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烟锁池塘柳。
平仄:仄仄平平仄。
下联:煤销汉坝村。
据说民国年间,某地出土一碑,上刻一对: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此对一出,震惊四海。此联堪称无可替代的“绝对”对法。2、茶煮凿壁泉 这是个婉约派的下联,据说是一位姓阎的北京大学教授所对,并曾发表于早年之《。
平仄:平平仄仄平。
小注:关于“汉坝村”,这是个实实在在极普通的一个村名。中国是个以汉民族人数占主要的国家,汉族是中国大族。所以“汉”名命的村名,在中国各省市地区叫“汉坝村”地名的很多,可谓是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光是中国以“汉”字命名的城市和区镇就有以下这几个:一是湖北“武汉”市,二是湖北汉口市(隶属武汉市),三是陕西“汉中”市,四是四川“广汉”市,五是隶属武汉市的“汉阳”市,六是河北“汉沽”市,七是天津市的“汉沽”区,八是四川广元的“汉旺”镇:韩国为中国汉文化的浸润之地,首都原来就叫“汉城”,就连远在欧州的德国也有个著名的“汉堡”市,那就更不用说是咱中国的各县、镇和村了。贴下有相关图片和资料,联友们对句时可以看看,狂客绝不会因对而无中生有,胡联乱对的呵!
烟锁池塘柳的下联有很多,如:1、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2、烟锁池塘柳,茶煮凿壁泉。3、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4、烟锁池塘柳,灯锢清塔枝。5、烟锁池塘柳,燕钟浄地楼。6、烟锁池塘柳,灯洒锦绣城。7。
“烟锁池塘柳”这个出句(又传为大清乾隆皇帝老倌所对,烟锁池塘柳的正确下联和横批,现在乃未定论),从明代起,就被公认是著名的绝对,一直广泛流传,引起古今众多联坛同道的认真研究,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它的内涵和形式,仍然可以领悟到上联的“美”,特别是“绝对”的“美”。这个出句五个字构成汉语最常用的“主一一谓一一(定)一一宾”句式,直接了当,言简意赅。今天凡是具有语法知识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施动者,受事者和修饰限制语;前人则非练过属对者,无法明白其中奥妙。由于出句的制约,对句应也得选用相应的结构,而且其定语也必须是名词性结构,才算符合彼此协调的美学基本原则。这就是对联的所谓“结构之美”之所在。
(1) 桃燃锦江堤 (平仄失替对)
(2) 炮镇海城楼 (平仄失替对)
(3) 茶烹凿壁泉 (可称好联)
(4) 深圳铁板烧 (词性欠佳对)
(5) 炬销海坝场 (意境欠佳对)
(6) 灯镶海坝楼 (工对勉强)
(7) 板城烧锅酒 (平仄失替对)
(8) 炫锦满坡枫 (平仄失替对)
(9)炊铺湖坝村 (平仄失替对)
(10) 灯烁河堤桥(平仄失替对)
(11)灯深村寺钟(平仄,意境欠佳)
据说民国年间,某地出土一碑,上刻一对:烟锁池塘柳,桃燃锦江堤。此对一出,震惊四海。此联堪称无可替代的“绝对”对法。2、茶煮凿壁泉 这是个婉约派的下联,据说是一位姓阎的北京大学教授所对,并曾发表于早年之《。
(12) 锈堵油烟机 (字重复、平仄失替)
(13) 钾沾烧杯壁 (平仄失替对)
(14) 楼衔塞湖秋 (平仄严重失替)
烟锁池塘柳; 下联: 炮镇海城楼。 出处和典故:此联为乾隆一次临江南科考,两名举子不分上下,乾隆于是出此联而试,一名一见当场调头就走,另一名想了半天只好悻悻而去。乾隆于是御点先走的为第一。众臣问其故,乾隆说。
(15) 柴煮灶上锅 (词性不同对)
(16)河鉴野村秋 (平仄失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