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于春风碧云里上一句,迥于春风碧云里全文

时至岁末,万物冬藏。风雪之中,有几种植物挺霜而立、凌寒飘香,给寒冬增添别样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墨梅(书法)陈朋之它们就是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常青不老的松、节节生长的竹、冰清玉洁的

时至岁末,万物冬藏。风雪之中,有几种植物挺霜而立、凌寒飘香,给寒冬增添别样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绿色的希望。

墨梅(书法) 陈朋之

它们就是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常青不老的松、节节生长的竹、冰清玉洁的梅,在历代文人骚客的不尽吟咏之中,被赋予顽强刚毅、坚韧不拔、高洁坚贞等精神品格,点亮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打开中小学语文课本,品读诗词歌赋里的“岁寒三友”,迥于春风碧云里全文,勃勃生机就在眼前,流传千年的精神力量在大美天地间绵延不息。

青松(课本内页) 资料图片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李方膺《苍松怪石图题诗》,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万物凋零之时,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岁寒三友”始终傲然于天地之间。

竹鹤清韵图(中国画) 莫晓松

“独有劲竹,如同不朽的松柏一般,站立在苍茫的山野间。上有千仞高峰,下临百丈深渊,经历着风云的变幻。在命运的风暴中,你轰响着翻卷碧波,击打着汹涌的云海。你全身闪耀着电光,你的吼声吞没了电声。为了给人间以春天的绿色,寒霜冰雪里你更加郁郁葱葱。”(管桦《竹颂》,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这是“岁寒三友”里的竹,迎风而舞、挺拔雄健、经冬不衰。

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该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本诗意境从浅到深。

飞雪迎春(中国画) 王成喜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是文人士大夫最喜欢的“励志”植物,因其坚韧耐寒的品质而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投射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自我期许。

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松之坚挺,正如人之铮铮铁骨。“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张万舒《黄山松》,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以黄山松为代表的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其顽强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品质有如人之铮铮铁骨,历来为国人所推崇。

黄山松云图(中国画) 刘海粟

竹之劲节,犹如人之傲然风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郑板桥笔下的岩竹,顽强又执着,正是诗人高傲风骨的写照。“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在幽深的竹林中独坐弹琴,宁静淡泊之中传达出超拔脱俗、孤傲不屈的心境和情怀。

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梅之芬芳,恰似人之高洁坚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从陆游到王冕,皆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在诗词中以秀美端庄的梅花来表达自己卓然不群、高洁坚贞的志趣节操。

墨梅图(中国画) 王冕

千百年来,“岁寒三友”从诗文绘画中走出来,凝聚起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烛照着中国人不断奋发进取。

它高直的样子表示拥护天宫,在青天只上期盼着春风。

这其中,有英雄人物大义凛然的正气。“五月的最后一个上午,我登上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站在虬枝峥嵘的古梅树旁,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明末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史可法的事迹来……伫立在梅花岭下,依依不忍离去。现在虽然不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在浓浓的梅香之中……”(《梅香正浓》,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作者拜访扬州梅花岭,记录了葬于此地的史可法镇守扬州英勇捐躯的事迹,英雄人物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在浓浓梅香之中历久弥香。

这其中,还有知识分子心系苍生的关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墨竹图题诗》,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诗人由风吹竹摇之声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虽然自己只是小小的县官,但仍将民生系于己身。心系苍生、为民解忧的使命感,穿越竹林,流淌在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中。

松林游侣(中国画) 陆俨少

迥于春风碧云里上一句

墨竹图(中国画) 郑燮

“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是“像是为了拥护老天一样,长得又高又直,和贴近地面的春风迥然不同,高高地耸立在碧云里”的意思。

凛冬终将过去,而经冬不衰的“岁寒三友”在中华文明里历久弥新。从诗词绘画里的主角到器物建筑上的装饰,“岁寒三友”已成为代表君子风骨的精神符号,赓续流传、生生不息,在当下依旧鼓舞着中国人民以实干笃定前行,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 2023年04月25 15:53
下一篇 2023年05月30 16:42

相关推荐

  • 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下一句,西塞门前白鹭飞后一句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安徽省祁门县人,祖籍浙江金华。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就得到太子李亨器重,曾和舅舅李泌献计于唐肃宗,大败安禄山,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但在父母和妻子相继

    2023年04月24 274
  • 写月亮的诗句古诗,描写月亮的唯美诗句

    静谧的冬夜,描写月亮的唯美诗句,北风带来了阵阵的寒意,山川、河流、树林......,一切都浸润在月光之下,让天地间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情趣。月色如此美丽,切莫浪费冬夜美好时光,十首月夜的诗词,欣赏冬天最

    2023年05月01 264
  • 元曲的常识高中,元曲的相关常识

    一、关于元杂剧1、元曲:杂剧+散曲。散曲=小令+套曲(又叫套数,由多支曲子连贯组成,元曲的相关常识,可供配乐歌唱,是元杂剧的主体部分)2、元杂剧:①概念及产生:元代戏曲形式,语言以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

    2023年04月12 215
  • 带国字的诗句,带国的诗句飞花令

    “少年强则国强”,飞花令——国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近代)毛泽东《沁园春·雪》3.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唐)白居易《长恨歌》4.

    2023年04月22 217
  • 兄弟情深的诗句,手足亲情的经典语句

    【意气风发型】李白: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5.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

    2023年06月04 253
  • 元曲三百首鉴赏角度,鉴赏美术的三个角度

    元曲,亦称杂剧,是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的统称,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因而

    2023年04月10 310
  • 形容多才多艺的诗句,赞美多才多艺的诗句

    同头同心诗每句首字与句最中之字皆相同,便是所谓的”同头同心诗“。《无题》【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每句首字皆为”独“,每句中字皆为”一“,同头同心

    2023年05月25 290
  •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开头

    标题:100首描写华夏名山的古诗词,每一首写尽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开头,我国是个多山之国,境内千峰耸立,万壑争辉。这众多的山脉,有的巍峨壮观、气度非凡,有的旖旎秀丽、千姿百态,具有丰富而

    2023年05月13 285
  • 雨的诗句古诗,雨的古诗30首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4.山下

    2023年04月23 248
  • 元曲吟古诗全文,元曲大全300首古诗

    元曲吟镇江第二季|侯克中《套数[黄钟]醉花阴(续五)》赏析▓祝诚/文陈恕华周笃荣/书侯克中《套数[黄钟]醉花阴(续五)》陈恕华书1.《立斋挽诗》年代:宋作者:陆文圭少日增庭秀,暮年山泽胩。吟魂绕花竹,

    2023年04月18 220
  • 寓教于乐下一句是什么,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寓教于乐,以爱燎原2018年7月10日,也是小青桐暑期支教队在周口市鹿邑县高集村刘集小学支教的第二天。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与孩子们交流玩耍,小青桐支教队的队员们都显得更加熟练与轻松。更让人开心的是,他

    2023年06月01 289
  • 飞字的诗句,含有飞字的诗句100首

    小时候的夏天,总少不了蝉鸣、西瓜,还有那飞行的小精灵—蜻蜓。有人说:夏天是蜻蜓的季节。在炎热的夏天,含有飞字的诗句100首,在水边会常常见到飞行的小精灵——蜻蜓,给夏日增添了一抹活泼的艳色。欣赏有关蜻

    2023年05月11 28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