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元曲资讯搜索,张养浩元曲

本文转自素素文章公众号张闻素,正定人,1984-1987正定中学读高中,1987-1991安徽财经大学念大学,之后研修于河北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

本文转自素素文章公众号

张闻素,正定人,1984-1987正定中学读高中,1987-1991安徽财经大学念大学,之后研修于河北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博士后。

正定元曲发展繁荣的历史渊源与比较分析

《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贵城;梁思成林徽因调研中国古建筑的正定;“三苏”祖籍以及元好问寓居发起元曲创作中心……

元曲,可与诗经、唐诗、汉赋与汉乐府、宋词等文学艺术一脉传承并相提并论,是始于宋代鼎盛于元代的文艺形式文学代表,为元代儒客文人和坊间民智的智慧精髓,表现表演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发展史上取得了辉耀千古的成就。

宋代杂剧以讽刺幽默为特点,到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于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地区;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是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和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

张养浩元曲,正定古城,则是元曲的故乡和历史上著名的元曲创作中心和繁荣圣地,甚至可以追溯到汉高祖与汉武帝时期的“汉乐府”。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称真定,是汉高祖刘邦钦定的“真正安定”之福地,汉武帝时期专门设置了主管这种乐曲歌舞表演的官署“乐府”。清代雍正皇帝继位后为了避其名讳而改称真定为正定。但是,无论正定名称如何变化,汉乐府、唐诗、宋词、元代散曲到元代杂剧,正定都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元曲作品发祥地和创作演艺的驰名重镇和历史名城。

张养浩元曲资讯搜索

元代元好问:多年寓居于正定,见证元曲原乡祖庭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焚。张养浩在途经骊山时有所感写下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小令。作者简介: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

历史上,最早把象牙塔里的唐诗宋词改编为坊间民众喜闻乐见、听得懂记得住的元散曲始作俑者,是曾经多年寓居真定路获鹿县的一代文宗元好问。

《中吕·喜春来》是元代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了《中吕·喜春来》元曲欣赏,供大家参阅。原文 亲登华岳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一],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二],比颜御史费精神[三]。路逢饿殍须亲。

元好问(1190—1257),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兴定五年(1221)进士, 金朝大臣,一生写了5000多首诗,其中晚年在真定创作的散曲70多篇。他整理了金朝君臣诗词总集《中州集》,创作并传播散曲,与史天泽父子、白朴等人探索杂剧创作。1257年10月,元好问病逝,终年68岁。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生长并成就于蒙古帝国时代,当时的元曲名家中关汉卿尚在学医,马致远彼时只有7岁,郑光祖、王实甫都尚未出生。所以,从元好问当年长期在正定生活、工作、创作的史实视角,正定可谓元曲之原乡、祖庭。

张养浩的元曲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中吕】最高歌兼喜春水》、《中吕·朱履曲·休只爱夸强说会》。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

白朴:师承元好问,这位元曲代表人物曾长期创作于正定

白朴,元曲代表人物,他从小受到恩人元好问的良好教育,15岁就开始创作散曲,是最早的元散曲作家之一。

白朴(1226—约1310后)元隩州(今山西河曲旧县)人,原名桓,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南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流寓河北真定(今正定)至元十七年(1280)迁居建康(今江苏南京),著杂剧十六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另有《天籁集》,收词作二百余首,后附散曲四十多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白朴一生共创作杂剧16种,现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还有《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本,其作品《墙头马上》与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郑光祖《倩女离魂》并称中国四大古典爱情喜剧。

白朴深受恩师人格与情感的影响,终身不仕元,专心元曲创作。因此,这位颇具民族风骨的文学家艺术家在元杂剧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珍贵遗产。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元曲的代表作包括但不限于:窦娥冤、天净沙·秋思。

唐诗宋词之后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在政治专权和社会黑暗中绽放出夺目的文化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其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更加泼辣大胆。

张养浩元曲资讯搜索

北宋范成大:《揽辔录》记录汴京旧乐工和胡乐狄舞在正定

元散曲,直接在宋词基础上产生,实质上再远可以追溯至汉乐府时期。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种艺术。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戏剧;而散曲又是构成元杂剧的主要元素和基础。中国戏曲发端于唐发展于宋金时期,宋代“杂剧”、金代“院本”和“诸宫调”是其代表。真定即今正定则是宋金宫苑艺人流寓之地,为元杂剧创作奠定了基础。

真定(今正定)开始元散曲的创作可见于更早的金朝,那时的正定就有很多宫廷艺人流寓到此传承歌舞剧。所以,元曲并非1279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一夜之间忽然产生,早在其祖父成吉思汗时代即金灭北宋45年后,南宋诗人范成大奉旨出使金朝,留下一卷《揽辔录》日记和72首诗词,编辑成册《北征小集》,其中《真定舞》诗写道:“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老来未忍耆婆舞,犹倚黄钟衮六幺。”

《真定舞》这首诗,描述了鬓发苍白的紫衣舞女在舞棚表演,当年的她们随着古乐在北宋的宫中歌舞而如今老了仍在跳舞,伴着黄钟唱《六幺》名曲。

《六幺》,又名曰“绿腰”,是北宋的宫廷乐舞。范成大在这首诗序中说:途中看胡虏乐舞遍及中华,唯真定有汴京旧乐工,“尚舞高平曲破”。这首诗说明并佐证了金朝时期的真定,有很多北宋宫廷舞乐艺人传承东京汴梁乐舞,这为后来元杂剧的演艺积累了薪火相传的诗歌作品和歌舞领域的人力资源基础。

张养浩元曲资讯搜索

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祖籍原乡就在正定咫尺栾城

历史上的苏轼、苏辙、苏洵的祖籍就在毗邻正定咫尺之间的栾城,官至御史中丞的苏辙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栾城集》,可见其思乡怀祖之情。

《栾城集》与正定附近的栾城关系可谓一脉相承,历史上的三苏发迹于四川眉山,但其祖上苏味道确是栾城人,苏辙的《栾城集》盖有怀念故乡之意。苏辙在当时北宋文坛上颇有声名,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文章胜过苏轼。苏轼自己说:“子由之文实胜仆”(《答张文潜书》),此外如刘放、秦观等也有类似说法。南宋陆游曾劝周必大“哦苏黄门诗”,作为学诗门径(周必大《跋苏子由和刘贡父省上示座客诗》)。明清两代更把苏辙文列为学习典范,明朱石编《八先生文集》、唐顺之著《文编》、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抄》,清人储顿的《唐宋十大家全集录》,苏辙均在先,可见对其文评价之高。

崇宁二年(1103),宋徽宗下诏焚毁苏轼、苏辙等人文集的板片,《栾城集》亦曾经被禁。王安石初任执政时用为心腹,但是新党重新得势时旧党在政治上仍然受排挤和打击,苏辙文集之被禁,不仅因为他在政治上是旧党,而且因为他在文集中对新法及新党多所攻击,如写于神宗时的《自齐州回论时事书》中对新法的四个主要方面“青苗、保甲、免役、市易”都加以否定:“盖青苗行而农无余财,保甲行而农无余力,免役行而公私并困,市易行而商贾皆病。上则官吏劳苦,患其难行;下则众庶愁叹,愿其速改。”

元曲:忍辱负重,家国动荡时期的百花齐放薪火传承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为元朝立国到灭南宋,这时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有鲜明的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状元”和“秋思之祖”;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时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末期为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辞藻,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zè):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在众多作家中,对元曲的形成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元好问,其作品清润疏俊别具风格,对元曲创作具有启导统领和规范作用,虽生于金元战乱之际但却成为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巨星。

《马可·波罗游记》如此夸耀正定:此地是座“贵城”

元曲秉承宋词,宋词基于唐诗,唐诗因循汉赋,汉赋世袭诗经......

正定,数千年古城在朝代更迭和社会动荡甚至国恨家仇之际从瓦舍勾栏之中韬光养晦休养生息,低调隐忍地悄悄保存着文学火种,艺术巅峰在区域战争交火的中枢地带于夹缝中顽强生存并悄然而凛然地崛起,从而这座城池成为文化名人荟萃的皇天后土之贵城,也颇具尊严地传承了中华文脉和文明薪火。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术业有专攻。正定是元杂剧的发祥地,也是元曲文化的繁盛之城。最早的元曲作家元好问在真定安家并培养了真定的元曲作家群体。正定于风云际容纳款待了元好问,而且成就了白朴的元曲生涯和他在元曲四大家中的显赫地位,虽生于金末长于乱世,蒙古军攻破汴京后北渡避难迁居真定,50岁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真定度过的,主要从事杂剧创作,也写过不少词曲。一场又一场狂欢火爆的民间歌舞,一个又一个万众欢腾的岁时节日,点燃了白朴的艺术才华,滋养了其民间传统文化根基,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市井色彩及生动通俗之美。白朴的杂剧火爆了瓦市勾栏,铸就了元曲巅峰,形成了以白朴为代表的真定元杂剧作家群。在白朴和一批聚集在真定的杂剧作家的引吭吟唱中,真定崛起成为元初杂剧兴盛的中心。

元代的真定极其繁华,《马可·波罗游记》曾夸耀此地是一座“贵城”,一派歌舞升平的城市盛景,甚至可与南宋新都杭州相提并论并驾齐驱,“豪商大贾并集于此”。

异曲同工:公元后的元曲媲美公元前汉乐府

我国古时便有诗国美誉,诗歌创作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早在西周至春秋就有《诗经》巨作。战国期间争战四起,直到武帝时期仍然频繁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毁坏,而文士热衷于纵横之术或理论思辨,诗歌便呈寥落之状。所以从秦到汉四百年,文学方面转为辞赋时代所以诗歌创作显得很不景气。所以,直至东汉后期,几乎没有值得称道的诗人诗作,寂寞诗坛落拓荒芜。

恰在此时,汉武帝命人采诗夜诵,大量优秀民间诗歌和文人诗作以乐府形式得以集中保存并重新焕发光辉,不仅适时填补了战国时期直至汉代诗坛相对空白而且使诗歌荒漠变成花园。正是汉乐府使中国诗歌从《诗经》开始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成为延续绵长的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创作活力的传统,其地位不言而喻。

异曲同工,同为诗歌载舞,元曲相较于汉乐府增加了故事性和表演性,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曲牌至少有15宫447个曲牌名,每个曲牌名都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据王国维统计,来源于唐宋词牌的约有75种。但与诗词相比的曲更为直率明快也更为尽情进兴淋漓痛快,元曲语言不但琅琅上口易于说唱并带有口语化,看似直白浅显却表意深邃。

游园惊梦:梁思成和林徽因研究古建筑的正定

千年正定古城,不仅保存了中华文脉和诗词歌赋的薪火,更是完好地保存着千年古建筑。梁思成曾经三次到京畿正定考察古建筑,其中的1933年11月,时任职于北平中国营造社的梁思成携妻林徽因同行抵达河北正定,是年梁32岁、林29岁,才子佳人珠联璧合。

梁思成(父亲为清末改革家梁启超)作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对新中国建筑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不同年代不惧兵荒马乱、不顾酷暑风寒和旅途劳顿,对正定多次探访调查,可见河北正定古建筑的价值。梁思成通过对正定的深入考察,留下了著名的作品《正定调查纪略》,对正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代、构造形制、艺术价值给出了科学评价,为正定古文物保护、修缮和评价提供了权威的不可移易的依据。河北正定被顺利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周长12公里的古城墙内保存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先生功不可没。

张闻素 2022年11月21日 分析整理(原文转发,谨代表作者观点)

上一篇 2023年04月11 19:29
下一篇 2023年05月30 14:25

相关推荐

  • 驿路梨花处处开全诗,驿路梨花课文原文免费

    驿路梨花课文原文免费,彭荆风,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课文及详细批注重难点分析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找出两处插叙

    2023年05月08 225
  • 形容双胞胎的诗句女儿,赞美双胎的诗句

    【文/岳明阔】陶渊明、李白、杜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诗人,赞美双胎的诗句,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家,四人都爱子情深,都有写自己孩子的诗词或诗句,可谓各具特色,妙笔传神。李白:即将奉旨进京,前途大好,孩子

    2023年05月02 265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下一句,一段感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文天祥生于公元1236年,字宋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自幼好学。19岁参加乡试,获得了庐陵乡试第一名,其父大受鼓舞,在第二年就让他进入吉州白鹭洲书院读书,并在同年考中吉州贡士。公元1256年,文天祥

    2023年04月16 289
  • 杜甫诗句精选,杜甫最著名20首诗

    在许多人眼中,杜甫是一个严肃的儒者,他关心家国,怜悯贫者。一人有千面,杜甫也有温柔的一面。事实上,杜甫也是一个可爱的人,他也会写美人诗,他也热爱田园,他的笔下,也曾有过温暖和柔情。诗词君分享杜甫30句

    2023年05月20 273
  • 评价诸葛亮的诗句,后人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关于诸葛亮的古诗词,20位诗人一人一句,谁才是他的头号粉丝?诸葛亮,被称为封建时代的第一忠臣,他忠于人民。忠于朝廷,忠于事业,一生可谓光明磊落,令无数人敬佩。今天分享关于歌颂诸葛亮的诗词句,20位诗人

    2023年05月29 291
  • 翠柳的诗句,赞美河边垂柳的诗句

    诗文:魁汝/潘潇广/善泽/采菊东篱/晓言/严新炎/韦恩祥摄影:陶玉和(西安)描写了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的情景.《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2023年04月13 214
  • 李白豪放的诗句,李白潇洒豁达的诗

    说起唐诗中的狂诗,很多人能如数家珍;说起唐朝狂傲的诗人,很多人自然也了如指掌。但是,无论如何数,李白都是绕不开的人物,他才华横溢,李白潇洒豁达的诗,纵横捭阖,是诗坛最为闪耀的明星。李白最狂傲的10首诗

    2023年05月31 260
  • 宋词元曲相关人物,宋词元曲

    宋词元曲,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

    2023年04月18 272
  • 形容穷的诗句,表达自己很穷的诗句

    孟郊和贾岛在一生中,不仅在政治上不得志,而且生活上也十分寒苦。所以他们的诗中多“寒苦之辞”。写《六一诗话》的欧阳修曾经说过:“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相传,孟郊五十岁时中了进

    2023年05月10 312
  • 诗酒趁年华是什么意思,诗酒趁年华暗示

    公元1076年暮春,于“风细柳斜斜”之际,苏轼登上了密州北部的超然台,眺望四方,不禁感思潮涌,情难以已,随即挥毫泼墨,写成了《望江南·超然台作》。其中最后一句是:诗酒趁年华。意思是:作诗喝酒都要趁年华

    2023年04月16 255
  • 盛年不重来下一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全诗

    最长的是时间,最短的也是时间。恍然而过,人生已过几十年。昨天成了永远的昨天,而今天又成了昨天……《金缕衣》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错过了花期,下一季已不再

    2023年05月09 227
  • 名人诗句大全,山西名人诗句大全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5、德不孤,必有邻。6、礼之用,和为贵。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2023年04月30 21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