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农村生活的诗句,形容乡下生活的诗

久居城市的人,都有一个田园梦。想要摆脱城市的喧嚣,回归到山村的平静,听鸟语,闻花香,看恬淡的山村风物。也许,我们无法真正回到乡村,还好,我们有诗词。我国是农耕文明,许多诗人都有过田园乡村生活的经历,让

久居城市的人,都有一个田园梦。

想要摆脱城市的喧嚣,回归到山村的平静,听鸟语,闻花香,看恬淡的山村风物。也许,我们无法真正回到乡村,还好,我们有诗词。

我国是农耕文明,许多诗人都有过田园乡村生活的经历,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来看看乡村的最美生活吧!

乡愁的诗句 冬天的诗句 描写儿童的诗句 关于雪的诗句 描写秋天的诗句 描写梅花的诗句 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描写农村风光优美句子 描写雪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 其他类似问题2011-06-18 有关农村生活的古诗 326 2013-

形容农村生活的诗句

《溪居即事》

唐代:崔道融

箫鼓追随春社近,黄莺飞来飞去,勇于开拓。 这里,字象一,还来就菊花,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刻画得形神毕现,欢快地歌唱,又富于哲理、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然而他并。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形容农村生活的诗句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不知谁家的小船没系上绳缆,春风吹着小船儿飘进了钓鱼的河湾。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以为是邻村的客人忽然到来。他急急忙忙奔向柴门,赶紧把闭着的柴门打开。

一个普通的乡村图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真可爱!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乡村是美丽而繁忙的。乡民们才收完蚕茧便要插身,在农村,因循自然时序,是一刻也闲不得的,否则,秋天怕就要饿肚子了。

《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关于农村生活的诗句如下:1、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不知谁家的小船没系上绳缆,春风吹着小船儿飘进了钓鱼的河湾。小孩子望到了,喜出望外,。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代: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轧轧的缫车声响彻村南村北,这是蚕乡丰收的声音,身穿粗布衣的老汉在古柳下叫卖黄瓜。路远人困,太阳正高,随意敲开一家农家讨茶喝。

在乡村,讨水喝是那么自然,淳朴的乡民本就是乡村最暖心的风景。

《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小虫在草丛中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乡村的夜晚,不闻杂声,只有虫鸣月色,如果你很烦恼,看一看村夜,心情也会被自然治愈吧!

《江村即事》

唐代: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一个“不系船”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社日》

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农村生活的诗句如下:1、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2、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

形容农村生活的诗句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社日,是古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才能“家家扶得醉人归”。

《村居》

宋代: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早晨,伴着朝阳出门,夜晚,带着夕阳回家,乌鸦伫立,乡村宁静和平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

《秋日行村路》

宋代: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一道斜阳西照,篱笆边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农家正烹煮着豆荚姜芽社肉,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浓香。这一路盛开的稻花静悄悄的,谁来作主?只有红的蜻蜓伴随着绿的螳螂。

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清新可爱,含蓄隽永。这样的乡村谁不爱呢?

《农家》

明代:钟芳

牛放平芜绿满郊,小池储水灌新苗。

夜归醉共妻孥乐,不与陶朱斗富饶。

年在遍地青绿的原野上吃草,小池的储存的水,正好用来灌溉新苗。夜里回来,喝点酒与妻子儿女共享欢乐,这样的生活多好,我才不去了陶朱公比谁钱多呢?

农家人总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农事顺利,家庭和美,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乡村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乡民、温馨的情感,读这些诗,更向往乡村了!

上一篇 2023年06月06 03:18
下一篇 2023年05月15 23:39

相关推荐

  • 关于环保的诗句,古人绿色环保诗句

    生态保护感吟马永明一千金难买景分明。万物和谐生态衡。绿色家园责不贷。优良环境意安宁。银山无畏人心向。风水宜于草木兴。发展犹思子孙饭。8.关于环保的诗句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寒山转苍翠,秋水

    2023年05月25 270
  • 关于元曲的基本常识有几个,法律基础知识基本常识

    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定

    2023年04月12 251
  • 描写蔷薇花的诗句,赞美蔷薇花的诗句古诗

    赞美蔷薇花的诗句古诗,满架蔷薇一院香。在明媚的春光里,在朦胧的烟雨中,蔷薇花开了。蔷薇花又名白残花、刺蘼、买笑,自古就是佳花名卉。蔷薇花唐-杜牧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石家锦幛依然在,闲倚狂风

    2023年04月25 218
  • 诗史是谁,诗史,诗圣,诗鬼,诗仙

    《咏史》【唐】高适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咏史音频:00:0004:51▲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译文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可见范雎的贫寒是多么惹人

    2023年06月01 275
  • 优美的清词元曲,优美的宋词元曲

    &34;这是古典时期*绚烂的烟花,虽然短暂,但却光耀着千年之后的我们,从未黯淡……那些永远的春花秋月,那些醉人的诗情画意,那些逝去的青春年华,那些曾经的豪情壮志,直到邂逅这些美丽的字句,才恍然,原来你

    2023年04月16 262
  • 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下一句,夜凉如水下一句是什么

    夜凉如水下一句是什么,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

    2023年06月06 258
  • 赞美菊花的诗句古诗,形容菊花高雅的诗句

    转眼又是一年重阳节,形容菊花高雅的诗句,万花已凋谢,却正是赏菊的好时节!菊花,在百花凋零之时傲霜盛开,在秋风中开得飘逸潇洒,留给世人阵阵怡人香气,为这萧索的秋天增添了一抹不朽的亮丽!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

    2023年05月11 231
  • 含有动物的诗句,含有动物的诗句100首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六场,组合飞花令出的是数字与动物组合,小编整理了100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供大家赏读。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2023年05月27 303
  • 晴川历历汉阳树的下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典故出自

    “晴川历历汉阳树,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典故出自,芳草姜姜鹦鹉洲”一诗和以下哪个地名有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是吊古怀乡之佳作。2月25日蚂蚁庄园

    2023年04月17 240
  • 3-6岁必背元曲,必背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朝代:元朝|作者: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元曲简介《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

    2023年04月10 236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整首诗句,一个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事了拂衣去的拂衣是什么意思?在支付宝蚂蚁庄园每日一题中,2021年2月20日的问题是问“事了拂衣去,一个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深藏身与名”,其中“拂衣”表达的态度是?有的小伙伴还不了解,下面就和小编

    2023年05月24 243
  • 思乡的诗句有哪些,最经典的思乡古诗

    钱钟书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的一生一开始为了自由而踏上旅途快要到达终点时却害起了思乡病想要在茫茫人世中找到一个身心的归宿每一个想家的人,心里都有一首诗杂诗三首·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

    2023年04月22 29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