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对元代瓷器的影响,元代釉里红瓷器最明显的特征

先说简单的,工艺方面,其实青花瓷,唐朝就出现了,只是不好,是渣。历五代,宋,到元,是科技,工艺发展的结果;还有最重要一点,元疆域最广,扩展到中西亚了,于是最凑巧的事发生了:首先,蒙古人崇尚素雅,比如蓝

先说简单的,工艺方面,其实青花瓷,唐朝就出现了,只是不好,是渣。

历五代,宋,到元,是科技,工艺发展的结果;还有最重要一点,元疆域最广,扩展到中西亚了,于是最凑巧的事发生了:

首先,蒙古人崇尚素雅,比如蓝、白这类色彩;

第二,在西亚发现了上好的珠明颜料,也就是青花颜料。

山东邹城市明洪武22年(1389),明鲁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的元末明初青花云龙纹罐,1971年出土,山东省博物馆收藏。

罐残高33厘米,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出生两月受封鲁王,15岁就藩。

罐的颈部缺损,罐的青花发色比较鲜艳,主体纹样为四爪云龙纹,龙的形象矫健,小头细身,胫部的莲瓣纹中夹有大括号样的莲瓣尖。

大家知道,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从西亚弄点青花料不远万里,通过骆驼,马匹,运到景德镇,是多么不容易。结果,青花料比黄金贵。

以下很好理解了:这么贵的东西,你会随便浪费在那些低档的器物上吗。

这时候,一定会请,技术最好的画师,画那些高档的器物的。所以,元青花,绘画水平是相当高的。

我也是一画瓷的,面对元青花,我是膜拜的姿态,来品味那些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财富。

以元青花典型的鱼藻纹罐为例,那线条酣畅淋漓,构图繁简得当,用最美的词赞颂它都不会过。

这只是它的表面,带给我们的视觉上的享受,其它我不多说,百度下,你就全明白。

南京市中央门外明洪武4年(1371)汪兴祖墓出土的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纹印花龙纹高足碗,197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高足碗高11、口径12.9、足径4厘米。

以前中国收藏界的专家们,是不认元青花的。

自从2005年,英国人朱塞佩·埃斯肯纳齐花了2.3个亿买下了“鬼谷子下山罐”元青花之后。这种曾经不被中国认可的青花瓷,被外国人带成了香饽饽,彷佛一夜之间,元青花出现在了各大古玩市场。

这个罐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拍卖案例,各方都是赢家。

首先,创下青花拍卖纪录,买家和拍卖行利益实现了最大化;

其次,造成了轰动效应,引起全世界收藏界对青花特别是元青花的关注;

最关键的是,这个罐子作为元青花的一个标本和标杆,把青花拍卖价大大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很明显,手中握有大量类似藏品的藏家和拍卖行。

拍下来一个罐子,带起很多罐子、瓶子和盘子,赚翻了。

埃斯肯纳齐父子

1、文物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个罐子主要体现的是其艺术价值。

2、元青花贵吗?贵,至少是百万人民币级别起价,多数成交价格在千万人民币级别,但鬼谷子下山罐确实是元青花交易价格之最,大大超过了元青花成交的平均价格。

2005年佳士得拍出来是1500多万英镑,合2.3个亿人民币,但问题是拍之前的估价是500万到1000万英镑,最后拍出如此高价也确实是出乎意料。

佳士得在拍这个罐子之前,还进行了全球巡回展出,可以说吸引了全世界的各大收藏家的眼光,能拍个好价钱也不奇怪。

3、这个罐子最大直径33公分,算得上个大玩意儿了。

瓷器越大保存就越难,而鬼谷子罐保存很完整,没有裂纹也没有缺口,品相良好,所以价格高。

青料是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只有元代和明代早期用,而且元代的苏麻离青青料和明代还有所差别,可证明此物最晚也是洪武永乐的东西,但其纹饰画法又和元代的相同,所以进一步证明了这个罐子的时间应该是元代。

4、文玩生意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证明这个东西是真的。

已知的这个罐子的流传过程是:清代被北京一户人家收藏,后来被一个荷兰领事买了下来带回荷兰,在他们家手上流传了四代。有清晰可信的流传记录,越清晰的记录,是赝品的可能性就越小。

元曲对元代瓷器的影响

老埃已经76岁了,还没退休。

5、从来没有一本元代的史籍记载过元代有烧青花器,此前一直认为青花的大规模烧造是明代初期,继承了磁州窑的画法才出现的,虽然有出土过晚唐的白底蓝花的瓷片,但样本极少,不认为唐宋元三朝有大规模青花烧制。

但20世纪初的时候,有位欧洲学者,发现在一个青花器上有元代的年号,经过后续的研究,才把大规模烧青花的时代提前到元代。

元代的青花器现存预计为400件左右,而绝大多数又藏于博物馆,民间流传的元青花又以鬼谷子罐体型最大,所以能卖个好价钱并不奇怪,但买了两个亿确实是超纲了一些。

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观音山,明洪武25年(1392)沐英墓出土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纹梅瓶,195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通体五层纹样,绘画精美:肩部为杂宝覆莲纹和缠枝莲纹,腹部绘萧何月下追韩信纹,绘有萧何、韩信和艄公三人,画面点缀芭蕉、竹石、松树和梅花等纹饰,胫部饰卷草纹和花卉仰莲瓣纹,有大括号式的莲瓣尖。

这件梅瓶完整无缺,是国宝级文物。

但是,民间收藏圈一方,表示非常不服,观点对立:

元青花瓷器珍贵和价格高,其实是两回事情。

珍贵,是大家对元青花的欣赏和重视程度;价格高低,是一种市场操作。

一提起元青花,很多人认为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人们在讨论、在争辩。过去一种主调认为:

元代是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元青花主要在国外,国内博物馆有几件,其余全是假的。

持有这种论调的人,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但是,他们却主导着这个行业。(一家之言啊)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至正型元青花象耳瓶

那么,对元代瓷器的研究是非常片面的,也是缺乏历史正确观的。谢谢

首先,我们谈谈“元青花”这个概念。

元青花这个概念是一位美国人确定的,这对我们来说多少是一件耻辱的事情。(耻辱换成遗憾,似乎心态就平和一些了)

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亚历山大·波普,对于元代青花瓷感兴趣的人来说应该是“如雷贯耳”了,虽然他并不是元青花的发现者和第一个研究者,但却是元青花研究的一面旗帜。

波普的贡献在于,他第一个分离出收藏在中东的一批元代青花瓷,并且提出了著名的14世纪青花瓷的理论。

波普研究的成果,应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他结束了此前元青花研究的混乱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使之“朝更清晰的方向迈出了脚步”。

波普的上述学术成果,集中在他所著的两本书上,即1952年出版的《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和1956年出版的《阿德比耳神殿收藏的中国瓷器》。

故宫馆藏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元,高7.3cm,口径46.4cm,足径29.8cm。

盘十六瓣菱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内外青花装饰。内底绘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中,一鸳、一鸯顾盼生情。内外壁均绘缠枝莲纹,茎上均结有六朵盛开的莲花。折沿上绘菱形锦纹。圈足内无釉。圈足内墙斜削。

此盘上的主题纹饰为内底所绘人们喜闻乐见的莲池鸳鸯图,这种莲池小景是元代青花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有的只绘莲池,有的在莲池中绘有禽鸟(只见鸳鸯、鹭鸶),多画在大盘、大碗的内底,亦有画在八棱大罐外壁开光内者。

我们今天说的元青花,是指元代时期生产的青花瓷器?还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这是两回事情。

元朝历史存在98年,版图1372万平方公里。在这个时间和空间中一共有多少窑口?这些窑口中又有生产了多少青花瓷?目前似乎没人说得清楚。

其次,元青花诞生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好像暗指马爷哦~):元青花的诞生像没妈的孩子,突然出现,辉煌无限;突然消失,无影无踪。而且,这种观点一直主导着整个社会。

大家想想这可能吗?

元曲对元代瓷器的影响

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鼎盛、衰落四个阶段。我们不知道,不等于不存在。

唐诗、宋词、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它们在这个时期的民窑瓷器中作为装饰题材出现,绝非偶然,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繁盛给予民间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民间艺术也滋养了文人审美创造的灵感,再者,民。

第三,元代青花瓷的产量通过现存的元青花,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元代瓷器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生产规模也相当可观,产量也很大。

为啥世界现存不足200件?不觉的有些荒谬吗?瓷器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烂掉。(民间和学院之间,有时候就是针尖对麦芒)

故宫馆藏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高27.5cm,口径20.4cm,足径19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浅圈足,砂底。内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4个纹样带。颈上绘缠枝栀子花,肩部绘缠枝莲花,腹部绘缠枝牡丹,近足处绘仰莲瓣。

第四,为啥不承认国内民间藏品?

1、水平达不到,看不懂,看不明白,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水平低,说“假”很好。

2、不是自己的东西。明知道对,可是东西不是自己的,打死也要说“假”。

3、利益。如果有很多是对的,自己高价买来的,如何出手?,拼死也要说“假”。

4、明哲保身。说“真”有风险,说“假”没责任。

5、国家没有标准。主观说了算,没有客观标准。

6、确实有很多人在造假,但不要神化造假者。

7、元青花瓷器作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一定也有高、中、低档次之分。如今人们只认可高档的青花瓷(景德镇高岭土制作的),其他认为是假冒。

8、从国外回购有巨大的利润空间,还能得到“爱国”的好名声。

9、很多鉴定专家是电视台捧起来的,大多不具有资质。

10、这个行业科学机制很低。国内民间收藏的元青花其实并不少,只是得不到重视和认可。瓷器辨别新老并不难,元代釉里红瓷器最明显的特征,难的是你是否能从历史的角度,抱着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历史遗存。

故宫馆藏青花飞凤麒麟纹盘,高7.9cm,口径46.1cm,足径26.1cm。

此器青花发色纯正,构图严谨。盘心纹饰寓意“威凤祥麟”以示天地祥和。元代青花瓷器装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青花料直接在白色胎体上描绘纹饰。另一种是以青花为地,衬托白色花纹。这种装饰形式始于元代。留白纹饰都有凸起。此盘即为蓝地白花器之代表作。

元代末期,南方农民起义群雄并起,元朝廷自然要切断苏麻离青原料的供应。

景德镇的工匠,随起义军四处奔波,起义军也需要这些生活用品,这些工匠制作瓷器时,颜料和瓷土也只好就地取材。

这类瓷器明显的胎土颗粒很大,胎质疏松,器身釉面开片密布,类似哥窑开片。青花料偏灰,没有元中期青花料的幽蓝。纹饰上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后,景德镇又恢复生产瓷器,瓷胎又恢复了细腻,颜料沿用这种灰青料,直到永乐才又得到新的进口青料。

这种瓷器在陶瓷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多少人能看懂? 市场上价格很低。

国家博物馆三层陶瓷厅内,藏有一只元青花云龙纹罐,我刚看过,强烈推荐大家去逛逛。

最后,还是请专家总结发言:

青花瓷,又名“白地蓝花瓷”,源于唐宋,盛于元明。

人们常把青花瓷比作舞台上的青衣,素雅高洁,清丽婉转,像极了中国的水墨画。

中国青花瓷自诞生至今已有700多年,却为何只有元青花价值连城?

2、而且因为外销瓷的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大型器物增多,烧造技术也更加成熟。景德镇窑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 3、首先是制瓷原料的进步,景德镇窑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的变形。

这里面的因素有很多,要从元青花的颜料来源、艺术价值、存世情况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颜料来源

苏麻离青本是产于古波斯一带独有的一种矿物质钴料。(一说是产于今伊拉克的萨马拉地区;另一说是产于伊朗德黑兰以南 400公里的格哈默沙村的山中。)

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贵,从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后便绝迹了,现在,只能看到当时采掘后遗弃的一个个废洞。

元代至正年间,苏麻离青辗转万里来到中国,其中的艰辛我们难以想象。若非元朝大力开拓疆土,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古波斯一带,苏麻离青根本就不可能被发现,也就没有所谓的元青花了。

如此珍稀的颜料,自然被当时的生产者及权贵奉为至宝,被专门用于官窑中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绘。其中以大型器物,如大罐、大梅瓶上所表现出的特征最为亮丽。类似最华丽的衣彩披在了最好的模特身上,使其满屋生辉、惊艳群芳。

由于当时的生产者条件不同,所以,存在着颜料中苏麻离青料含量或多或少的问题。

即有的器物使用的多,则浓一些;有的器物使用的少,便淡一些;或在苏麻离青料中混入国产料,或浓或淡,这就是后来造成元青花瓷颜色千姿百态,几乎没有一只一样的原因。

二、艺术价值

元青花的主色调以蓝白为主,这主要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因为蒙古人喜欢白和蓝,而蓝色又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

13世纪初,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伊斯兰文化的突厥人进入中国,其中有工匠、天文学家和医学家,他们带来了西域文化。

元朝建立后,又有大批穆斯林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受西域文化影响的中国工匠,开始将传统的中国图案,用青花原料画在瓷胎上,烧制出赏心悦目的青花瓷,开创了一代中国人审美的先河。

元青花的题材众多,和其他瓷器多表现飞禽走兽、花卉虫鱼不同,元青花后期有大量绘有戏剧故事的作品问世。究其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二是因为元朝后期,朱元璋长期驻扎景德镇,他对战争和人物题材的偏爱影响到了元青花。

元青花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品,它与唐宋年间的陶瓷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它使中国陶瓷从素瓷向彩瓷过渡,其丰富的绘画艺术更赋予了中国陶瓷装饰性的功用。

元曲对元代瓷器的影响

元青花价值连城既有上述原因,更重要的是它的自身工艺也达登峰造极的水平。

无论是颜色、画艺、质量,都是青花瓷中的上乘佳作。其雄浑矫健的造型、张力十足的纹饰、浓艳深透的青花发色、通体弥漫的雄霸之气,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喜爱元青花的人。

三、存世情况

元青花之所以如此珍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存世量极为稀少。

东京出光美术馆藏有“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有“尉迟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有“百花亭”青花罐,英国铁路基金会有“锦香亭”青花罐。苏富比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西厢记”青花罐、“细柳营”青花罐,都为私人收藏。

带来了西域的文化。所谓“元人尚白,波斯尚蓝”,白底蓝色的青花瓷本来是景德镇民窑的私创产物,但元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把它作为外销瓷而大量生产,并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

元青花珍品,也大多深藏于距中国万里之遥的异域深宫。

其中原因在于:元青花在14世纪中期及稍后,通过贸易渠道运往西亚、南非、欧洲和东南亚等地,所以,目前全世界的元青花都固定藏于几处,从来没有分散过。

第二个收藏量较大的是伊朗的阿克比尔寺,共收藏了32件。

第三个收藏地是中国江西的高安,在高安的地库里藏有19件元青花,是20世纪80年代一次性出土的文物。

正宗的元青花全世界不过300件,画有人物的元青花罐更为稀缺,全世界不足10个,都藏于博物馆和私人手中。

而北京故宫、台北“故宫”乃至全国所有的博物馆,都没有一件元青花人物罐,可见其珍罕的程度。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

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促进了对外交流的发展,对一些国家的宫廷上层社会在日常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对这些元代瓷器的珍藏和陈列,让后人追忆过去的历史。在东非的伊斯兰教地区,景德镇青花瓷。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17:05
下一篇 2023年04月17 08:04

相关推荐

  • 关于晚霞的诗句,形容晚霞很美的古诗

    一、《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

    2023年05月19 238
  • 形容孩子的诗句,赞美儿童的七言绝句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许多名人教子诗文至今广为流传,蕴藏大智慧。1、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从书本与

    2023年04月13 239
  • 元曲四大家出生日,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就当是唐诗宋词元曲了,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对于唐诗宋词大家耳熟能详大都能背诵几首,唐宋八大家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对于元曲就有些陌生了,今天我就聊一聊元曲四大名家。元曲四大

    2023年04月10 226
  •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苏轼,古人赞美海棠花的诗句

    将近春分,海棠花初绽。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素有“国艳”之誉,一般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被人们称之为“海棠四品”。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其美如神仙眷侣,古人赞美海棠花的诗句

    2023年05月02 279
  • 姐弟情深的诗句,表达姐弟之情的诗词

    情感篇亲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意思是:谁说不过寸长的小草的嫩心能够报答得了春天里阳光对它温暖的照耀呢?用来比喻儿女对母亲的心意远远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

    2023年05月28 248
  • 元曲博物馆个人总结,博物馆工作人员个人总结

    河北正定元曲博物馆,位于大十字街和小十字街之间,博物馆工作人员个人总结,是一座三进三出的院落,很不起眼,稍不留神就很容易错过。与马家老鸡店,解放街小学,天宁寺凌霄塔距离都很近。正定元曲博物馆处于古城中

    2023年04月12 302
  • 关于夜的诗句,有夜的古诗100首

    月圆中秋,本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有夜的古诗100首,可是由于某些原因,还是有许多人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一起团聚,只能在月华初上,天地一片静谧之时,对月思念。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1、可怜九

    2023年05月09 244
  • 描写春天放风筝的诗句,春天放风筝的现代诗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4.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5.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广场就成了人们放飞风筝的乐园,一款款风筝在空中竞相

    2023年04月10 221
  • 有缘千里来相会下一句,有缘千里来相会顺口溜

    “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句古诗的下一句是啥?无缘对面手难牵?无缘对面不相逢?……NO~NO~NO!像这样的名诗名句我们常常信手拈来,但是很多小同学都是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或只知下半句不知上半句。有缘千里

    2023年05月29 254
  • 日元美元曲线变化图例,日元美元汇率50年曲线

    美元指数有个微笑理论,最早由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StephenJen于2001年提出,解释美元指数相对于全球经济的变化趋势。该理论认为,在美国经济大幅下滑或强劲增长时期,美元都会走强,但在全球广泛增长期

    2023年04月21 265
  • 姜迪何须怨杨柳下一句,姜笛何须杨柳下一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名句的诞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1山。羌笛2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完全读懂名句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

    2023年06月03 238
  • 关于草的诗句,关于草的古诗100首

    诗言志,语言情。诗词是生命的一道风景,如花摇曳在风雨中,却盛开在心间……那些岁月,那些时光,在诗词中,回味悠长。1.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2.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

    2023年05月03 23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