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诫子诗》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是汉武帝的左膀右臂。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
请看他的《诫子诗》: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有关教育的诗句有: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4、逢事独。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陶渊明《命子》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耕田。
他希望他的儿子长大后要善于思考,做一个孔汲(孔子之孙)般的圣贤人物。
他写有一组《命子》诗,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汲,庶其企而。
陶渊明《责子》
陶渊明的诗,可以说是“篇篇有酒”。
到了晚年,他发觉自己的五个孩子智力都十分低劣,便写《责子》诗一首: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平时酗酒,从遗传学角度看,对后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不懂此理,只责怪儿子,而不批评自己,并且还要“且进杯中物”,实属荒唐而可悲了。
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中写道: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薰花果,兰汤洗玉肌。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白居易处于封建时代,终生无子,却能超脱封建观念的羁绊,其德行岂能与那些信奉“男大读诗书,女大逐鸡狗”的庸俗之辈同日而语!
杜甫《示宗武》
唐代的诗圣杜甫,希望他的儿子宗武“饱经街”、“爱文章”,向圣贤看齐,请看他的《示宗武》诗: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
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
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爱子教之以义方。《左传•隐公三年》慈爱子女,要教育他们行事应遵守的规矩法度。爱其子而不。
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诗中的“紫罗囊”指东晋谢玄少年时喜欢佩带紫罗囊,他的叔叔谢安看了,觉得是很不好的习气,就将紫罗囊烧了。
韩愈《孟东野夫子》
唐代诗人孟郊,终生贫困潦倒。唐元和初年,他的三个儿子因病无钱医治相继夭折,他悲痛至极。
诗人兼散文家韩愈当即写了一首题为《孟东野夫子》的赋子诗寄赠孟郊,其中有云:
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无叹。
劝说孟郊不要因丧子而忧伤,同时娓娓道出了这样一番道理:有子无子不是祸福之源,关键在于成不成器,有子成器则喜,子不成器即使生一大群也无福可言,甚至可悲可叹。
孟郊《游子吟》
据说,孟收到这一首启迪性的赋子诗后,顿时消除了忧愁,振作了精神。不久后,形容教书育人的古诗词,他以自己为原型,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一位慈母给远行的孩子密密缝衣的生活原型,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真挚感情。
这首诗后来家喻户晓,老少咸诵,成为古今必读的教子名篇。
李商隐《娇儿诗》
唐代的李商隐是着名诗人,但才高难为用,一生沉沦下僚。
他不希望儿子学自己的样子,而要去读兵书,学万人敌,将来作“帝王师”。
他的《骄儿诗》很长,摘其中的几句: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着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张耒《诚儿诗》
北宋诗人张耒,13岁就能吟诗作对,17岁写了当时脍炙人口的《函关赋》。
久而久之卖饼人的艰辛深深感动了诗人。
他想,业过三百,行超三千,不论干什么,只要立志求远,不懈地努力,终究会成功的。为了教育儿子,学习卖饼人不畏艰难的品质,他写下了《诚儿诗》: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寇准之母《寒窗课子图》题诗
北宋的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后来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
喜讯传达这里,寇准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刘妈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
关于教育的诗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育是一门智慧之学。智慧就是对所有人生经验与理性思考的整合。智慧不等于知识,一个人知识再多,学富五车,如果缺乏智慧,仍然可能是弱智。教育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要。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
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
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
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诗人陆游特别注意用诗陶冶孩子性格。
他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总结自己学诗的体会,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陆游《示儿》
陆游在临死之前写的《示儿》感人肺腑:
有关教育的诗句有以下:1、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2、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4、早知逢世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0、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郑侠《教子孙读书》
宋人郑侠有《教子孙读书》诗:
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
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
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
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
意思是说,读书安神静气,虚心专一,思考问题不会分神。
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诵读,耳闻自己的诵读声即潜心思考和记忆,就好比品味甘美珍异的食物。
这样读书,一遍可以胜过十遍,而且还不至于太劳累。
袁枚《嫁女词》
清代诗人袁枚的小女儿,天资聪慧,不少名门望族前来求亲,他均末允,却将她嫁给姑苏城一个百姓之子,并作了一首《嫁女词》相送:
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
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
女遵父训,把这首词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
郑板桥《兰竹图》题诗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这些情真意切的教子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些诗词值得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阅读学习,认真深思和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