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南溪常道士不遇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写隐居生活的`诗句 1、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丘为《题农父庐舍》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3、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刘长卿去寻找一个唤作常道士的人,一路上走的都是无人走过的路,青苔上留下了自己鞋子的痕迹,抬头远望是白云与水洲,低头近看是芳草如茵,以及闲门禁闭,他还是没有找到常道士,刚刚被雨水洗过的松叶都是新鲜的,沿着山路走到水源处,人要有多么坦荡,描写隐居悠闲生活的诗句,才能无畏无惧,就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样,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果你一直追求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就像诗人找不到这个道士一样,有了溪花与禅意就好,忘言之说如陶渊明的“欲辨已忘言”,至于您的追求是什么,什么是您的溪花或者常道士,可以静言思之。(禅意犹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去处,闲倚两三松。
过户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隐居的诗句如下: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8.描写隐居的诗词 1、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丘为《题农父庐舍》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 3、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高低远近的描绘谷口书斋的美景,全诗选用冷色调,给人一种清幽寂静之感,花落了,白鹭归巢了,让家童清扫道路,因为与友人约好了,他可能怕友人错过这秋景吧,亦或是太过孤寂了,仕途坎坷,所有的孤独都要一个人享受。可能我们也是,当您独享美景时,似乎更需要人陪伴。“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古人喜欢分享诗文,其实他们很想把览物之情传递。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孟浩然一生入世之心都是存在的,但无奈“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他的诗风神气朗,胸襟开阔,很多诗里情景合一,感受很多的是他诗里的等待,究竟丁大是谁或者张五是谁,在他这里似乎都没有那么重要,他需要的更多的是明主的赏识以及王维那样的知音吧。他隐居的地方很美,但是恨无人同行。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散开头发,打开窗子感受夏日夜晚的清凉,观察月初日落,只有孤独的诗人才有这份闲心,感受风中的荷花气息,听露水滴落竹叶,无限的情丝,辛大啊,你怎么还不来,可是让我们的诗人去梦里找你了?
清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3. 寻找一些有关隐居的诗句 1、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 ——陆游《思蜀》 释义:满头白发应该归隐山林,在青山出结庐而居。 2、扰扰平生成底事?镜湖归隐老黄冠。 ——陆游《题斋壁》 释义:人生中有纷纷扰扰的人和事,来来往往不。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阙题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 译文: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译文:在东篱之下。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隐居的诗句有:脱略轩裳陶隐居,深喜官居似隐居。隐居的诗句有:老去隐居居紫府,赁得民居作隐居。结构是:隐(左右结构)居(半包围结构)。词性是:动词。注音是:一ㄣˇㄐㄨ。拼音是:yǐnjū。隐居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
诗人登到山上似与白云亲密接触,清溪之水由于落花的缘故,流水幽香,这样深幽的地方,竟然还有人在读书,阳光映照在他的衣服上,或者是照在自己的衣服上。这样的空山之上,读书的会是谁呢?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僧。
李商隐去访孤僧,经过了很远的山路,一路落叶纷纷,寒云层层,终于找到了。倚在藤椅上安眠亦或是敲敲木鱼敲敲钟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谁说这样不好了,世事茫茫当中,诗人就偏爱这僧人,爱这僧人的生活了。李商隐的一生都怀才不遇,陷于党争之中,晚年也曾痴迷于佛道,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只能用禅来疗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