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写的,笔落惊风雨是谁的评价

孔子就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对中华民族而言,诗歌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诗歌不仅是诗人文才的表现,更是一个时代的忠实纪录。说到写诗,有唐一代可谓是诗歌的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怀念长安

孔子就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对中华民族而言,诗歌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诗歌不仅是诗人文才的表现,更是一个时代的忠实纪录。说到写诗,有唐一代可谓是诗歌的时代,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怀念长安城中的纸飞墨香、不会不惊异北地边塞的风沙苦寒、不会不留恋那蜀地剑阁的重岩叠嶂,笔落惊风雨是谁的评价,唐诗中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杜甫诗全集校注。 杨道 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写的

河南开封古吹台,李白与杜甫、高适曾在此携手同游。

孟启《本事诗》。

唐人写诗浩如烟海,即使是千年过去后,仍然时时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就数不胜数。但是,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一提起唐诗,每个人脑海里最先出现的却总是“李白”和“杜甫”这两个名字,李杜二人,一谓“诗仙”、一谓“诗圣”,其二人所代表的是唐诗的最高境界。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谁写的

号为“诗史”

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这位“诗圣”似乎显得有些暗淡,“仙”总是飘逸的,诗仙李白可以以风为马,千里江陵一日还;但是杜甫不同,这位诗圣只是默默地行走于人间,用一支笔书写着人间的百态。但这也正是杜甫能够“封圣”的原因:天上的神仙毕竟虚无缥缈,只有阅尽人间百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圣贤。

杜甫在活着的时候并不是那种名满天下的诗人。有唐一代,诗人们大多洒脱,诗仙太白更是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风流轶事,相比之下,杜甫的生活显然太“正常”了,正常到在许多有关当时诗人活动的记载中,他的名字也仅仅会出现在不太为人所重视的角落里。甚至,就连李白也曾经写诗戏弄杜甫,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形容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世人皆喜欢天才,像杜甫这样凭着吃苦而造就的诗人,是很难成为大众偶像的。

不朽的“三吏”“三别”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也随之流落四方,颠沛流离,在这一过程中,杜甫写下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六篇歌行体诗作,后世称之为“三吏”“三别”。这六首诗可以说是杜甫不朽的名作,假如杜甫的其他作品全部轶失,仅凭着这六首诗,就足以成就“诗史”的美名。“三吏”“三别”勾勒出了乱世景象,以小人物的活动和心理来呈现出战争对人的伤害,不仅如此,在诗句中,杜甫还毫不回避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战争虽然残酷,但是想要终止战争,恐怕还需要借助于战争的手段才行。这种个人、民众、时代的情绪在杜甫的诗中常常呈现出一种纠缠的状态,这也正是“诗史”的精神,历史是客观的,杜甫并不想给时代下一个确定的结论,而是真实地呈现出时代的每一个侧面,将是非功过留给后世评说。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写李白的。贺知章读李白的《乌栖曲》后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诗人根据这些史实,赞扬李白妙笔生花,连风雨也为之感到惊叹,连鬼神也为之感动哭泣。李白经贺知章的宣扬,于是名震京师,此后就名。

恐怕不会再有哪部史著能够将安史之乱的情景描写得比“三吏”“三别”更触目惊心了,仅仅两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就将世道浇漓写得如在眼前。而面对天地不仁,万物刍狗的乱世,杜甫在为生民担忧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诗中,杜甫劝告世人“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世道如此,仅凭长哭当歌又有何用?所以,杜甫虽然一面讥讽着官吏征兵的残暴,但是对于抗击安史乱军,他却是鼎力支持的,在“三吏”“三别”中,无论是“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还是“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都是寄托着人们对战事胜利的希望和信心,即使是那《新婚别》中的新妇,也叮嘱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民气如此,战争的胜利还会远吗?这也正是杜甫“诗史”的意义——历史,写的是过去,而面对的却是未来。

因“史”而“圣”

有意思的是,在孟启等人眼中,为杜甫带来“诗史”之名的大作,却正是写给嘲笑过他的李白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写尽李白一生:从“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到“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李白的辛苦,杜甫历历在目,想必李白在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会唏嘘不已吧。

这世上能把诗写飘逸的人多,而能把诗写沉重的人少,能在沉重中又给人以希望的则更是少之又少。而杜甫正是这样一位诗人,他用生命记录着历史,历史也不会把他忘记,人们称杜甫为“诗圣”也正是因为如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全文如下: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译:曾经有一个狂客贺知章,连他都称呼你为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译: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

其实,杜甫又怎么可能不会写飘逸洒脱的诗呢,从少年时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到暮年时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的飘逸是五陵年少的底子,是大唐盛世的余波,但是,现实的动荡却使杜甫不能只流连于艺术和美的王国,那残酷与温暖并存的人世间才是其心之所系。故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又能何妨?“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又能怎样?杜甫心中,只有那足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万间广厦,他把对于这广厦的期盼写进了诗中,于是,他的“诗”也变成了“史”,这“史”中,是杜甫的一片丹心。(吴辰)

上一篇 2023年04月16 21:28
下一篇 2023年04月22 15:32

相关推荐

  • 一铺养三代下一句是啥,一铺养三代是什么意思

    理发师陈志南跟朋友合伙在北京三里屯SOHO开理发店已经七八年了。身处三里屯这个著名的潮流之地,他不仅是时尚潮流的追随者和创造者,也亲历了这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租金的起落。他周围的店铺以小面积为主,经营种类

    2023年05月02 265
  • 模仿马致远元曲,马致远元曲代表作2首

    元曲是文学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无数的曲作家们给大家较:计较。江中斩蛟:指晋代周处入水斩蛟为民除害的事。云间射雕:指北齐斛律光随君主校猎射落云中大雕的事。席上挥毫:指酒席上即兴赋诗。[译文]诗情激越奔放,

    2023年04月16 256
  • 描写雨的诗句,描写雨的诗句

    燥热的夏日,期待有一场淋漓尽致的大雨,冲刷心中的烦躁,冲掉这烦闷的空气。夏天的每一场雨,都会让人神清气爽,描写雨的诗句,淋漓痛快。夏天的那场大雨,是苏轼笔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突然来去的

    2023年04月20 248
  • 春晓古诗的意思,春晓古诗意思翻译一年级

    春晓①孟浩然春眠不觉②晓,处处闻啼鸟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词句解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春夜适

    2023年05月20 233
  • 形容努力后成功的诗句,关于勤奋刻苦的诗句

    又是一年高考时!莘莘学子在经过冬日蕴藏、春日播种后迎来夏日的绽放。每个人在考场上奋笔直追,每个人在考场上挥洒热汗,每个人在考场上放飞自我,关于勤奋刻苦的诗句,他们将为自己的人生阶段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023年04月19 210
  • 关于晚风的诗句,吹着晚风的诗句唯美

    晚风正深入黄昏听鸟鸣探春心,被欢愉迁徙拜访春天,柳暗花明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出自:《鹭鸶》年代:唐作者:杜牧晚风斜日不胜愁醉忆春山独倚楼,远山回合暮云收。波间隐隐仞归舟。早是出门长带月,可

    2023年05月01 297
  • 你拍六我拍六下一句,你拍二我拍二的下一句是什么

    超简单的六一儿童节主题画,一看就会,快来试试吧。简单易学的儿童画‖主题画,六一儿童节绘画,你拍二我拍二的下一句是什么,六一儿童节创意画,适合4-12岁的小朋友们,喜欢的话可以点小爱心和收藏喔,感谢大家

    2023年06月06 290
  •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诗句,感慨时光变迁物是人非的诗句

    物是人非,总是让人无限伤感,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种感觉,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吧!《山房春事二首》【唐】岑参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

    2023年05月18 300
  • 描写新疆的诗句,描写大美新疆的诗

    ▲天山风光。陈龙摄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地域辽阔,描写大美新疆的诗,地貌奇特;景色壮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积淀深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历朝历代文人墨

    2023年05月26 269
  • 不论平地与山尖的下一句,山尖平地对应什么下联

    飞花令: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4.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

    2023年04月11 253
  • 云深不知处下一句,云深不知处对应的句子

    贾岛,字阆仙,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云深不知处对应的句子,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

    2023年05月04 247
  • 莫愁前路无知己下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求下联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并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莫愁前路无知己求下联,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2023年04月10 27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