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潮流之一,面对琳琅满目的珠宝首饰,我们总习惯于用无声的影像去定格宝石的美好,而千年前,吟诗作赋是时代的潮流,文人们邂逅宝石时,总会研墨、提笔......字间,被一件一件宝石演绎。流传了五千年的诗句,句句触动心灵!无论时隔多久,字间记录的美好依旧。让我们穿越千年,和文人一起,重拾初见宝石时的那份美好吧!
文人笔下宝石之—翡翠
玉王称翡翠,描写石头最著名的诗句,含耀尚流英。浓绿春心动,凝装古德馨。瑕瑜犹易辨,人鬼实难分。透视开门子,陶然赌石灵。——郭沫若《玉石之王》
郭沫若笔下这首诗,描绘的是翡翠晶莹的质地与翡翠所蕴含的神秘灵秀之气,字间还能发现许多古往今人都为之疯狂的“赌石”。
“玉王称翡翠,含耀尚流英”,诠释了玉石之王——翡翠。一语道破翡翠由内而外展现出来的光泽水头,含蓄内敛,却又不失其光彩。那么什么是翡翠的水头呢?
*小课堂*
1、翡翠水头
翡翠的水头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或水润程度,通常分为五个等级:透明、亚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
“内行看水头,外行看颜色”,水头很容易被许多行外人士所忽视,然而,翡翠的水头却是衡量翡翠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浓绿春心动,凝装古德馨”,字间源起于翡翠的颜色翠色欲滴,人们为之心旌荡漾,而后一语道尽翡翠君子之德,体现玉文化的精神魅力。
2、翡翠颜色
绿色翡翠,讲求“正、浓、阳、均”。“正”指色调;“浓”指颜色的深浅;“阳”指翡翠颜色的鲜阳明亮程度;“均”指翡翠颜色分布的均匀度。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翡翠的明亮程度主要由翡翠含绿、黑、灰色的比例来决定,而翡翠绿色浓度则最好在70%——80%之间。
3、翡翠“玉文化”
中国古代,君子比德与玉。古代先人认为玉具备“仁、义、智、勇、洁”五项君子之德。只有君子才能佩玉。后来也有一种说法,佩玉之人,会因此而自有分寸、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端正品行、宽广心胸、心地仁厚。
“瑕瑜犹易辩,人鬼实难分”。选择实力强大的商家选购翡翠及自身翡翠知识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透视开门子,陶然赌石灵”。翡翠赌石存在很高的风险,却依旧能使众多赌石爱好者为之疯狂、沉迷。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翡翠赌石小提示
“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翡翠赌石变幻莫测,“不识场口,不玩赌石”。在这里,希望各位翡翠爱好者及好奇赌石者在翡翠赌石前,多学习翡翠相关专业知识,并结合自身经济实力进行翡翠赌石,不可盲目跟风。读到这里,你是否为自己的翡翠专业知识技能发愁呢?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发现一段有趣的学习之旅吧!
学习之旅小推荐
推荐地:NGTC国检珠宝培训中心。
课程推荐
课程推荐一:《翡翠鉴定与商贸课程》
课程适合所有零基础的翡翠玉石爱好者,珠宝经营者及管理者,欲从事翡翠评估、鉴定、拍卖、收藏的业界人士,理论实践相结合。优秀教师团带队了解翡翠的基本性质定义及矿床概述,掌握各种翡翠鉴定仪器设备的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掌握翡翠的分级,掌握专业翡翠鉴定实践技能,系统了解翡翠历史、商贸、拍卖、收藏文化,掌握翡翠各种优化处理性质及鉴定,掌握影响翡翠价格的因素,进行价格评估和合理投资收藏,成为专业的翡翠鉴定师。
课程推荐二:
《缅甸翡翠游学课程》——NGTC翡翠游学课程安排走访缅甸翡翠公盘,安排丰富的珠宝市场考察,近距离接触矿主,交接矿山;深度接触翡翠商,获一手货源。
文人笔下宝石之—珊瑚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4.描写石的古诗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题自画石 曹雪芹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咏珊瑚》韦应物
“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世人何处得,蓬莱石上生”。描述的是古代珊瑚雕刻摆件。绛树无花无叶,非石也非玉,只长于蓬莱山的石头上。
*小课堂*
红珊瑚,有机宝石的一种,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不可再生,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因其只生长在几个海峡(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极为珍贵。
红珊瑚颜色以深红、火红为主,还有桃红为主。呈树枝状。骨骼致密坚韧。摩氏硬度为3.5-4,不透明到半透明。原料光泽暗,抛光后为蜡状光泽,不耐酸,不耐有机溶剂和挥发性气体。其结构为波形平行纤维构造。沿珊瑚枝纵向有颜色深浅或不同透明度形成连续的波形平行纤维构造。横切面呈同心纹,象树木年轮。枝上有许多圆形小坑,是珊瑚虫穴居的地方。质量评价时可将颜色、块度、净度、光泽作为评价依据。
有趣的是,我们这位有趣的中国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诗人——韦应物,不仅咏了珊瑚还咏了琥珀。读到这里,你是否会猜想,韦应物是否是有机宝石的爱好者之一。
1.赞美石头的古诗 1、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唐·白居易《太湖石》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觑。——韦应物《咏琥珀》
韦应物在这一首简短小诗里描写的是一块内含有蚊蚋的琥珀。
*小课堂*
琥珀,中国古代称为“瑿”或“遗玉”,传说是老虎的魂魄,所以又被称为“虎魄”,是距今4500—9900万年前的松柏科、豆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自古因琥珀来自松树脂,又象征长寿,一直被视珍宝。有些琥珀不必燃烧,只需稍加抚摩,便可释出迷人的松香,具安神定性功效。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常见的琥珀种类有: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蜜蜡,珀根,缅甸根珀等。
- THE END -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3.描写石头的诗句 太湖石 白居易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
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