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催生出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琢的世界。诗人应物斯感,情动于中,难免要诗兴大发。但是如何成就一首好的咏雪诗,却大有讲究。
雪夜访戴陈达/绘
1、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4、惊女采薇,鹿何佑? 5、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韩愈《咏雪赠张籍》一诗有句道:“定非燖鹄鹭,真是屑琼瑰。”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琼,赤玉也,从玉敻声。”雪是白色的,韩愈以琼瑰之屑来喻雪,南宋胡仔批评他“用之不审”。诗中还有“缟带”“银杯”等字眼,清代王士禛讥其“亦成笑柄”,带有薇字古风,并指出世人怵于韩愈盛名,对这首诗“不敢议耳。”
韩愈《咏雪赠张籍》一诗有句道:“定非燖鹄鹭,真是屑琼瑰。”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琼,赤玉也,从玉敻声。”雪是白色的,韩愈以琼瑰之屑来喻雪,南宋胡仔批评他“用之不审”。诗中还有“缟带”“银杯”等字眼,清代王士禛讥其“亦成笑柄”,并指出世人怵于韩愈盛名,对这首诗“不敢议耳。”
带薇的诗句 “薇”结尾的诗句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出自唐·王绩《野望》2、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出自唐·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3、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出自宋·文天祥《南安军。
郑谷《雪中偶题》一诗道:“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这首诗画面很生动,但仅止于刻画生动而已,并没有什么寄托。苏轼谓其“村学中语”;王士禛斥为“俗下欲呕”;翁方纲视为气格卑弱。足见其不被后人看好。
可见咏雪诗要写得好,确实很不容易。即使是文学大家,也难免受到指责。
那么写得好的咏雪诗,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独钓寒江雪萧平/绘
受王士禛推崇的,还有唐人祖咏《终南望余雪》一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和摘句批评受肯定的诗句比较起来,这首诗无疑更胜一筹,因为是神完气足的佳构。有道是“落雪不冷融雪冷”,终南阴岭望去尚有余雪,落日的余晖染红林表,难怪长安城中倍感寒冷。诗歌下字严谨,举重若轻,首尾条贯,一气呵成。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应进士试时所作,完成了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这种忠实于内心感受,不为功名画蛇添足的做派,千载之下仍让人钦佩。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
王士禛认为“不免俗”,苏轼推为“信有格”且“不可及”的,是柳宗元《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文境秘府论》中说:“意是格”,“意高则格高”,可见“格”是属于思想内容方面的范畴。柳宗元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不畏严寒,孤高傲岸的渔翁形象,实则是作者性格的外化和折射。诗歌寄托深远,确实堪称咏雪佳作。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
雪广为诗人所喜爱,所以中国古代咏雪诗浩如烟海。清人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曾感叹:“咏雪诗最难出色。”其中有失败的个案,也有成功的典范。细细品读古人咏雪诗文本,遭到批评或者受到赞誉都不为无因。成功的经验予人以启示,失败的教训也让人警醒,所以我们对古人的探索都应该报以由衷的敬意。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5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