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期《夜读》,缘起于一位读者的留言:
人间草木,有的铿锵向上,郁郁葱葱;有的向下轻摆,荡起柔软。柳树就是后者,看到它,心中好像总能生起某种缱绻的温柔。
今日,以柳为媒,送你满目温柔。
当我们说起柳
柳是春天的信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里用了比喻。比喻首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当嫩柳初染鹅黄,春的消息就这样被漏泄。
柳是诗情的化身。
若让诗人们以柳为题,来一场春日比诗,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定会惊艳四座,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亦是绝妙佳句,杨巨源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更是让早春之美跃然纸上。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
柳是风致的形容。
若要夸人貌美,你可以说:“柳眉星眼芙蓉面,绛衣缥缈,麝兰琼树,花里遇神仙。”若要夸人形美,你可以说:“濯濯如春月柳。”这现成的“夸夸语录”,你确定不收藏一下吗?
柳是飞扬的才情。
“柳絮才高”的典故,说的是东晋有名的才女谢道韫。“白雪纷纷何所似?”她答:“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这恰切而形象的比喻,正是“咏絮之才”。
柳是依依不舍的挽留。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与“留”谐音,浪漫又含蓄的中国人,总是借柳这一意象,将临别的万千心情道尽。
柳是历经世事的柔软。
《世说新语》里,桓温北征时路过金城,看见从前自己做琅琊内史时种下的柳树,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说完,“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纵然在世事里浮沉多年,在草木面前,人总是容易变得感性而柔软。
柳是出乎意料的惊喜。
谁能不惊喜于“无心插柳柳成荫”呢?漫不经心的随手一植,也未曾精心照顾,忽而间,它已回馈给你满目苍绿、浩然成林。惊喜因不抱期待而更加盛大。
柳是豁然开朗的心境。
所谓“柳暗花明”,就好像春风一夜之间便将柳树抚绿,人们心里的“蝴蝶”也飞了出来,在一片明媚中扇动起翅膀,心动不止,好事发生。
柳是俯仰之间的不忘根本。
丰子恺说:“杨柳的主要美点,是其下垂。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有些植物,长得越高,离根越远;而柳,偏不。
柳是强韧坚劲的生命原力。
毕淑敏曾问教授:“柳枝骨折长好后,当再次遭受重大压力和撞击的时候,会不会在原位爆开?”对方微笑着回答:“樵夫上山砍柴,都知道斧刃最难劈入的树瘤,恰是当年树木折断后愈合的地方。”柔软与坚韧从不矛盾,面对自然的风雨,它可能会受伤,但也会以强大的生命原力,自愈伤口,更加强大。
“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下一句是: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此句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咏雪》《咏雪》全文如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柳是低调无言的最佳陪衬。
林清玄酷爱荷花,却说“荷花再美,如果没有柳树陪衬,恐怕也会黯然失色了。柳树平常好像睡在旁边,静静地卧着,可是它活在季节之上,在冬风之中,所有的花全部落尽,柳树像一个四处游方的孤客,猛然在天涯海角的一边走出来,如果我们看柳树能有另一种心情,就会发现它的美并不在别的花之下。如果说荷花是一首惊艳的诗,柳树好像诗里最悠长的一个短句。”自此,我们知道,有一种美,叫“美如花燃柳卧”。
柳是催生爱意的浪漫见证。
而一位叫@菜大星 的网友说:
“你从柳树下走来,折了一段江南,给我。”
文/央视新闻《夜读》
最后。
在这个垂柳依依的时节。
借巴金先生的话,祝:
每个人都有春天。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4.原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译文: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5.原文:公大笑乐。译文: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6.原文:即。
无论是你,或者是我。
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
有欢笑,有爱情,有陶醉。
未若柳絮因风起下一句是“公大笑乐”。出自:《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监制丨李浙 主编 | 王若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