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一定常听到“男女授受不亲”这句俗话,不管开玩笑还是其他情况,这句话基本每个中国人都从小听到大,也能理解它的意思:男女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不能随意发生身体接触等。那它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其实,我们还没在水里试试,这句话的来源,跟儒家的一位学术大佬孟子有关。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写文章和分析论点都非常出色,但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跟他一样满腹才华的人不少,所以有一次,孟子也遇上了挑战他的对手。
其实,这句话的来源,跟儒家的一位学术大佬孟子有关。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写文章和分析论点都非常出色,但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年代,跟他一样满腹才华的人不少,所以有一次,孟子也遇上了挑战他的对手。
全句为“男女授受不亲,礼也。”释义 男女授受不亲,汉语成语,拼音是nán nǚ shòu shòu bù qīn,意思是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古代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出处 出自战。
根据《孟子·离娄上》的记载,这个挑战孟子的人叫淳于髡(约前386年—前310年),这个人不简单,他虽然身高不满七尺,却长了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滑稽善辩,跟人辩论起来大道理一套又一套,齐王非常重视淳于髡,他的很多建议都被齐王采纳。
“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是“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淳于髡等着看孟子左右为难,没想到孟子半点不怕,一脸正气地回道:“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嫂子掉到水里还不救,跟禽兽有什么区别?虽然说男女授受不亲,但事急从权,救人应该摆在第一位啊!
“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是“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都是“男女授受不亲”,也就是男女之间需要保持距离,不能够亲密接触,否则是违反了道德礼教的。在古代的时候。
大概没想到孟子思想还挺开放,淳于髡愣了下,眼珠一转,给孟子出了第2个难题:“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如今天下纷乱不止,百姓们生活艰难,孟老夫子,你也看到这种情况了,怎么不马上做点实际的事情,来挽救天下的命运呢?
出自《孟子·离娄上》上的一段话: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礼是古代治国。
孟子没上他的当:“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天下不安的情况,应该用大道去慢慢挽救,嫂子掉到水里,伸手就能救上来,怎么,你还想让我伸伸手就能改变天下局势啊?我又不是上帝,没那么大的本领。
淳于髡明显偷换概念,但孟子不按他的思路走,这场辩论以孟子胜利告终。所以,“男女授受不亲”的下一句就是“嫂溺援之以手”,孟子本来是赞成变通、不赞成死守教条的,只不过后来礼教发展越来越严格,男女大防也越来越谨慎,所以流传至今,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