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年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文天祥多有忠愤慷慨之文,其诗风至德祐年间后一变,气势豪放,允称诗史。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被辑为《文山先生全集》。元代郑思肖在《文丞相叙》中评价:忠臣、孝子、大魁、宰相,古今惟公一人。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家国情怀的英雄事迹,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气歌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除夜
文天祥的爱国诗句如下:1、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2、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3、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4、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6、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7、为子死孝,为臣死。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4、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文天祥的爱国诗: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这首诗化用杜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在诗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金陵驿二首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5)《南安军》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第一首从景物写起,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抒写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殉国之志;第二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并告诫自己,在生死关头要以大丈夫自勉。全诗巧妙化用前人成语旧句,描写婉曲,风格悲壮,用典贴切,语言精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