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于春风碧云里上一句,迥于春风碧云里全文

时至岁末,万物冬藏。风雪之中,有几种植物挺霜而立、凌寒飘香,给寒冬增添别样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墨梅(书法)陈朋之它们就是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常青不老的松、节节生长的竹、冰清玉洁的

时至岁末,万物冬藏。风雪之中,有几种植物挺霜而立、凌寒飘香,给寒冬增添别样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

墨梅(书法) 陈朋之

它们就是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常青不老的松、节节生长的竹、冰清玉洁的梅,在历代文人骚客的不尽吟咏之中,被赋予顽强刚毅、坚韧不拔、高洁坚贞等精神品格,点亮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打开中小学语文课本,品读诗词歌赋里的“岁寒三友”,迥于春风碧云里全文,勃勃生机就在眼前,流传千年的精神力量在大美天地间绵延不息。

青松(课本内页) 资料图片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李方膺《苍松怪石图题诗》,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万物凋零之时,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岁寒三友”始终傲然于天地之间。

竹鹤清韵图(中国画) 莫晓松

“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管桦《竹颂》,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这是“岁寒三友”里的竹,迎风而舞、挺拔雄健、经冬不衰。

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该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本诗意境从浅到深。

飞雪迎春(中国画) 王成喜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是文人士大夫最喜欢的“励志”植物,因其坚韧耐寒的品质而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投射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自我期许。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松之坚挺,正如人之铮铮铁骨。“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张万舒《黄山松》,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以黄山松为代表的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其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品质有如人之铮铮铁骨,历来为国人所推崇。

黄山松云图(中国画) 刘海粟

竹之劲节,犹如人之傲然风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郑板桥笔下的岩竹,顽强又执着,正是诗人高傲风骨的写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在幽深的竹林中独坐弹琴,宁静淡泊之中传达出超拔脱俗、孤傲不屈的心境和情怀。

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梅之芬芳,恰似人之高洁坚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从陆游到王冕,皆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在诗词中以秀美端庄的梅花来表达自己卓然不群、高洁坚贞的志趣节操。

墨梅图(中国画) 王冕

千百年来,“岁寒三友”从诗文绘画中走出来,凝聚起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烛照着中国人不断奋发进取。

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只上期盼着春风。

这其中,有英雄人物大义凛然的正气。“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伫立在梅花岭下,依依不忍离去。现在虽然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香之中……”(《梅香正浓》,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者拜访扬州梅花岭,记录了葬于此地的史可法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事迹,英雄人物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在浓浓梅香之中历久弥香。

这其中,还有知识分子心系苍生的关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墨竹图题诗》,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人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虽然自己只是小小的县官,但仍将民生系于己身。心系苍生、为民解忧的使命感,穿越竹林,流淌在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中。

松林游侣(中国画) 陆俨少

迥于春风碧云里上一句

墨竹图(中国画) 郑燮

“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是“像是为了拥护老天一样,长得又高又直,和贴近地面的春风迥然不同,高高地耸立在碧云里”的意思。

凛冬终将过去,而经冬不衰的“岁寒三友”在中华文明里历久弥新。从诗词绘画里的主角到器物建筑上的装饰,“岁寒三友”已成为代表君子风骨的精神符号,赓续流传、生生不息,在当下依旧鼓舞着中国人民以实干笃定前行,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2023年05月20 08:09
下一篇 2023年04月11 08:58

相关推荐

  • 有关于爱国的元曲,关于爱国

    关于爱国,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各民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必由之路。

    2023年04月16 227
  • 唐诗宋词元曲什么明清,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

    每个朝代都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先秦时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当属散文,散文也分两种,一种是历史散文,一种是诸子散文,那个年代,文学和非文学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先秦时期,当属散文,散文也分两种,一

    2023年04月13 236
  • 安得广厦千万间下一句,安得广厦天下间下一句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代,而盛唐则是巅峰中的巅峰。这一时期,三位大诗人占据了诗坛中最重要的位置,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诗仙”李白的诗歌意境开阔、浪漫豪放,读来令人悠然神往;“诗佛”王维的诗歌空灵

    2023年04月21 312
  • 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元曲,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字里行间总给人一股萧瑟凄凉之感。它为何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2023年04月19 256
  • 坚守的诗句,表达坚守初心的诗句

    炎炎烈日的气息在西北边陲显得尤为浓厚,每日不懈的训练,汗水的流淌,表达坚守初心的诗句,让每个人都更加充满力量,红色血脉的传承,让大家坚守着忠诚与担当。每个人忠于这个国家与人民,也忠于这一身军装。让我们

    2023年05月22 270
  • 平身吧下一句怎么接,平身搞笑接下一句

    小谷故事之五十九:命名九也亭话说清朝道光皇帝登基10多年时,一日,突然心血来潮,要在紫禁城外建造一座大而豪华、造型别致的赏月亭,并拟于新亭落成之秋,与万民同乐共庆中秋佳节。新亭建成,道光亲临视察,目睹

    2023年04月10 291
  • 属中九日诗句,日有所诵中九日

    《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译文蜀中九日/九日登高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

    2023年04月24 257
  • 河豚诗句,夸奖河豚鲜美的诗句

    春意渐浓,虽然春寒依旧,但“春江水暖鸭先知”,已知水暖的鸭子们早已游浮在湖面上。那些游在唐诗宋词里春天的鸭子的诗句,你又知道多少呢?早春浐水送友人唐-温庭筠青门烟野外,渡浐送行人。鸭卧溪沙暖,鸠鸣社树

    2023年04月26 311
  • 五粮液元曲酒45度,52度五粮液酒元曲味道怎么样

    纵观中国白酒地图,不难发现,四川腹地聚集了众多的中国名酒。除却火锅的麻辣、峨眉的秀丽、九寨的神奇,最能体现天府之国精髓的还是川酒。四川人性格中的火辣、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那醇、香、辣、且回味悠长的酒

    2023年04月20 273
  • 书元曲三百首,元曲三百首长城出版社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2023年04月14 265
  • 研究元曲的文献,文献研究法和文献综述的区别

    《录鬼簿校订》新近由中华书局刊行的《录鬼簿校订》(2021年7月版)是作者在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校订录鬼簿三种》基础上,重加校订而成。新著沿用原本体例,重校为之增色。前有长篇《前言》,深入讨论钟

    2023年04月10 225
  • 卧看牵牛织女星全诗,坐看还是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

    2023年05月30 23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