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爱茶的都很多,他们爱茶至深,还把茶写进了诗里,被人传诵。
《一七令·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8.形容香气浓的古诗有哪些 1、《有木》唐·白居易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2、《山中桂》唐·雍裕之 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 秋风何处起,先袅。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对茶十分钟爱。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
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应是元稹的最爱吧!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温庭筠《 莲花 》 3.关于香气的诗句 黄庭坚•咏香诗词 复答子瞻 置酒未容虚左 论诗时要指南 迎笑天香满袖 喜君新赴朝参 迎燕温风旎旎 润花小雨斑斑 一炷烟中得意 九衢尘里偷闲 博山炉 。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白居易似乎处在一种无所事事之状态,惟有以煎水煮茶为乐,还要把这种特殊饮茶享受传递给爱茶友人,形容香气淡雅的诗句,真是闲适又有趣。,
《汲江煎茶》
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1、《高山幽兰》——清代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兰花,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浮生若茶,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热的沸水呢?
我们品茶,也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品令·茶词》
宋·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5. 形容花香的诗句 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有时候,茶是一种家乡味,喝一碗家乡茶,仿佛一解思乡之愁。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诗里描绘的是一幅雅境啜茗图,除了令人神往的竹林外,诗人还以蝉为意象,使全诗所烘托的闲雅志趣愈加强烈。
茶是友,亦是师。一个清幽的环境,一个相好的友人,一碗茶,就能安慰这无趣的人生。
《故人寄茶》
唐·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友人从剑阁以南地区寄来“九华英”茶,打开的时候月牙初上,碾茶声听起来似乱泉在耳边跃动。不忍独享,夜半时分邀请僧友一起品赏,亲自烹茶,对月吟诗。
茶就像一个朋友,千里而来,安慰友人的心。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1.稻花香里说丰年 ——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释义: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 陆游《卜算子·咏梅》。释义: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因为心情不好,只好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茶能解酒;特喜苦茶,说明酒饮得特别多。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上表露的乡愁因和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忧愤更深。
人生的各种经历和苦难,又像是刚刚泡好的那杯黑茶。这滋味,多么像五味人生,冷暖自知。
《春昼回文》
宋·李涛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纱窗避著犹慵起,极困新晴乍雨天。
嚼着茶饼,香味透齿,水气飘浮,如碧绿的烟气。纱窗下的人儿,还不想起来,这新晴乍雨天,最易让人困倦了。
茶犹如岁月里的浪漫使者,还像是一个女子的文艺情结,在恰当的时候,遇上恰当的水,翻滚着生命最后的激情,为他人留下一段悠悠的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