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
诗人们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深刻的情感。
有很多夸张手法,都是因为深情。
下面十首夸张诗词。
都是为了表达内心最深刻的情感。
你喜欢哪一首呢?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恩爱夫妻,婚后,运用衬托手法的诗句,两人分别了一段时间,此时的李清照对于丈夫是非常思念,思念到什么地步呢?人都瘦得跟黄花一样了。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避难金华时写下了这首词,此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此时作者愁苦到什么地步呢?想要去划船散心,可又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你都这样说了,这铁定分离不了。诗中运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说明爱情的坚贞,隐娘只想说:我怕了。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夜宿山寺——【作者】李白 【朝代】唐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2、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朝代】唐 飞流直下。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诗,男子思念自己的情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
诗人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后主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从皇帝沦为阶下求,体会到两种极致的人生,其内心的悲伤,常人无法体会。
李煜形容他的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春水不尽,哀愁不止。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
《何满子》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首诗写宫人哀怨,作者通过数字,极尽夸张,来描写宫人幽居深宫,白白地葬送了一生的极度哀怨。
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我唱一曲悲凉的《何满子》,眼泪不由得双双落在你的面前。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色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横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路遇佳人,却只能望着她的远去的背影,怅惘难舒,可遇而不可得的情感让他感慨道: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雨笼罩的青草,满城飞絮,如同梅子黄时的雨。
满川的烟草、满城的飞絮、黄梅时节的雨,这愁,可真够夸张的。
《菩萨蛮》
唐五代·无名氏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诗同《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诗在写情人之间的誓盟,主人公连用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浪漫地形容爱情的坚贞。
所有的这一切夸张誓言,只不过是深情罢了。
《江城子》
宋·秦观
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如下: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2、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5。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夸张: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5、万里赴戎机。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尽他心中的愁思,这愁绪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