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守心,群处守嘴,人生才会安然无恙。
独处守心,就是要守住随心所欲,守住一切心猿意马;
没有下句。出自——春秋战国孔子及弟子《论语·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
群处守嘴,就是要守住信口开河,守住所有的口是心非。
心态决定状态,哪个苦难的角落里都有笑声,同样,哪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都有痛苦。改变所处的环境不容易,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终至所归,而改变心态,自己就可以做到。
心态决定状态,哪个苦难的角落里都有笑声,同样,哪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都有痛苦。改变所处的环境不容易,而改变心态,自己就可以做到。
“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大志向未实现,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一至到了七十岁,这时侯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孔子的这段话,概括。
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随心所欲下一句是而不逾矩,出自《论语》,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