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首绝句纯用议论,明白如话。第一句从古人说起,诗里的古人,当然不是指虚生浪死的一般人,乃是古人之贤者,也就是前贤。前贤做学问都很刻苦,诗人用了无遗力,也就是不遗余力,淡看人间三千事,闲来轻笑两三声,极言其用功之力。,
第二句就无遗力具体展开,少年时期孜孜不倦,一直到老才稍见成就。这里也是告诫儿子,要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决不可稍有懈怠。三四两句更上一层,光用功学习古代典籍还是不够,那是前人的实践经验,要真正理解这些道理,还必须自己亲身实践才能掌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
短短一首诗,道尽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宋诗自苏黄以来,往往偏重理趣,用浅近的语句发出深刻的议论。陆游心系北伐战争,关注社会现实,虽然不能把他归于苏黄一派,但风气所移,也写了一些说理诗。这类诗往往诗味不足,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却足以发人深省。
纸上得来终觉浅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庆元五年)于山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