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杜牧,我们都不会陌生。
即使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不了解他的生平,但当那些熟悉的诗句一出现,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
一到清明节,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一提到江南,我们就能吟诵“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一看到深秋的枫叶,我们会随口而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在笼罩晚唐的一片衰飒之气中,杜牧是一缕悦耳的清音。
唐大和二年(828),又一年的科举考试即将开始。
整个长安城里,太学生们却在争相传看一篇文章,凡看过的,各个都赞不绝口。
这篇文章很快便传到了时任太学博士的吴武陵手中,他一连看了几遍,赞赏不已。
心想:这样的人才,如果不能为国效力,实在太可惜了,我得帮他一把。
吴武陵很快便找到了那一年的主考官,侍郎崔郾(yǎn)。
考试地点定在东都洛阳,在崔郾即将离开长安赴洛阳之际,朝中的官员为他践行,吴武陵也策马而来。
崔郾很惊讶,连忙上前迎接。
不待崔郾开口,吴武陵便开门见山道:
崔侍郎您替天子选拔英才,我又怎能不尽些绵薄之力?我这次来,正是想要向您推荐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崔郾疑惑道:“这人是谁,竟让博士您能这般大力引荐。”
吴武陵笑着说:“侍郎您事务繁忙,想必还没有看过近日太学生们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吧!”
崔郾更加好奇了,道:“是什么样的文章?博士您带在身边吗,可否借我一阅?”
吴武陵一边从行囊里拿出一卷文书,一边笑道:“正是士子杜牧作的《阿房(ē páng)宫赋》。”
崔郾连忙接过,轻轻打开,娟秀的字体混着墨香扑面而来,他情不自禁地就念了出来: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意思,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吴武陵眼中也不禁有些得意神色,为自己的慧眼识“文”。他对崔郾说:
“杜牧的确是天纵奇才,请侍郎您在这次考试中取他为状元。”
崔郾有些为难道:“唉,可是状元已经有人了呀。”
吴武陵又道:“那便榜眼吧!”
崔郾的神色更加难看起来,道:“实不相瞒,从第一名到第四名都已有人了。”
吴武陵只好叹了口气说:“不得已,那就取第五名吧!”
崔郾沉吟不语,脸上是一片犹疑。
吴武陵声音蓦地冷了下来,说:“如果这样还是不行的话,就请您把这篇赋还给我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七言绝句《忆扬州》。全诗如下: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
崔郾眼中是明显的不舍之色,他顿了顿,沉声道:“就照您说的办吧!”
吴武陵走后,崔郾重新回到宴席上坐定。
席上有其他官员问道:“侍郎,刚才吴太学博士找您是有什么要紧事吗?”
崔郾将手中杜牧的文章递给对方,才道:“方才博士向我推荐一位第五名进士。”
有人问:“那人是谁?”
崔郾道:“士子杜牧。”
说到这里,他突然吞吐起来。
这首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崔郾追问道:“听说什么?”
那人道:“听说杜牧这人行为不太检点,喜欢流连秦楼楚馆,恐怕不便录取。”
崔郾松了口气道:“少年人年少轻狂,风流浪荡些,也情有可原。况且我已经答应了吴博士,哪怕这人是个屠夫,我也不能更改了。”
便在那一年的进士举里,杜牧果然以第五名进士及第。
这次考试一共录取了三十三人,杜牧还为此特地写了一首诗,抒发及第后的喜悦。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唐代制度,中进士后还需要通过吏部考试,才能正式得到官职。
杜牧便又从洛阳赶回长安,并参加了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再次通过,授官为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一年之中,两次录取,杜牧一举扬名,可谓意气风发。
唐大和七年(833),杜牧得到了当时任淮南节度使的牛僧孺的赏识,来到了扬州。
关于扬州的繁华与美,历来已写了太多。
从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到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再到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但若要为扬州找一位最贴切的代言人,则杜牧名副其实。
从大和七年到大和九年入京,杜牧在扬州只生活了三年,却与这座城市结下了千古的缘分。
当年,隋炀帝因“梦江南好”,而派人开凿大运河,造龙舟、建行宫,三次临幸江都,甚至想要把国都移到这里。
但最终,他国亡身死于此,留下的只有隋苑、斗鸡台、迷楼等荒凉的遗迹。
杜牧访古至此,抚今追昔,写下了《隋苑》、《扬州三首》等诗作,在对扬州繁华与社会风貌的细致描摹中,也暗含了对王朝兴衰荣辱的思考与审视。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扬州三首》其一
明月高悬,歌声悠扬,长街上商铺鳞次栉比,骑着高头大马的世家公子们,在酒肆歌楼间一掷千金。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大自然偏爱扬州,赋予了她醉人的美景,隋朝的灭亡自是人祸,扬州的繁华亦不会因为一个王朝的灭亡而消失。
将要离开扬州时,杜牧曾作《赠别》诗二首,一写扬州佳人的美丽,一写与红颜知己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娉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催泪到天明。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代·徐凝《忆扬州》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
后来离开扬州许久后,杜牧还常常忆起这座城市。
一次,他写诗给还在扬州的判官韩绰,这便是有名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开成二年(837),杜牧因弟弟眼病加重,心中担忧,便从当时任职的洛阳赶到了扬州,住在城东的禅智寺里。
1、出自唐代徐凝的《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2、译文 少女娇美的面庞遮掩不住相思离别眼泪,桃叶眉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
别来虽只有一载,但是心境的不同,让诗人眼中的景物亦蒙上了一层寂寞之色。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又是许多年后,诗人已不再年少,仕途也坎坷难行,他忽然忆起了早年在扬州荒唐放荡的生活,如今想来,竟像一场大梦。
但其中有一首《忆扬州》却让我们不得不提,并且值得一提再提: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此诗一出,一片赞叹。天下的月光一共被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两份都照在了扬州城里,。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他从梦中醒来,只赢来一个“青楼薄幸”的坏名声,到头来却是一事无成。
其中,许有对过往繁华的留恋?
对年华老去的惆怅?
亦或是对自己蹉跎岁月的悔恨?
也许都有,也许都没有,谁知道呢?
只是,若没有他的这场扬州梦,扬州又不知会失去几多光彩?我们又会错过多少佳句?
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这是杜牧的一面。
但若仅仅将杜牧当成一个只会吟风弄月的风流才子,那未免会失之偏颇。
史书上记载的另一个杜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龌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杜牧的先祖不乏许多出将入相、一代英豪者,杜牧自然也不会甘心做一个埋首翰墨的文弱书生。
杜牧所生活的晚唐,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内忧外患下,早已不复从前光彩。
杜牧少年时,便立下了“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报国志向。
他认为为文的士大夫也应当懂得军事,于是在研读文章典籍时,便格外注意国家兴亡之事,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
他把自己的这些看法,都写入了《罪言》、《战论》、《守论》等文章中,并曾多次向李德裕陈述自己的用兵策略。
而他轰动一时的《阿房宫赋》,其实便是借秦王朝的覆灭,尖锐地谴责晚唐帝王们的骄奢淫逸,希望给当权者以警醒,不要再酿成“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的悲剧。
而在杜牧传世的二百余首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的咏史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
揭开历史重重深掩的帘幕,杜牧将那个荒诞而无奈的现实犀利剖出:
也许从唐明皇着人千里策马,只为着运送新鲜荔枝的那一刻起,帝国衰亡的命运便已昭昭隐现。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夜泊秦淮》
这首诗是杜牧夜泊秦淮,听到歌女们的靡靡之音时的感怀之作。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
所谓天下升平,海内晏然,不过是统治者们的自欺欺人、自我麻痹。
君不见,那长袖翻飞下是沾染着鲜血的蔽天旌旗,那盛世歌舞里是王朝苟延残喘的哀音。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晚唐的咏史诗,更像是帝国衰亡的预言。
因为狂澜既倒,而大厦将倾,落日西颓,何等灿烂,可也只是一瞬了,一瞬后,是彻底的黑暗。
公元852年,当年仅五十岁的杜牧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后,他为自己写下墓志铭,又将一生所作的大部分诗稿付之一炬(据说他原本有诗千余首,焚毁后,便只有二百余首了)。
原因我们已无从得知,但在与他齐名的李商隐由衷的景仰里,我们或可看到一个特立独行的杜牧,人间独一。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杜司勋》
王祥《中国文学史话——隋唐五代卷》
夏昆《在唐诗里孤独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