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诗作者是谁,《清明》古诗的意思

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担负着承载文化、引领价值、成风化人的使命。我们希望找到符合当代审美、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古”与“今”的对话,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开

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担负着承载文化、引领价值、成风化人的使命。我们希望找到符合当代审美、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古”与“今”的对话,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开设了“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栏目,栏目刊登的稿件以诗词景物、意境为线索,将古典诗词赏析、文化背景普及与山水游记写作、个人情感抒发等有机结合,《清明》古诗的意思,呈现一种“沉浸式诗词赏析”的效果,成为《人民日报》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唤起万千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为集萃与延展,与栏目同名的《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 30篇文章,分为“山岳篇”“登楼篇”“临水篇”“胜迹篇”“寻古篇”等五个部分,并充实诗词赏析与地名介绍等内容,力求引领读者多角度感受古典诗词的精华与魅力。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登楼篇中的“处处闻啼鸟 鹿门已春晓”。

清明

(唐)杜 牧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古诗作者是谁

诗词小注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

身临其境

安徽池州

水墨古韵梦江南

《清明》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人,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

孙振

淡墨浅韵,旖旎水乡,那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的江南风光,从古至今,总能靠着它轻盈灵秀的气质,激荡起文人墨客的情怀。其中,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谁说不是勾勒了这温润如水的意境。

杜牧曾在池州做过两年多的刺史,其间他踏遍了这里的名山大川,留下了几十首诗歌,《清明》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烟雨蒙蒙中,沿着杜牧所指的方向,早已不见当年的杏花酒肆,但在池州市秀门山外的村落,同样秀美:

穿境而过的秋浦河形成了秋浦河原生态湿地休闲观光带,展现出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意境;白浦圩、西湘湖、谷潭湖、天生湖串联形成的十里杏花溪田园游憩带,让人有看不完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还有那村落间的小桥流水,田埂旁的犁田打耙,以及水榭亭台边的谈笑风生,似乎再现了当年的繁华景象。

村内漫步,幽幽的青石板路延伸出文脉悠悠。来到九杏坛,相传清代学者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是《四库全书》里收录的唯一村志,后人为纪念这一成就,在村口种下9棵杏树,并开坛讲学,教化村民。如今登上该坛,仍可寻味古时的吟咏唱和、曲水流觞,感受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的晴耕雨读。

沿着小道走向杏花村深处,正在复建的明清古村落映入眼帘,村落中的老宅老房,有的是杏花村原有的,有的是从皖南其他地方迁移的。整个村落,粉墙黛瓦,小桥人家,如同诗歌里所描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边观景,一边谈笑,诗酒曲水中,相信不止杜牧,每个人都会沉醉于这片江南水乡的如诗如画。

游累了,还有专门供人休息的“憩园”。《杏花村志》记载,这里曾是“乡先达陈以运课子读书处”,现在已是游人饮茶、游玩、谈笑聚会的场所。或于小亭里纳凉,观花赏鱼;或于茶座旁歇脚,读书品茗;或于园子里踱步思考,茶香伴着花香,让人怡然自得。还有那满园春色遮不住的百杏园,如今,已是杏花盛开的时节,满园粉红的花朵竞相绽放,娇艳多姿、芳香四溢,引得许多游人驻足欣赏。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诗是写清明时节的一个景象,通过对人物、景物的描写,加深大家对清明这个时节的认知,后两句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意味深长。、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走了小半天,却被告知,村里的景致还远不止于此。据介绍,夏天,杏花村水路游览的起点“白浦荷风”,莲藕遍发,晶莹剔透,绿波连天;秋天,十里杏花大道上的枫林枫叶似火,绚丽夺目,景色如画;冬天,秋浦河对岸的梅林格外夺目,大雪天气,清雅芬芳的梅花覆盖一层皑皑白雪,便又有了“梅州晓雪”的天然景致。

走,到杏花村来,或泛舟湖上,或漫步田园,或品味诗酒花香,这里看得见山、亲得着水、品得到诗意,总会让每个来此的游客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文章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校对:崔晨

审核:霍伟民

上一篇 2023年04月16 07:16
下一篇 2023年04月17 01:18

相关推荐

  • 元曲代表人物及作品,请介绍一部著名的元曲作品

    双调·拨不断元代:马致远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桥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南吕】一枝花_惜春夺残造元代:马致远惜春夺残造化功,占断繁华富,芳名喧上苑,和气满皇都。论春秀

    2023年04月18 239
  • 越努力越幸运的下一句,越努力但不一定越幸运

    1.你没有变强,因为你一直很舒服。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很多时候,你的不如意,越努力但不一定越幸运,不是你运气不好,不是你不够漂亮,不是你没有机会

    2023年05月25 213
  • 心情低落的诗句,心情低落诗词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突然间你感到绝望,好像再也提不起精神去做任何事情。​短时间的沉郁,消磨你对生活的激情,总会不由自主的想着:算了,就这样吧!这就是所谓的情绪低落。​很多人把这

    2023年05月14 229
  • 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思,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10字

    选自《全唐诗》。【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江畔独

    2023年05月11 223
  • 沾衣欲湿杏花雨下一句,霁色冥鸿沾衣欲湿杏花雨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霁色冥鸿沾衣欲湿杏花雨,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1.沾衣欲湿杏花雨下一

    2023年05月29 233
  • 意欲扑鸣蝉的下一句,意欲捕鸣蝉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简介诗人,再讲几个有关他的传闻。袁枚(1716~179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

    2023年05月25 241
  • 元曲是如何构成的,元曲的构成要素

    第一讲“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第一课“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一、什么是曲及曲的分类1、什么是曲?我们所学习的曲,主要是指元曲。什么是元曲呢?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广义讲,它包括了盛行于元代的杂

    2023年04月11 278
  • 形容等人等的好苦诗句,形容等人等很久的诗句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一说朱淑真)〔宋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21.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

    2023年04月23 222
  • 春面不含杨柳风全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原诗

    在诗词中,万物皆美。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他们都有一个优美的名字。而风也不例外,当你读了诗词,才会知道,风有多美了。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

    2023年04月26 273
  • 以书为伴下一句是什么,与书为伴下一句怎么接

    与书为伴下一句怎么接,笔者从事教育事业已经20多年了,虽然一直都在乡村工作,环境相对单一,但内心无比丰盈、精神十分富足。这一切,主要是因为在这方土地上以书为伴、与书为友,收获满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2023年05月22 299
  • 元曲英译的异化策略指的是,异化翻译策略的具体翻译方法

    本文来源:《外国语文研究》2019年第2期转自:外国语文研究李正栓,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诗歌翻译研究。王心,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

    2023年04月13 281
  • 陈光蕊高中状元曲,西游记陈浩民陈光蕊

    唐局题记:小说家言,吴承恩先生精致的扯淡。新科状元陈光蕊,曾被聪明的土匪冒名顶替,并霸占娇妻多年。看《西游记》,里面有几个冒名顶替的故事:比如真假唐僧、真假悟空等等。但吴承恩先生最后又说:这一切,都是

    2023年04月19 30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