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项羽至今为止一直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领军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旁。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刘邦
汉高祖刘邦,沛县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2、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
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 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 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 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 ,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 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和亲匈奴, 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毛主席评价刘邦“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项羽
轶事典故
破釜沉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顿无英霸气,尚有妇儿仁。闻汉购吾首,持将赠故人。——《杂咏一百首.项羽》《垓下歌》汉朝·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
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把做饭的器具全部毁坏,只带着三日粮草与秦军作战,项羽士卒因此以必死之心奋勇向前,项羽军因此战斗力得到大的提升,个个以一挡十,杀的诸侯军人人胆寒,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鸿门宴
即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所摆的一场宴会,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由此而来。
四面楚歌
项羽兵败垓下后被刘邦军四面围定,刘邦军在晚上高声唱起了楚地的歌,项羽军听到歌后都非常的伤心,以为刘邦已经平定楚地,项羽军的军心也因此被瓦解。
霸王别姬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霸王别姬后又被改编为戏曲、影视、小说、歌曲等文艺作品。
作壁上观
由章邯带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围攻赵国于巨鹿时,赵王派人向各地诸侯求救,虽然各地诸侯都有引兵前来,但是都惧怕秦军的强大,而躲在自军修筑的壁垒里不敢出来,与秦军长久相持,但不能解巨鹿之围。项羽率领英布、蒲将军等几万楚军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时,诸侯还是只敢躲在壁垒里观看,直到项羽杀败秦军之后,项羽十大霸气诗句,诸侯才敢从壁垒里出来。作壁上观现指让自己置身事外,不协助任何一方。
锦衣夜行
项羽率军破咸阳之后,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像是穿着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谁能知道呢?”
沐猴而冠
《咏史诗·垓下》【唐】胡曾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悲项羽》【清】郑板桥 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乌江亭》【宋】王安石 。
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分封诸侯
熊心:楚王,义帝,郴县(今湖南郴州市)
项羽:鲁公,西楚霸王,彭城(今江苏徐州)
刘邦:沛公,汉中王,南郑(今陕西汉中)
章邯:秦降将,雍王,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司马欣:秦降将,塞王,栎阳(今陕西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
董翳:秦降将,翟王,高奴(今陕西延安是东尹家沟)
魏豹:魏王,西魏王,平阳(今山西临汾西)
申阳:张耳部将,河南王,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成:韩王,韩王 ,阳翟(今河南禹县)
司马昂:赵将,殷王,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歇:赵王,代王,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
张耳:赵相,常山王,襄国(今河北邢台)
英布(黥布),项羽部将,九江王,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吴芮:楚将,衡山王,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共敖,楚柱国,临江王,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广,燕王,辽东王,无终(今天津蓟县)
臧荼,燕将,燕王,蓟县(今北京西南)
田巿,齐王,胶东王,即墨(今山东平度南)
田安,项羽部将,济北王,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过项羽庙》宋·陈洎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帐犹闻怨楚歌。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箇范增多。5、《乌江项羽庙》宋·吴龙翰 盖世英雄只恁休,千年遗恨大江流。汉提义。
田都,齐将,齐王,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刘邦
成功原因
一、对待生命认识不同。
二、政治天分与政治主张不同。
三、战略、策略不同。
四用人态度不同。
生平
早期经历
不事生产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刘邦 出生于沛丰邑中阳里,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幼时和卢绾交好。高祖长的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年龄稍长后,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哥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大人们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治理商业,也不能干活,没有收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少慕魏公子信陵君无忌的为,很想投入信陵君门下。于是西行至大梁,但信陵君已死,而故信陵君门客张耳亦召纳门客,于是至外黄投入到张耳门下,两人结成知己。及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廷通缉犯,门客皆散去。刘邦回到家乡沛县。
后来,刘邦后做了沛县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沛县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评价
诸项第一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对项羽拒绝苟且偷生,自刎乌江的行为进行了赞颂。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亲历了北宋的灭亡,眼见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无耻行径,写下这首咏赞项羽的诗。连项羽都知道无言面对。
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
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
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
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程度上打击奴隶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皇帝。
6.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实行“十五税一”低税率的皇帝。
7.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支出紧缩政策而提倡节俭的皇帝。
8.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
9.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10.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皇帝,其诗作——大风歌被誉为“千古人主第一词”。
1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士的皇帝,从而为汉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思想治国奠定了基础。
1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
家族成员
家世
刘氏起源于三皇五帝之尧帝,尧帝长子监明受封于“刘”邑(今河北省唐县),监明早亡,其子式继封,遂以邑为氏也,传至夏朝有刘累,下传至士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恢复刘氏,之后在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魏国从安邑迁都大梁,刘清(刘邦的曾祖父)出生,清生仁,刘仁迁丰邑,刘家即在此期间迁丰邑。
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国,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刘媪),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兄弟姐妹
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谥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死后谥元王。
从父兄:荆王刘贾。
从祖弟:燕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籍可考)
姊:宣夫人 昭哀后。
后妃
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儿子
1.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卒谥齐悼惠王)。
2.刘盈(即是汉孝惠帝)。
3.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4.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5.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死,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
6.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
7.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8.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女儿
鲁元公主,嫁赵王张敖为妻,生子张偃。
刘邦的诗文
大风歌
两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译
大风歌
两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
1、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2、题汉祖庙 唐代:李商隐 乘运应须宅。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此诗每句中皆带有“兮”。刘邦故乡沛县原本虽为宋地,但已被楚国占有百年,文笔自然不免沾染了些许楚风。楚辞又由于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惨,而成为抒发愤懑的文体,且因楚地民风彪悍,楚辞便多了大气磅礴。刘邦选取这种文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对家国兴亡的担忧,又不失王者风范。
鸿鹄歌
两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翻译
鸿鹄歌
两汉:刘邦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天鹅飞向天空,一下能飞数千里(高)。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羽翼已经丰满了,可以四海翱翔。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可以四海翱翔后,(你)能将它怎么样?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即使拥有利箭,又能把它怎么样?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用天空的大雁比喻太子刘盈,确立刘盈为太子,是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时的事。刘邦后来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难以继承皇位。他很喜欢赵王刘如意,觉得刘如意很象他。但是,刘盈是“嫡出”,吕雉所生。刘如意是“庶出”,妃子戚夫人所生。废嫡立庶,是件大事;况且,吕雉又是他的元配,曾经患难与共,他一时委决不下,多次征求亲近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中多数是刘邦的故交,和吕雉也有情面;而戚夫人,除了皇帝的恩宠以外,绝没有吕雉那样的“群众基础”。所以,包括留侯张良在内的一班老臣,都劝刘邦不要免去刘盈的太子地位。刘邦看到大臣们拥戴刘盈.认为他象鸿鹊,甚至“一举千里”,那是受了蒙骗。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说的还是刘盈,刘邦仍被假象蒙蔽着。吕稚知道刘邦的心思,暗暗心焦,她更知道“母以子贵”的道理,谁的儿子做皇帝,生母就是皇太后,无上尊贵,于是她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频繁的幕后活动,求助于大臣,甚至不惜屈尊下跪,求张良帮助。最后,她就按张良的主意,让刘盈去巴结当时的四大名士“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张良就让四个老头儿当太子的老师。“四皓”曾拒绝过刘邦的遨请,不肯出山做官,如今却同刘盈同车四游,使刘邦误以为刘盈有才能,孚众望。
《鸿鹄歌》情真意切,巧用比喻,仍是楚辞遗风,联系史实去读.不乏感人的艺术力量。
大风
两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项羽的诗文全集
垓下歌
两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翻译
垓下歌
两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能比。可时运不济宝马也再难奔驰。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乌骓马不前进了我又能怎样呢?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妁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 “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所唯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一位美人虞姬的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尖锐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深地啮着他的心,他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这首歌的最后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在这简短的语句里包含着无比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和项王歌》)歌罢,自刎身亡,非常悲壮。
相对于永恒的自然界来说,个体的人极其脆弱,即使是英雄豪杰,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里也不过像一朵大的浪花,转瞬即逝,令人感喟;但爱却是长存的,它一直是人类使自己奋发和纯净的有力精神支柱之一,纵或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在爱的面前也不免有匍伏拜倒的一日,令人赞叹。《垓下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深刻地表现了人生的这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