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的这两句诗
这应是大家对白露这个节气的初印象。
白露,一个诗意的名词。
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
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前后,气温开始转凉。
秋天也就不远了。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的意思是:睡梦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出自出自宋代刘翰的《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
青白江的秋。
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是南宋诗人刘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时令感极强,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很巧妙。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写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
是什么样的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采薇》
青白江的初秋,苍苍的不只蒹葭,白露也不只有霜。金桂飘香,秋色宜人,有的花木依然锦簇繁盛,有的花色较春天更艳、更丽。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街梧桐月明中
深秋银杏批金羽,不惧霜寒暖意浓
沉沉众香积,眇眇诸天空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
——王勃《秋夜长》
进入秋季,黑夜渐渐变长,日落渐早,日出渐晚,加之天气凉爽,没有心事的人自然会觉得睡眠充足,神清气爽;而睡眠质量不佳者,则会觉得黑夜寂寥难熬了。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白居易《南湖晚秋》
白露以后,昼夜温差一天比一天大,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正是所谓的“秋凉如水”,湖泊和池塘中的水也越发清凉。
李白在《玉阶怨》中写道。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白露时节,暑气消散,天气转凉。
尤其是户外,若不注意保暖。
寒气侵入体内。
便会受了风寒,引起身体不适。
在我们青白江,空气润泽,虽减少了“秋燥”。
但却更要预防寒湿。
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
日间着衣不宜再如夏天一般清凉。
需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添加衣物。
健健康康地享受天高云淡的秋季吧!
一份超美的白露节气科普
请您查收
·END·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出自宋代刘翰的《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梧叶 一作:梧桐)一、译文及注释 1、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
文化青白江
长按二维码关注哦
微信号:qbjwtgxlyj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出自宋代刘翰的《立秋》一、全诗及译文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梧叶 一作:梧桐)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