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0年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揭开了成都新的发展序幕。成都东部新区从谋划到规划,三年磨一剑,由青涩雏形到瓜熟蒂落,历经反复修改,凝聚无数心血。
一气呵成直至独占鳌头 千帆是借喻手法 把千万学子比喻成在大海中竞相争流的帆船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时值立夏,万物繁茂,生机勃发,迎来最旺盛的成长时节。
2020年5月6日,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成都城市发展史的日子。成都东部新区正式挂牌,揭开了成都新的发展序幕。“东进”战略落下重要一枚棋子,一盘决定成都未来发展的大棋局,进入炙热的中盘阶段。成都“东进”谋划已久,历时三年终落子。
时间回到2017年4月25日,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正式出炉,在成都城市大棋盘勾勒出新的棋形。其中“东进”作为令人瞩目的新亮点,将首次突破历来成都城市东向的极限边界龙泉山,让城市空间格局从“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地理屏障被打开,迎来的是更加广阔的天地和永续发展的空间。
善谋一域首谋全局。成都的城市空间变革,是中国城市化下半场不断转型升级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一尊重五统筹、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要求,而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具体到成都,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成都“东进”、重庆“西扩”,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再叠加国家中心城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示范区、成德眉资同城化等系列重大战略机遇,着眼优化城乡空间格局,破除圈层发展惯性和资源环境约束有了更广阔的回旋场域和战略支撑。
成都东部新区从谋划到规划,三年磨一剑,由青涩雏形到瓜熟蒂落,历经反复修改,凝聚无数心血。
成都市东部新区空间布局
到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正式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东进”战略的规划历时1100多天,96名院士、国际大师及知名专家,3500名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规划大会战,贡献智慧力量。先后经历酝酿谋划、战略研究、勘探规划、统筹提升、片区设计五轮规划,三年磨一剑,谋定而后动。
第一阶段
在城市总规中酝酿谋划。
审时度势提出“东进”发展策略。
时间回溯到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前,在已进行的成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为促进城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总规从推进成渝相向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角度提出了成都“东进”的发展策略,并开展了水资源和环境保护两个专项报告、以及重塑城市空间结构、资源环境承载力、通风廊道等多个专题研究,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土地资源、通风环境、生态本底等保障和支撑能力。期间经过了近10次专家咨询会,论证成都“东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此阶段,“东进”的战略构想已实质性体现于城市总规中。
第二阶段
全面开展规划战略研究。
搭建“东进”区域整体框架。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三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下一句,2017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正式明确提出“东进”战略到2017年底,为落实“东进”战略,成都邀请知名规划、建设、景观设计院等专业力量,从战略层面开展了《成都市实施“东进”总体战略研究》《成都市实施“东进”战略总体规划(2017-2035年)》2个总体层面研究,以及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东西城市轴线规划2条轴线规划研究,同步进行城市风貌、色彩、天际线、水资源、通信、能源等10余个专项研究。
本阶段一大亮点是确定了“东进”区域四大战略定位,即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东进”区域山水公园式的空间布局模式及拥江发展格局,以及组团化空间结构、东西轴线骨架、城市风貌等。至此,“东进”区域整体框架搭建成型,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后续规划中沿袭深化,成为成都东部新区的重要规划基础。
第三阶段
聚焦战略研究成果落实到城市空间。
实施勘探规划,进行全面深化。
通过勘探规划,将战略研究确定的定位、目标、组团式布局等要求落位城市空间,并突出了四城特色,规划布局产业、公共服务、交通、市政等设施。经过本轮规划,成都东部新区构建了以战略规划为纲要,以分区规划为统筹,以各类专项规划为指导,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市规划管理直接依据的系统规划体系。
第四个阶段
落实最新要求统筹提升。
三年寒窗磨一剑;十载苦僧闯九州。
着眼长远、面向未来。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及成都视察时提出成都要建设公园城市的重大要求。同年6月,四川省委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确立成都在四川的“主干”定位。为落实新要求,立足未来长远发展,到2019年底,成都对“东进”规划再次进行了统筹提升。在顶层设计层面,编制了《成都市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借鉴新加坡新镇开发模式经验,确定了东部新城“城市-片区-新镇-社区-组团”五级城市体系,以及交通框架等,并对城市空间布局、用地规模、重大设施等展望至2070年。
尤其值得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东部新区遵循“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的营城理念,坚持长远谋划、分期实施的片区综合开发,基于产城融合、建设时序、慢行通勤等因素,按照“4公里×4公里”的快速路网格,将整个新区划分为若干个空间边界清晰、主导产业明确、基础功能完善的片区,并以片区为基本单元,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投融资规建管一体化的新区营城新模式。比如,坚持“由远及近”原则,着眼未来人口规模对公共服务的远期需求和近期人们对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摒弃只顾短期需要的“插花式”布局思维,优先锁定公服设施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满足未来新区人口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可以说,《成都市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新区“战略规划+空间规划+新镇规划(含城市设计)+社区控制规划”四级规划体系中的最上层次规划,对新区规划建设起到纲领性、统筹性和指导性作用。而在专项规划层面,编制了东部新城未来城市研究,东部新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中承担的核心职能研究、道路命名规划等。
第五个阶段
上联:三年风霜磨一剑 下联:一道云河阻双星 “三年”对“一道”:词性对仗,平仄相协。“风霜”对“云河”:名词对仗,上联平仄失替,下联平仄合律。“磨”对“阻”:动词对仗,平仄相协。“三年”对“双星”:词性对仗。
实施片区设计,推进创新营城。
纵观五轮深度规划,城市总规支撑新区论证谋划、战略研究搭建新区整体框架、四级体系开启新区勘探规划、空间规划推动新区统筹提升、片区设计开启新区建设新篇,步步为营,精心布局,勠力保障,既全面落实中央、省委最新要求,又全力助推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同新区共发展,与城市共成长。大笔如椽,绘出东部新区的磅礴气概,匠心独具,锚定千年大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以大区域观谋划新城建设,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目标、天府国际机场的开放优势、四川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愿望的发展期盼,确定东部新城的发展目标为成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未来之城。
以大人本观谋划功能布局,将城市天际线融入城市空间秩序与山水自然环境,建立总体秩序、界面、簇群三级管控方式。按照“通则式+菜单式”的方法构建城市色彩体系,量化比例标准,建立色彩分区引导。彰显城市特色风貌,重点在沱江沿线、新城中心选址确定70处标志性建筑。
可以看出,成都东部新区并不是简单“造城”,不是在重复传统发展思路,而是打破大城市发展惯性,开启全面“营城”的创新格局。一张白纸绘就盛世繁华,汇集全球精英规划布局,建设一座福泽子孙的“未来之城”。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按照四川省政府的批复,成都东部新区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将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打开成都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