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洲书院一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后之乐而乐的前一句,在遍及中国各地的书院里,花洲书院大概算不得思想史上的重镇。这里不像岳麓书院,一场张栻、朱熹之间的辩论,让岳麓书院成为儒家道统世代流传的正脉。这里也不像白鹿洞书院,朱熹的义理之学,从悄然初兴到蔚然大成的全过程,都和这座书院有着深度绑定。这里也不像嵩阳书院,作为宋代理学的源头,程颢程颐兄弟在这里安享着一代代理学修习者的膜拜。
在遍及中国各地的书院里,花洲书院大概算不得思想史上的重镇。这里不像岳麓书院,一场张栻、朱熹之间的辩论,让岳麓书院成为儒家道统世代流传的正脉。这里也不像白鹿洞书院,朱熹的义理之学,从悄然初兴到蔚然大成的全过程,都和这座书院有着深度绑定。这里也不像嵩阳书院,作为宋代理学的源头,程颢程颐兄弟在这里安享着一代代理学修习者的膜拜。
1、后天下之乐而乐上一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2、出自名篇《岳阳楼记》,这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3、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城区中心地带,如今这里已经由当初的三进院落,在历经多次重建、扩建后,成为一片颇具规模的历史人文景区,不但外地游客往来如织,本地居民也乐于在百花洲公园里休憩游玩。游客们走进花洲书院,自然都争相寻找写下《岳阳楼记》的地方。进了院门,走过状元桥,穿过讲堂,春风堂很快就到了。这里并不宽敞,看上去只是几间很普通的房子。就是在这里,范仲淹接待了好友滕子京的特使,接受了为重修岳阳楼撰写题记的邀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是: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岳阳楼记》原文欣赏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
那时,我还不知道这篇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其实在后面,只是反复在本子上抄写那些美丽的词组。后来,古文渐渐读得多了,才慢慢感受到这篇文章的确不同凡响。这时,原本极为偏爱的《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篇目,开始觉得他们固然文字精美,意境幽深,但和《岳阳楼记》相比,终究少了那份虽偏居一隅而胸怀天下的气度。唯有《捕蛇者说》的民本情怀,才能与之比肩。
由此可见,范仲淹去世后可谓备极哀荣,但实际上,范仲淹在生前曾经多次遭到贬谪。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屡遭贬斥为何还会有这样至高的谥号?
其实,秘密就在《岳阳楼记》中流传最广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这句话,算得上中国古代臣僚“人臣”观最生动最传神的文学化表述。儒家观念里的天下,多指世间的黎民苍生,正如《礼记》所记载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说的是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为政者的作用在于选用品德上佳、能力不凡的人,使得人们遵约守信,社会和睦。而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中,朝廷希望臣子能忧心国事,百姓希望为官者能勤政爱民,二者的含义因为文学语言的“朦胧”性,得到了高度的统一,都在这句话体现了出来。
《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忽然之间提到朝廷,看起来似乎有些突兀。实际上,这句话是嵌在文章最深处的脉络之中的,和前面的“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有着深刻的呼应。这位范仲淹的同榜好友,不正是在贬谪期间还取得了不俗政绩吗?范仲淹接到滕子京的书信,很快就写出了《岳阳楼记》,固然是出于朋友情分,但是,滕子京在遭到贬谪后仍然有所作为,这恰好契合了范仲淹本人的观念,这是让范仲淹欣然命笔的重要原因。
范仲淹一生,屡遭贬斥,但都距离京都汴梁不远,始终没到过真正的莽荒僻远之地。两宋时期,对儒家思想进行深度阐释的学说交相迸发,名臣大儒层出不穷,范仲淹就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他的一言一行,他所有的施政作为,他的诗文,都是这种思考的结晶。《岳阳楼记》也好,因一句“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而流传千古的《灵乌赋》也好,都是如此。尽管任何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都会把范仲淹视为文学家,但实际上,他留下来的文章并不多,不过是十多篇,其中还以奏折公文为主,他最有名的这两篇文章,都是被动而为。《岳阳楼记》是应滕子京之约,写作《灵乌赋》,则是为了应和梅尧臣的同题文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也让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传承至今,范仲淹不仅在为官方面有突出贡献,在文学方面也是佼佼者,他的《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苏幕遮》等都是学生们的必备诗词。另外。
范仲淹在邓州只生活了三年,但其中的每一天,他都在践行着自己的政绩观、人生观,邓州也好,京城也好,他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他肉身和灵魂的栖息地。他固然恪守着封建时代臣子士人的本分,建章施政,传承道统,但百姓的温饱生计,在范仲淹心里也一直有着重要位置。来邓州的十三年前,他还是一个七品的右司谏时,就敢在出京赈济饱受蝗灾之苦的灾民后,把灾民吃的野草带了一大把回京,希望朝廷上下也尝尝野草的滋味,让大家知道黎民疾苦,以戒除奢靡之风。
今天,游客参观完花洲书院,往往也会来到隔壁那座同样由范仲淹所建的百花洲,在这里欣赏湖水,凭亭眺望。百花洲是范仲淹模仿故乡苏州的园林而建的,供书院学子和邓州百姓游览休憩。时值仲春,这里的水边亭畔正是花木葱茏,群蝶翩飞。几位老人在亭下对弈,时而捻须微笑,时而皱眉沉思,年轻人在花间岸边玩着自拍,儿童则在假山山洞里穿梭奔跑,正是值得入诗入画的盛世好年景。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
此时,花洲书院里虽然早就没有学子攻读,但近千年间积淀的书香文韵,却溢出了丈高的围墙,在整个邓州流传着。百花洲和花洲书院,一动一静,一俗一雅,正是对《岳阳楼记》最好的注脚。(邱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