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担负着承载文化、引领价值、成风化人的使命。我们希望找到符合当代审美、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古”与“今”的对话,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开设了“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栏目,栏目刊登的稿件以诗词景物、意境为线索,将古典诗词赏析、文化背景普及与山水游记写作、个人情感抒发等有机结合,《清明》古诗的意思,呈现一种“沉浸式诗词赏析”的效果,成为《人民日报》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唤起万千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为集萃与延展,与栏目同名的《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 30篇文章,分为“山岳篇”“登楼篇”“临水篇”“胜迹篇”“寻古篇”等五个部分,并充实诗词赏析与地名介绍等内容,力求引领读者多角度感受古典诗词的精华与魅力。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登楼篇中的“处处闻啼鸟 鹿门已春晓”。
清明
(唐)杜 牧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小注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
身临其境
安徽池州
水墨古韵梦江南
《清明》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
孙振
淡墨浅韵,旖旎水乡,那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的江南风光,从古至今,总能靠着它轻盈灵秀的气质,激荡起文人墨客的情怀。其中,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谁说不是勾勒了这温润如水的意境。
杜牧曾在池州做过两年多的刺史,其间他踏遍了这里的名山大川,留下了几十首诗歌,《清明》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烟雨蒙蒙中,沿着杜牧所指的方向,早已不见当年的杏花酒肆,但在池州市秀门山外的村落,同样秀美:
穿境而过的秋浦河形成了秋浦河原生态湿地休闲观光带,展现出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意境;白浦圩、西湘湖、谷潭湖、天生湖串联形成的十里杏花溪田园游憩带,让人有看不完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还有那村落间的小桥流水,田埂旁的犁田打耙,以及水榭亭台边的谈笑风生,似乎再现了当年的繁华景象。
村内漫步,幽幽的青石板路延伸出文脉悠悠。来到九杏坛,相传清代学者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是《四库全书》里收录的唯一村志,后人为纪念这一成就,在村口种下9棵杏树,并开坛讲学,教化村民。如今登上该坛,仍可寻味古时的吟咏唱和、曲水流觞,感受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的晴耕雨读。
沿着小道走向杏花村深处,正在复建的明清古村落映入眼帘,村落中的老宅老房,有的是杏花村原有的,有的是从皖南其他地方迁移的。整个村落,粉墙黛瓦,小桥人家,如同诗歌里所描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边观景,一边谈笑,诗酒曲水中,相信不止杜牧,每个人都会沉醉于这片江南水乡的如诗如画。
游累了,还有专门供人休息的“憩园”。《杏花村志》记载,这里曾是“乡先达陈以运课子读书处”,现在已是游人饮茶、游玩、谈笑聚会的场所。或于小亭里纳凉,观花赏鱼;或于茶座旁歇脚,读书品茗;或于园子里踱步思考,茶香伴着花香,让人怡然自得。还有那满园春色遮不住的百杏园,如今,已是杏花盛开的时节,满园粉红的花朵竞相绽放,娇艳多姿、芳香四溢,引得许多游人驻足欣赏。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诗是写清明时节的一个景象,通过对人物、景物的描写,加深大家对清明这个时节的认知,后两句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意味深长。、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走了小半天,却被告知,村里的景致还远不止于此。据介绍,夏天,杏花村水路游览的起点“白浦荷风”,莲藕遍发,晶莹剔透,绿波连天;秋天,十里杏花大道上的枫林枫叶似火,绚丽夺目,景色如画;冬天,秋浦河对岸的梅林格外夺目,大雪天气,清雅芬芳的梅花覆盖一层皑皑白雪,便又有了“梅州晓雪”的天然景致。
走,到杏花村来,或泛舟湖上,或漫步田园,或品味诗酒花香,这里看得见山、亲得着水、品得到诗意,总会让每个来此的游客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文章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校对:崔晨
审核:霍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