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的作者是谁,《清明》古诗杜牧

《清明》是否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所作,歧见纷纭。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声称,《清明》“应该是南宋后出现于民间,到《千家诗》方附会给杜牧”(《唐诗求是》)。2020年4月,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

《清明》是否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所作,歧见纷纭。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声称,《清明》“应该是南宋后出现于民间,到《千家诗》方附会给杜牧”(《唐诗求是》)。2020年4月,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陈尚君重申旧说——“此诗写于宋代”(《〈全唐诗〉49403首,伪诗很多》,《南方人物周刊》第9期),理由有二:一是杜牧文集及《全唐诗》中均未收此诗,二是唐人重寒食而宋人更重清明。罗漫教授不认同陈说,撰文《杜牧〈清明〉是宋诗吗》(《光明日报》2021年5月24日13版),认为《清明》被长期误读、唐代“清明”被误解,从宋初宋祁词的化用和乐史《太平寰宇记》的记载来看,作者的署名权仍应归于杜牧。罗文角度新颖,给人以启迪,然而百密一疏,尚有可商榷之处。

古诗清明的作者是谁

罗文首先论证唐人寒食与清明并重,将“《清明》理解为专咏‘清明节’甚至是扫墓归途或见人扫墓而伤感的诗篇,都是学术史以及接受史上一个长期未曾觉察的极大误会”,从而推断《清明》不是宋诗。《礼记·王制》曰:“陈诗以观民风。”但由民风习俗来反推诗歌的写作年代,是一种看似可行但并不可靠的方法。因为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更不用说跨越数百年时间的两个朝代,从民俗的异同来反推作者的归属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论是唐人双节并重,还是宋人偏重清明,都不能据此推断出《清明》作者的唯一性和必然性。顺带插一句,缪钺《关于杜牧〈清明〉诗的两个问题》(《文史知识》1983年第12期)质疑《清明》作者归属的两大理由之一,是“文”韵的“纷”与“魂”韵的“魂”、“村”通押,《清明》古诗杜牧,不合唐人用韵习惯。从用韵来反证与从民俗来反推,二者在逻辑上犯了同样的错误。王力说,“宋人的首句用邻韵似乎是有意的,几乎可说是一种时髦”,但这种风气“中晚唐渐多”(《王力文集》第十四卷《汉语诗律学(上)》),并列举中晚唐张籍《寄李渤》、韩偓《题宫门》等七绝为证。

罗文又紧扣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昇州所记“杏花村在(江宁)县理西,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引刘学锴《唐诗选注评鉴》之说,“可证此前已有杜牧沽酒于杏花村之传说,则此诗传为杜牧作在五代时或五代前即已如此”,认为杜牧沽酒江宁杏花村,“在没有出现颠覆性证据之前是可以信从的”。这也并非无懈可击,因为杏花村的属地与《清明》必为杜牧所作,二者不存在因果逻辑关系。假设《太平寰宇记》所载为真,也只是记录杜牧沽酒杏花村,而未引用《清明》诗。所以连刘学锴也说此诗著作权“尚有争议”。刘永翔《〈千家诗〉七言绝句校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也承认《太平寰宇记》有此传说,但称《清明》诗“由于书阙有间,至今作者未能考定”。据郎永清《“杏花村”地望之争辨析》(《中国地方志》2003年第3期)所考,遍检刘永翔、刘学锴所说的乐史《太平寰宇记》四库全书本及古南京地方志,均无“杏花村”和“杜牧沽酒处”的记载,此传说当源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新修江宁府志》上“《寰宇记》谓即杜牧沽酒处”的讹传。笔者查核中华书局1999年影印《宋本太平寰宇记》和中华书局2007年王文楚点校本《太平寰宇记》,亦一无所获。不知二刘所据何本?可见,罗文以乐史《太平寰宇记》来推定北宋初年已将《清明》归于杜牧,难以令人信服。

古诗清明的作者是谁

缪钺、罗时进、陈尚君等学者从音韵学、文献学、诗歌风格学等角度质疑甚至判定《清明》非杜牧所作,缘由便是杜牧外甥裴延翰编的《樊川文集》和宋人辑的《别集》《外集》及清人整理的《全唐诗》、冯集梧的《樊川诗注》,均未收录此诗。罗文也坦称“仅仅从文献角度来看,《清明》确实来路不明”,在讨论《清明》的诗题由来、诗选收录时,于文献上、学理上也有可议之处。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杜牧的生平简介吧!清明的作者是哪个朝代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罗文又称:“《锦绣万花谷》不会无缘无故称《清明》(《杏花村》)为‘唐诗’,来路不明并不直接等于或者完全等于其诗不真。”从诗选文献学的角度来推导出《清明》的作者归属,无疑是最令人信服的正道。据陈尚君、卞东波称,目前所见最早收录《清明》的,是南宋佚名编的《锦绣万花谷》后集和稍后成于理宗宝祐五年(1257)谢维新编选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者标“出唐诗”,后者标“古选诗”,均未署作者名。二书征引虽广,但出处标注不够严谨。罗文说“《锦绣万花谷》不会无缘无故”,言下之意署记“唐诗”极为可信且可靠。据覆核,《锦绣万花谷》有6处署“唐诗”,其中本属宋诗的就有3处,如与《清明》同卷的“春水(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实则出自徐俯的《春日游湖上》。选家之粗疏可见一斑,故《锦绣万花谷》所标出处绝不可全信。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

杜牧先前自焚诗稿十之七八,病重时委托裴延翰编集。裴氏穷搜冥讨二十年,“比校焚外,十多七八”(《樊川诗集注》卷首裴延翰《樊川文集序》),也未收录此诗。北宋初的田槩亦未得见。从南宋初期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到之后林清之的《唐绝句选》、柯梦得的《唐贤绝句》,均无《清明》的身影。一次次落单,是无法都用偶然性来解释《清明》突然来路光明正大的。若《清明》是杜牧所作,则无法解释《锦绣万花谷》7次未署“出杜牧”却标此诗“出唐诗”,更无法解释署“杜牧”多达140多处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偏署此诗出于“古选诗”。《锦绣万花谷》《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确有粗劣之处,而《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更是一部书坊造假伪托之作。三书在文献来源上错乱较多,在《清明》的出处标注上却呈现三种不同指向。偏信最晚出“甚至连诗作者的姓名也常常张冠李戴”(见刘永翔一文)的《千家诗选》,这在逻辑上也讲不通。即便如罗文所言,存在像韦庄《秦妇吟》因某种机遇而重见天日的可能性,但不能忘了,王国维是因为熟稔韦诗名句“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而觅得真经。《清明》朗朗上口、雅俗共赏,想一一避开裴延翰、田槩、洪迈等一系列“寻宝人”的火眼金睛,谈何容易?

《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这首诗是写清明时节的一个景象,通过对人物、景物的描写,加深大家对清明这个时节的认知,后两句又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意味深长。、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光明日报》( 2022年05月30日13版)

1、作者是杜牧。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

上一篇 2023年05月20 14:15
下一篇 2023年05月29 09:33

相关推荐

  • 带归的诗句,含有归字的诗句飞花令

    ——归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魏晋·曹操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唐·王维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唐·王维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望岳》唐·杜甫5、临行密

    2023年05月12 281
  • 元曲三百首作者是谁编的,元曲三百首常见的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你在读书过程中是否遇到过这样哭笑不得的场景书页仿佛比主人公更“忍辱负重”《简·爱》翻开书页发现了从桑菲尔德庄园厨房滴落的油渍《三国演义》饱饮奶茶或可乐三国群雄是否会演绎出别样的历史风云

    2023年04月12 214
  • 认真学习的诗句

    1.神童诗(宋·汪洙)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2.神童诗(宋·汪洙)让我们认真学习的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盛年不重来,一日难

    2023年04月13 237
  • 关于美的诗句,体现美的诗句

    美是什么?是女子新妆后微红的脸颊,是春风吹拂杨柳时的温柔,是爱人低头时的笑颜,是山中潺潺流动的溪流……没有人不爱美的事物,没有人不喜欢美的东西,美丽的诗词更让人陶醉。30句美到惊艳的诗词,知道五句你就

    2023年05月21 237
  • 冬去春来下一句是什么,冬去春来的经典词句

    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一场接一场的春雨,冬去春来的经典词句,唤醒春天的明媚。漓江的春天,没有刻意雕琢,只有浑然天成的青山倒影,还有随处可见的生机盎然。在一派烟雨中,漓江

    2023年05月08 277
  •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的上一句,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一句

    对联,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项瑰宝,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下一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有贴对联的习惯。古代人对于对联有着很深的情感,上千年来有不少的千古绝对出现,令人大开眼界,直呼经典,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关

    2023年05月11 283
  • 带梨花的诗句,梨花的古诗100首

    梨花,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同雪花。梨花皎洁,是洁白无瑕的象征。我们一起欣赏含有梨花的千古名句吧!江岸梨花[唐]白居易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登凉州尹台寺[唐]

    2023年04月13 259
  • 宋词元曲的分别是哪些元素,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元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

    2023年04月13 261
  • 春字诗句,春字飞花令100句

    每一个寒来暑往,每一次花开四季,春季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气息。春中有美景,江南的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盎然美,北方的春是“绝胜烟柳满皇都”的含蓄美;春中有灵动,抬眼望去,春意处处皆在。“竹外桃花”中有

    2023年05月04 300
  • 关于描写风的诗句,描写风的古诗20首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描写风的诗句有: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

    2023年05月26 228
  • 有关白鹭的诗句,白鹭水上飞诗句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转眼。秋又凉了一度。有人说。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美的一个。“白露”二字,就生在这袅袅诗词中。不似夏至的热烈浓郁。不似霜降的直白露骨。这白露,究竟美在哪里呢?《诗经·蒹葭》蒹葭苍

    2023年05月01 240
  • 元曲作者相关资料,元曲作者

    元曲作者,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为爱情剧中的

    2023年04月17 24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