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这三种文体,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是中国韵文文学中的三大瑰宝,且各有不同的规定与风格。我们有必要明白这三者的差异,才能更加了解词。但这里要比较的曲,是专指散曲,不含杂剧,因为杂剧还包含了动作、对白等,形式截然不同,和诗、词进行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而散曲的形式和词比较相像,可以了解一下如何区分它们。若只从表面上看,诗与词、曲的差异较大,因为诗多为齐言的形式,而词、曲因为是长短句交错,所以看起来比较像。若从本质上来说,诗未必要配合音乐,但词、曲则一定要。
再从更细微的格律上来说,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不讲究平仄,也多半不固定句数和字数,有时会有长短句交杂的杂言体;近体诗则有固定的字数和句数,没有长短句,也讲究平仄及韵脚。但词既包含了古体诗杂言的形式,也包含了近体诗所讲究的平仄和韵脚。至于曲,形式比词来得自由,字数较不固定,有时连句子都可以增加。此外,曲经常使用衬字,就是在原本的曲牌中规定的字数外,基于让语气或语意更完整、增添声音情感等原因,可随意增加一些字,让歌词的内容听起来更为活泼、浅白,唱的时候,这些字通常都是轻轻带过的。这些衬字可以随意增加,甚至有过衬字比歌词本身要来得多的作品。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与套数;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另外,流行在南方用南曲演唱的叫南戏。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
最后,就诗、词、曲整体的风格而言,清代李东琪曾概括地说:“诗庄词媚曲俗。”诗,适合言志,古人多半拿来写比较严肃的议题,如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志向、社会关怀等,所以是庄严的;而词,多用于抒情,又常写男女情感,相较起来是较为女性化、妩媚的;而曲,题材博杂,语言也是最为白话的,虽然诗、词有时也会用方言、俗语等,可是都不及曲来得多,所以曲比较浅显易懂,更加通俗。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知,诗、词、曲三者,有相同类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三者又有发展上的先后以及相关性,所以又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曲称为“词余”。
1、形成时代不同 唐诗自然是形成于唐代啦,而宋词是形成于宋代,而元曲无可厚非形成于元代。2、风格不同 唐诗讲究格律;主要包括平仄和韵。宋词,体式灵活,又称“长短句”。元曲继承了唐诗和元曲的主要特点,只是更加灵活。
词还有许多别称,较常见的是“乐府”,因为词和乐府诗都是配乐而唱,所以就有人把词称为“乐府”,但其实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词又可称“长短句”,这是因为很多词都是长短句的形式。词还有前面提到过的“诗余”这个别称,除了因为词与诗有发展上的关联性以外,也是因为词在一开始不被文人注重,视为“小道”,是写诗之余才去作的。这些别称常见于词人的词集名,如《东坡乐府》就是苏轼的词集,《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的词集;而《草堂诗余》则是宋代的词选,依据词的主题将词进行分类,方便歌伎在不同的场合中选唱合宜的歌词。
一、韵书不同 1、宋词采用【词林正韵】。2、而元曲采用【中原音韵】。二、语言体系不同 1、宋词属中古音语系,二元四声三韵。即平声韵,仄声韵和入声韵。2、元曲属近古音语系,分为平声,上声和去声。入声被摊派(北曲。
有时候,词、曲也会有混称的情况。例如唐代时,词其实叫作“曲”,或者又称“曲子词”,而现在所谓的元曲,在元、明时又常被称为“词”,主要还是因为这两种文体都和音乐有关,又都是歌词,在发展上也有关系的缘故。其实,文体的演变与特色,都是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一开始难免会有些混乱,或是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观念与意义,因此才会产生某些文体名称混淆、出现别名等情况。有些人甚至认为词的那些别称不好,但这倒也无须过分追究,重要的还是能理解“词”这个文体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元曲和诗词本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题材,在书写的过程当中也都大不相同,元曲本身由于没有任何束缚感,所以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完全不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进行打压,毕竟对于诗词来讲,自己无论任何感情都需要提炼其中。
我是“浪里白条一只猪”,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