
科技创新,不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屡屡成就奇迹。2020年岁末,中国又迎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也是人类时隔44年后再次书写这样的壮举;“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梦想成真,因为壮志豪情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五)
2020年,联合国成立75周年。
人类应当铭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和教训,恪守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
需要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视。扭转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的现实,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人类面临的紧迫任务。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人们深刻记得6年前北京“APEC蓝”所折射的生态文明建设雄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说了就做、说到做到,成效一年比一年好。2020年,中国向世界明确承诺,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真理是存在的顶峰,正义就是在实践中运用真理。”中国坚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铭于心、立于言、践于行、成于效,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带给世界信心和希望。
中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并不断书写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的新篇章。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凭借自身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正能量。
“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令人记忆犹新。这篇著名演讲被国际人士誉为“冬日里的阳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时隔近4年,感召力依然,对于当前国际社会携手战胜疫情挑战、扭转世界经济衰退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终将凤凰涅槃、焕发新生。
真金不怕火炼,事实胜于雄辩,时间为证!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3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