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于春风碧云里上一句,迥于春风碧云里全文

时至岁末,万物冬藏。风雪之中,有几种植物挺霜而立、凌寒飘香,给寒冬增添别样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墨梅(书法)陈朋之它们就是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常青不老的松、节节生长的竹、冰清玉洁的

时至岁末,万物冬藏。风雪之中,有几种植物挺霜而立、凌寒飘香,给寒冬增添别样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

墨梅(书法) 陈朋之

它们就是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常青不老的松、节节生长的竹、冰清玉洁的梅,在历代文人骚客的不尽吟咏之中,被赋予顽强刚毅、坚韧不拔、高洁坚贞等精神品格,点亮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打开中小学语文课本,品读诗词歌赋里的“岁寒三友”,迥于春风碧云里全文,勃勃生机就在眼前,流传千年的精神力量在大美天地间绵延不息。

青松(课本内页) 资料图片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李方膺《苍松怪石图题诗》,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万物凋零之时,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岁寒三友”始终傲然于天地之间。

竹鹤清韵图(中国画) 莫晓松

“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管桦《竹颂》,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这是“岁寒三友”里的竹,迎风而舞、挺拔雄健、经冬不衰。

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该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本诗意境从浅到深。

飞雪迎春(中国画) 王成喜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是文人士大夫最喜欢的“励志”植物,因其坚韧耐寒的品质而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投射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自我期许。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松之坚挺,正如人之铮铮铁骨。“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张万舒《黄山松》,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以黄山松为代表的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其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品质有如人之铮铮铁骨,历来为国人所推崇。

黄山松云图(中国画) 刘海粟

竹之劲节,犹如人之傲然风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郑板桥笔下的岩竹,顽强又执着,正是诗人高傲风骨的写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在幽深的竹林中独坐弹琴,宁静淡泊之中传达出超拔脱俗、孤傲不屈的心境和情怀。

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梅之芬芳,恰似人之高洁坚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从陆游到王冕,皆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在诗词中以秀美端庄的梅花来表达自己卓然不群、高洁坚贞的志趣节操。

墨梅图(中国画) 王冕

千百年来,“岁寒三友”从诗文绘画中走出来,凝聚起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烛照着中国人不断奋发进取。

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只上期盼着春风。

这其中,有英雄人物大义凛然的正气。“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伫立在梅花岭下,依依不忍离去。现在虽然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香之中……”(《梅香正浓》,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者拜访扬州梅花岭,记录了葬于此地的史可法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事迹,英雄人物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在浓浓梅香之中历久弥香。

这其中,还有知识分子心系苍生的关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墨竹图题诗》,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人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虽然自己只是小小的县官,但仍将民生系于己身。心系苍生、为民解忧的使命感,穿越竹林,流淌在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中。

松林游侣(中国画) 陆俨少

迥于春风碧云里上一句

墨竹图(中国画) 郑燮

“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是“像是为了拥护老天一样,长得又高又直,和贴近地面的春风迥然不同,高高地耸立在碧云里”的意思。

凛冬终将过去,而经冬不衰的“岁寒三友”在中华文明里历久弥新。从诗词绘画里的主角到器物建筑上的装饰,“岁寒三友”已成为代表君子风骨的精神符号,赓续流传、生生不息,在当下依旧鼓舞着中国人民以实干笃定前行,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2023年05月25 01:16
下一篇 2023年06月05 22:23

相关推荐

  • 出塞古诗意思,出塞古诗意思解释全文

    【原诗】出塞出塞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原文《出塞》(唐)王昌龄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23年05月02 301
  • 写雨的诗句,雨的古诗30首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4.山下

    2023年04月11 282
  • 喜鹊诗句,喜鹊好兆头的诗句

    鹊噪梅梢喜报晴,催开几叶砌边蓂。南宋诗人洪咨夔的《侄寿叔祖》中,仅“鹊噪梅梢”四个字,便气韵灵动地构建了一幅生机盎然、喜气盈门的图画。内敛含蓄的古人擅用动植物来表达情感和寓意,不单用在诗词里,更是融入

    2023年04月20 318
  • 看破红尘的诗句成语,看破红尘的经典诗句语录

    “看破红尘”这个成语,在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经常会听到某某人说“看破红尘”吧!也有人说自己已经看破了“红尘”。许多人都认为“看破红尘”是指看透了人生,不再把一切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看破红尘”当成了人

    2023年05月28 261
  • 描写爱国的诗句古诗词,爱国名人名言大全100句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99句爱国诗词。哪一句打动你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3年05月02 263
  • 及时行乐下一句是什么,及时行乐的幽默回复

    人生如书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是一部书。少年是一本花花绿绿的连环画,青年是一本色彩斑斓的流行杂志,中年是—本内容丰富的学术读物,老年则是一本古典线装书。人生如戏旦生净末且端详,如戏人生路

    2023年04月25 288
  • 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一肖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

    电视剧尤其是古装剧中,成亲入洞房之时,常有这样一句台词“春宵一刻值千金”。可以说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句话了,然而却一直不知它的出处。“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是:花有清香月有阴。此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写的

    2023年04月23 229
  • 往来无白丁的上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寓意

    解释一: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解释二:意思是:谈笑论天的都是学有所成,博学多才的文人儒士;来来往往的从来就没有粗鄙的不识字不懂文化的粗人。译文: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

    2023年05月23 226
  • 岁月静好的完整诗句是,愿时光温柔以待,愿岁月永不蹉跎

    〖见字〗第452期岁月静好的悠闲自得最是令人向往01《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山中何事?松花酿酒

    2023年05月09 258
  • 春风一佛千山绿下一句,春风一指千山绿下一句

    江西文明网4月26日10时,从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喜讯:鄱阳县脱贫退出。鄱阳用行动和实效书写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答卷:全县31个乡镇(街道、农科所)的162个“十三五”

    2023年06月01 310
  • 能开二月花全诗,能二月花是哪首诗

    唐代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诗,也是一个谜面,它的谜底是“风”。风可以吹落晚秋的树叶,风可以吹开早春的鲜花。风吹过江面时,能二月花是哪首诗,掀起千尺巨

    2023年05月20 309
  • 社会我什么姐下一句话,社会我大姐下一句幽默

    某女星老公陈某定罪34项被判14年,处罚超10亿的新闻占据了娱乐版头条。从二人高调大婚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很多人对于陈某的印象,还定格于那场夏威夷举办的盛大婚礼。富豪家女明星的婚姻模式,给陈某带

    2023年05月19 22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