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题诗原文,王希孟于十八岁创作出《千里江山图》,惊艳了无数人,给人强烈的震撼。《千里江山图》吸收了晋唐青绿山水的积色语言,并结合了宋朝青绿山水的作画方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画面。《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在近12米的绢面上,王希孟绘制了连绵挺拔的山岳、浩瀚如烟的江河,并点缀了朴实无华的山野茅村、精致飞架的亭台楼阁、辛苦劳作的农人、江面捕鱼的渔人、步履匆匆的旅人,以及飞鸟、怪石、林木,画面内容繁复,形象众多。
《千里江山图》的魅力除了体现在画面内容上,还体现在画面材料上。画家采用特殊的材料作画,使画作能够千年不褪色。王希孟的这幅《千里江山图》可以说是耗时耗力,画面尽显其心血。宋代绘画颜料品种日益增多,矿物颜料得到了推广,颜料的制作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点从《千里江山图》中就可以得到验证。画面中的石青、石绿历经千年仍旧焕然如新,令人赞叹。
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北宋院诚鲜二术,南唐法从弗多皴。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曷不自思为臣者,尔时调鼎作何人?“当惊常世王和赵,已讶一堂君与臣。”国画大师说,“王和赵”,“君与臣”。
王希孟的生平经历是个谜,自他画完这幅佳作之后,历史上就再无关于他的相关记载了。历史上对于他何年去世、因何去世,也始终众说纷纭。王希孟用时间、精力、心血创作出这样一幅旷世绝作,用矿物颜料体现整幅画颜色的璀璨,让它千年不败。《千里江山图》的画风、笔触以及用料相比于唐代的青绿山水画要更加趋于成熟。咫尺千里,五色备焉,王希孟用简单的色彩展现了大好河山。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头人。4、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