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陈志南跟朋友合伙在北京三里屯SOHO开理发店已经七八年了。身处三里屯这个著名的潮流之地,他不仅是时尚潮流的追随者和创造者,也亲历了这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租金的起落。他周围的店铺以小面积为主,经营种类繁多,除了理发店,还有美甲店、修眉店、宠物店、服装店、奶茶店、小型超市等。理发店周边的租客已经换过很多,时常有空置店铺。对陈志南来说,房租是最主要的支出,一铺养三代是什么意思,再加上人工、水电等费用,成本不低。
在电商冲击下,一边是租金带来的高成本,再加上疫情影响,不难想象实体店铺经营者们的压力。位于北京宣武门的一家百货商场几年前曾繁盛一时,名牌店铺和专柜林立,如今已经冷冷清清。
俗话说“一铺养三代“,购买到一个好的靓铺,业主可以为自己的日后生计打好基础,随着商业环境的日渐成熟,商铺收益也会水涨船高,可以稳稳当当地轻松获利几十年。但不好的商铺也会“一铺套三代”,让人噩梦连连。那么。
仍有不少实体商业人气很旺。特别是到了节假日,地下停车竟然一位难求。尽管外卖让在家吃饭越来越便利,每到饭点,在餐厅外面等位的食客仍然排队。互联网技术给实体商业带来的当然不完全是冲击,还有各种自主操作的便利和趣味。有了互联网,人们能在家中享受各种便捷,但实体商业带来的体验不可或缺,这成就了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繁荣。
说真的,投资商铺到底能不能赚钱,我也不知道。有人说,曾经是一铺养三代,现在则是三代养一铺。我只能把各种想到的数字说给他自己算一算,对比一下,反正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感觉他是听得云里雾里。马克吐温曾说。
市民在新疆乌鲁木齐CCMALL时代广场商业综合体内的一家书店里选购图书。马锴摄(新华社)
一二线城市众多购物中心新开业和奢侈品商场的开业,都彰显了商业地产的发展潜力。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个人奢侈品市场实现36%增长,总额逾4700亿元人民币。知名奢侈品商店SKP分别于2021年5月宣布落户武汉以及12月在杭州举行开工仪式。从长远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战略,商业地产将蕴含巨大发展空间。2021年,商务部提出,用5年至10年时间,培育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对于很多大城市而言,新增商业地产项目有限的背景下,以存量化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也将助商业地产发展一臂之力。北京市提出鼓励传统商圈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商业业态优化、空间品质提升、营销模式创新、区域品牌塑造、管理服务精细、开放水平提高等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到2025年,完成22个商圈改造升级。
“一铺养三代”这句话是老生常态了,大概意思是说,只要买下一套商铺来,那么不管是转手卖掉还是租给别人,收益都可以很丰厚,甚至子孙后代都不用再发愁了。但问题是,“一铺养三代”这话到了2018年之后,似乎不怎么靠。
如果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更体现大而全,深入社区的小便利店则可以做到小而美。不难发现,有不少知名连锁品牌开始加快社区便利店的布局。未来,在社区生活便利化程度日益提升的大趋势下,不仅是便利店,洗衣、养老、托幼等商户对于小区周边店铺的租赁需求也可能随之增多。
“一铺养三代”是老一辈人留给我们的经验,但是到了今天,由于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我们自己偷换概念,它变成了“一铺坑三代”了。 1,铺子就工作,尤其是家传的老店铺。 2,铺子是商业地产。 今天的人主要看中的就是第二条,好像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