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里,黄霑问:“你觉得他拍过的床戏,哪部最美呢?”
倪匡说:“我觉得《胭脂扣》好。”
黄霑忿忿地打抱不平:“可《胭脂扣》里Leslie 的戏份太少啦!”
黄霑重“色”,不论男女。
但这色气,又不嫌猥琐,反倒因为坦荡,多了几分“老顽童”式的可爱。
余音绕梁的解释[leave a lasting and pleasant impression] 形容 歌声或音乐 优美 、余音回旋不绝 曹娥之齐,鬻歌假食,既去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晋· 张华《博物志》 详细解释 (1). 《列子·汤问。
他只对哥哥温柔如斯,旁人可就没这么好运了。
1991年,刘德华发行第一首歌《情是那么笨》,黄霑对媒体说:“没有看过写歌,写得那么笨的作词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列子·汤问》记载:“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
几年后,两人见面,刘德华问他:“霑叔,你骂就骂,能不能轻点骂。”
“余音绕梁”的下一句是: 不绝于耳。《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黄霑拍拍肩膀,对这位年轻人说:“不要放弃,人是会进步的,我骂你三年,你现在的作品,我听懂啦。”
1997年,刘德华的《冰雨》发行后,黄霑欣慰地说:“华仔终于开窍了。”
他骂后辈,有规劝勤勉之意,对事不对人,这是基本态度。
在没有实力的时候,受到乐坛教父级别的人批评,这其实也是黄霑一种逼迫新人成长的方式。骂归骂,骂完还是要教。
运用示例 梁实秋《听戏》:“受罪半天,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
2003年,他还为刘德华《真爱是苦味》谱曲,可见并无嫌隙。
将黄霑称为“鬼才”,有几分抹杀了他个人努力的误解。其实,黄霑是个很勤奋的人。
他最敬仰的文人是香港的“三叔”,传闻三叔15分钟成1000字文章,而黄霑那时是一个半小时写1000字的菜鸟。
和偶像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黄霑就去问三叔,怎样提高,三叔言简意赅,答曰“多练。”
于是,黄霑回去就掐表写作,九个月后,写1000字还是一个半小时。黄霑很困惑,但既然偶像这么说了,还是坚持吧。
第十个月,他能45分钟写1000字了,后来30分钟1000字,12个月后,他就能和三叔的速度比肩了。
最快的一次,一小时边打腹稿边写,出了一篇4000字的长文,一字未改,就交给了编辑。
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他的《不文集》,一本性幽默短文组成的书,再版60余次,至今香港无人打破这项畅销记录。
若说写文章是中文系出身的老本行,写歌却是真正的野路子,可他有一套完善的思考体系。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余音绕梁三日犹未尽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自喜集》中写道:“每首我爱听的歌,余音绕梁下一句押韵,我都努力分析,音为什么如此连起来?旋律这样跳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顺着音阶上下行的曲调,怎么会这样亲切悦耳?创作不必真的从师。无师自通,绝对可以!只要努力,事无有不成!”
黄霑善于古曲今用,1997年的《男儿当自强》改自《将军令》,经由他一改编,恢弘之气魄,再加上林子祥的血性之嗓,充满铁骨铮铮的阳刚之气。
若说天赋,也不尽然,若非通古博今,又怎知去哪里博采众长。
可见天赋不是唯一,“鬼才”也绝非生而有之,有了后天的勤奋加成,方成大事。
写这篇论文时,他已经步入人生最后阶段,肺癌化疗,身体虚弱,笔耕不辍。
最终定稿后,港大无人敢审他的论文,直接通过。
黄霑在62岁的高龄,凭借真才实学,拿到了港大博士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空前大爆炸,加之香港回归,内地流行文化大批涌入,这位老顽童也直呼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啦。
但就像《问我》里所写:“问我欢呼声有几多,问我悲哭声有几多,我笑住回答,讲一声,我是我。”
人人都叹息英雄迟暮,黄霑却要一辈子做个潇洒恣意的人。
年轻时是少年狂,老来却是老顽童,拥有这样的人生,又夫复何求呢!
2003年,南方周末采访黄霑,他不无悲戚地说:“香港粤语流行曲死了。”
2004年,肺癌晚期,黄霑辞世。留下一句警世之言“其实人间尽耳聋。”
黄霑一生留下2000多首词和曲,文学作品也超过30多本。
他外在风流疏狂,内里却是敬畏谦卑、勤勉治学的文人。
他出口成黄段子,也能妙笔生花。
他是世间难一遇的鬼才,也是在尘世中“烟雨任平生”的凡人。
他虽然怪,却有真情在。
他逝世后,蔡澜整理家中杂物,翻出黄霑的欠条。
“补午夜吵醒嫂夫人之过,特书新签单以示在欠蔡澜兄嫂拙作二首,即前后共欠四首。——欠曲人黄霑。”
而今,世间已无黄霑,这四首欠曲再难讨回。
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