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林黛玉在《红楼梦》前80回所作诗词多达25篇,总计1500字之多,大大超过了众姊妹所作。黛玉自幼丧母,又丧父,居外祖母家,常怀寄人篱下之感,特别是婚姻归宿无父母做主,心情压抑。常说忧愤出诗人,诗词就成了林黛玉宣泄情感的渠道,有时还会以突发的形式冲决而出,文思如涌,100个诗人的称号,一气写下多篇作品。可以说,诗就是林黛玉的化身,就是她的生命之火。
贾妃省亲时,黛玉本想一展才华,力压群芳,偏贾妃只“命妹辈各题一匾一诗”。黛玉只好自己先作了一首五言,又代宝玉捉刀,作了二首。贾妃阅后众姊妹的诗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而宝玉所作四首,又是黛玉捉刀的两首被贾妃称赞。黛玉所作《杏帘在望》等二首也是歌功颂德的应景作品,其中“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两句,十个字连用八个名词,分别从水陆、高下、动静,三组六个角度、八种动植物写景物,是极为罕见的佳句。而宝钗所作的那首显得很是平淡,贾妃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不过是做林黛玉的陪衬而已。
“诗魂”指的诗人是谁?屈原 诗仙、诗佛、诗豪、诗僧、诗鬼、诗魔、诗魂、诗狂、七绝圣手分别是那些诗人的雅号。1、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葬花词》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本来是写落花,不知不觉中竟把人的命运与落花紧紧联系了起来,原来人的命运同花的命运竟是一样。坡上坡下,自己恸倒了。还恸倒了另一个人贾宝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其作品实际上是曹雪芹的作品,赞美林黛玉的诗写得好,就是肯定曹雪芹的创作水平。曹雪芹无疑把自己的最大创作热情放到了林黛玉的身上。特别是七言古诗,在《红楼梦》中占了很大比重。考察中国诗歌史,这种七言古体诗在盛唐李白、杜甫时代,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因为至今也没有人破李、杜之藩篱,包括李商隐、欧阳修、陆游等,同李、杜相比终为逊色。
同样,《红楼梦》中的诗作,不及李、杜也是事实。但客观地说,在清代诗坛上亦应有它的一席之地。其内容与诗体相称,当行本色,亦叙亦咏,既蕴含风流,又腾挪自然,转换灵便,极尽飘逸洒脱。其中《葬花词》最具代表性。虽然有人指责其套用了初唐诗人刘希夷的《代白头呤》,也有人说是套用了唐伯虎的《花下酌酒歌》。但尽管如此,也绝不能抹杀林黛玉的独创性。
“诗魂”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又被称为“中华诗祖”,因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由集体到个人,所以被人称为“诗魂”。屈原是著名的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有《离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葬花词》哀婉凄恻,如诉如泣,以花自喻,词无不达,意无不举的艺术风格,岂是邯郸学步所能为之?还有人索性把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称作抄袭《春江花月夜》,更显得毫无道理。林黛玉秋夜病卧潇湘馆,灯下番阅《乐府杂稿》中《秋闺怨》《别离怨》等,耳听窗外雨声淅沥,心有所感,发于章句,把自身之孤独与悲凉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又不失乐府古题之原有韵味,怎么能扣以“抄袭”的帽子呢?
诗魂—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被世人称为“诗魂”。诗狂-贺知章,字季真。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诗佛-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官终尚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企业回雅克德罗,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