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是谁,被成为诗家夫子的是谁

唐开元某年冬,北风凛冽,落雪纷纷。诗家夫子指的是王昌龄。希望帮到你。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结伴来到旗亭酒楼,一边畅饮美酒,一边谈论诗文。酒酣耳热之际,他们看见四位宫廷梨园弟子走上楼来。随之,是一段婉

唐开元某年冬,北风凛冽,落雪纷纷。

诗家夫子指的是王昌龄。希望帮到你。

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人结伴来到旗亭酒楼,一边畅饮美酒,一边谈论诗文。

酒酣耳热之际,他们看见四位宫廷梨园弟子走上楼来。

随之,是一段婉转动听的乐曲响起。见此情景,王昌龄突发奇想,对另两人说:

“我们三人都各负诗名,不能分出胜负。不如我们以伶官们所唱的歌来评定,被成为诗家夫子的是谁,谁的诗作被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两人点头表示同意。

王昌龄话音刚落,一名伶官悠扬的歌声便飘到了耳畔: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王昌龄笑道:“我的一首绝句。”接着在墙壁上画了一下。

这时,另一首曲子又响起: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诗家夫子是谁

夜台空寂寞,犹是子云君。

——《哭单(chán)父梁九少府》

高适也笑着在墙壁上伸手一画说:“这是我的诗。”

王之涣也不着急,神情泰然。其他两人正欲打趣,一个哀怨凄凉的声音徐徐而起: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正是王昌龄的宫怨诗《长信秋词》其三,此时他已有两首,得意地望着王之涣。

王之涣胸有成竹地指着最后一位气质颇为不俗的伶官,对两位友人说:

“如果这个伶官唱的不是我的诗,我从此再也不与你们争雄;若是我的诗,你们以后须得尊我为师。”

王昌龄与高适都含笑点点头,看着最后一位伶官缓缓站起,清清嗓子,高声唱道: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果然是王之涣最有名的边塞诗作《凉州词二首》其一。

诗家夫子王嘉宁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王昌龄(约698年~约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盛唐著名诗人。时人有“诗家夫子(一作‘天子’)王江宁”之称。后世称他为“七绝圣手”。今有《王昌龄诗注》。

伶官刚唱完,三人俱都哈哈大笑。

边塞——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王昌龄有幸生在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一个时期——盛唐。

这是“一个开扩的时代,一个外向的时代,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时代,一个充满英雄主义的时代”。

国力强劲,民众衣食无忧,文化繁荣昌盛,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更是空前高涨。

诗家夫子是谁

为了安边护境,同时也是为了开辟更大的疆域,开元、天宝年间,李唐王朝连年用兵,征战不已。

一些不甘心皓首穷经的文人们,在这种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感召下,争相奔上疆场,一朝立功,封侯拜相。

高适唱着“万里不惜死,一朝(zhāo)得成功”;

岑参向往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因此有七绝圣手的称号。同时,因为王昌龄在任江宁承时,曾经在琉璃堂教授生土徒,讲解诗文,因此他又有诗家夫子的称号。一、王昌龄的生平王昌龄出生在圣历元年的山西太原,曾经在嵩山学道。在27岁时,前往。

李白豪情万丈,“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

即便素有“非战诗人”之称的杜甫也禁不住高喊着:“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邱!”

而以放纵不羁著称于世的王昌龄,也自然地成为了这股从军尚武潮流的弄潮儿。

“知我沧溟心,脱略腐儒辈”,王昌龄怀着爱国的热忱和建功立业的雄心,慷慨赴边。

在《塞下曲四首》其一中,“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王昌龄决心以“幽并客”为榜样,血战沙场,终老一生。

约在开元十一年前后,王昌龄前后来到潞州和并州,后来又漫游西北边塞,先后到过泾州、萧关、临洮(táo)、玉门关等边地一带。

于是,一曲曲动人的边塞乐章在他的手中奏响。

《从军行》其四里,他讴歌战士们誓破楼兰的英雄气概和抗敌御侮的爱国赤诚: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西北漫长的边境上,乌云弥漫,狼烟四起,战事愈加胶着(zhuó)。

诗家夫子是谁

可哪怕身上的金甲磨穿,哪怕黄沙将视线遮掩,刀光剑影中,将士们亦不曾后退半步。他们立下铮铮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

那声音铿锵有力,穿越千古,言犹在耳。

《出塞》之一里,“秦”、“汉”二字一出,千载历史间缥缈的烟云霎时消散,雄浑苍茫的意境笼罩全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然而,战争毕竟是残酷的,更何况是这旷日持久的戍边、征战。

有战争,就会有别离,有牺牲,于是有了思亲的征人,有了念远的思妇,有了一首首凄婉动人的征夫思妇诗。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其二

无论琵琶新曲怎样美妙动听,关山离别之情仍是沉重难遣。

弹的人弹不尽,听的人亦听不尽,然而依旧弹下去,听下去。月亮东升长城之上,又西落长城之下,夜色深浓,那刻骨的思念啊,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宫怨——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人人都欲在边塞立功,然而正如王翰诗中所说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从来残酷,能真正在战场上作出一番功绩者,更是少之又少。

王昌龄很不幸,漫游边塞近三年,虽留下不少传世名作,功名却是无望。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他于是掉头读书应考,来求取功名。

公元727年,他进士及第,却仅仅被授予了一个秘书省校(jiào)书郎的职位,人微言亦轻。

当时朝廷上又有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专权,他因所谓的“不护细行(行为不检点)”,屡遭贬谪,命途多舛。

他少年心高气傲,功名心切,自谓“天生贤才,必有圣代用之”,哪知“才比天高,命比纸薄”。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诗人满腹的惆怅、怀才不遇、抑郁愤懑终于化作了一首首凄婉的宫怨诗。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长信秋词》其一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长信秋词》其五

被称为诗家夫子的诗人是王昌龄。诗为大唐王朝一代文学之盛,清代著名评论家王渔洋云:“唐三百年以绝句擅场”。而唐代诗人无不擅长绝句,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有一位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著名诗人,他就。

梧桐叶落,清霜飞泻。秋夜里,那些被禁锢在幽深宫掖的女子们,辗转难眠,唯有那夜漏、捣衣声相伴。

红颜转瞬老,让她们不由羡慕起那寒鸦,至少它们还能在晨光日影里自在翻飞。

《长信秋词》共五首诗,均是借汉代宫廷故事寄托诗人的自我之怨。

封建帝王有众多嫔妃,致使众多女性青春虚度,在寂寞的宫苑里日日年年。

诗家夫子。王昌龄外号有人说应是“诗家夫子”,而不是“诗家天子”,虽然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新集》卷三中说过:“史称其(昌龄)诗句密而思清,唐人《琉璃堂图》以昌龄为诗天子,其尊之如此。”但是,有人考证说可能。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她们的痴情守望却终遭遗弃,其实便有如文人们的功名心切却屡遭贬谪,是一样的悲哀。

送别——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王昌龄一生乐朋好友,结交广泛,尤其是入仕后与当时长安的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均有交往,常常在一起饮酒作诗。

在王昌龄现存的一百八十多首诗歌中,赠答送别诗占近五十余首。

而这些诗作,则大多写于贬谪途中。

在当时的宫廷斗争中,张九龄等贤相与李林甫一方激烈争夺,而王昌龄则一直立场鲜明地站在张九龄一方。

后来张九龄罢相,王昌龄的命运也随之下行。

他先是被流放到岭南三年,接着被贬到江宁八年,之后又在龙标八年。

王昌龄曾把自己比喻为黄鹤,“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报君恩”,可叹“黄鹤者,竟不能高举”。

仕途的失意给王昌龄带来了莫大的忧伤,与友人的赠答送别诗便成了他抒发心中委曲最重要的作品。

《送柴侍御》里,他吟咏友情的真挚: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别。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里,他抒发自己的满腔冤屈,似乎连青山绿水都代为不平:

诸侯分楚郡,饮饯五溪春。

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里,他自述自己高尚的人格,便有如那天上的一轮皎月般玉洁冰清。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别刘谞》里,他更抒发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回归朝堂的信念与期盼:

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

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駸駸。

公元756年,此时的大唐王朝,早已光华尽失,被一场名为“安史”的劫乱带入深渊。

而王昌龄也近60岁了,须发斑白,他再也跨不上马背,拿不起弓刀了。

他突然迫切地想归家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回到故乡的怀抱里。

▲胡维平五体书法写《芙蓉楼送辛渐》

于是,在这一年,他离开了龙标,一路过辰溪,经武陵,沿江东去。

却在路经亳(bó)州时,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生命永远停滞在了那里。

《唐才子传》中这样记述,“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一个“忌”字,便让一位老人归乡的愿望终于破灭;一个“忌”字,便让一位伟大的诗人惨然离开人世。

那些未写完的诗篇,那些未实现的梦想,那些未说尽的话语,从此只余寂寂。

但我们不曾忘记,但历史永远铭记——1200多年前,寂寂寒江,明月高悬,一位诗人的背影挺立天地……

王祥《中国文学史话——隋唐五代卷》

吴芙蓉《王昌龄诗歌研究》

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02:46
下一篇 2023年05月01 08:14

相关推荐

  • 元曲一般都是描写什么人物,相貌堂堂都是描写人物的什么

    元代的主要文学样式是元曲。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也专指杂剧。杂剧是在宋滑稽剧金愿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的兴起的一种

    2023年04月12 268
  • 形容错过的诗句,表达错过爱情的古诗句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错过。那些美丽的错过,让我们惋惜不已,惆怅不已,遗憾不已。1.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人生就是选择,选择却让人痛苦。你选择了一条路,就会舍弃另一条路;你选择了一个人

    2023年06月05 211
  • 有关夜的诗句,带夜字的飞花令1000句

    夏天的夜晚,是美丽宁静的,是充满生机的,夜风袭来,带夜字的飞花令1000句,送来阵阵惬意的凉爽,那些细碎的美好便停留在风中。古代的文人墨客为夏天的夜晚,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句,意味深远,千古流传。十二首

    2023年04月10 220
  • 水诗句,有关水的古诗100首

    在唐诗宋词里,歌咏“风花雪月”的诗词有很多,那么,你是否知晓,含有“水”的诗句都有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流动在诗词里的水都是什么模样吧!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

    2023年05月13 287
  • 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白露节气古诗100首

    白露为册,秋月为封,清霜作扉,翻动时满是瓜香果香,阵阵扑鼻。白露为乐,飒飒兮秋风,沥沥兮秋雨,淙淙兮秋波,声声入耳。白露为画,秋水与天共色,秋叶泫露如泣,伊人翩若惊鸿,步步皆景。9月7日17时53分,

    2023年05月23 241
  • 芍药花语诗句,赞美芍药花的古诗

    院里的芍药花开了,地里的芍花开了,山上的芍药花也开了,放眼望去真是美极了。八首古诗献给大家。一、《感芍药花寄正一上人》白居易(唐)今日阶前红芍药,几花欲老几花新。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空门此

    2023年04月19 263
  • 带声的诗句,带声的诗句100首

    巴湘人整理2022年9月25日高山,在无声中诉说威峻。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人,亦在无声中笑看人间的月圆花瘦,把持心灵的阴晴曲直,带声的诗句100首,掂量生命的跌宕浮沉,送走

    2023年05月26 307
  • 下雨诗句,表达雨天的诗句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看着窗外丝丝细雨,伸手触摸,已觉十分凉意。20首微雨诗词,让你体会

    2023年04月12 222
  • 描写琴声的诗句,赞美琴声悠扬的诗句

    诗言志,语言情。诗词是生命的一道风景,如花摇曳在风雨中,却盛开在心间……那些岁月,那些时光,在诗词中,回味悠长。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2.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

    2023年05月15 240
  • 清明前茶叶的诗句,对清明前茶叶的赞美诗句

    QINGMING2023清明将至,和风送暖,满目青翠欲滴。此时,不仅春光宜人,且有许多旬之佳味有待品尝,比如,明前茶。爱茶之人,可不就等着这一杯。被爱茶人心心相念的明前茶。素来有“贵如金”的美誉。这个

    2023年05月18 279
  • 一本书像一艘船下一句,狄金森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一

    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是所有喜欢读书的朋友们的节日。席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人生海洋。”但在追寻广阔天地的过程中,不会选,读不懂,读不透,没意义,成为无数人逐

    2023年04月25 223
  • 不舍昼夜的上一句,孔子说不舍昼夜的前面是啥

    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注释】▲川:指水道、河流。在川上,在河边。▲逝者:指流逝的时光。▲斯:这里指“川”,即河水。这道题我会!上学的时候学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

    2023年05月03 23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