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次北固山下》】课文
天净沙·秋思①
文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①。
小桥流水人家。
三、《天净沙·秋思》简介 1、原文:《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简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
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一般指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天净沙秋思原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天净沙·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③人在天涯④。
①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②[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③[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④[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译】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天净沙秋思的天净沙什么意思,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伤春悲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得最繁多最丰富的情感,而文人们似乎更偏爱“悲秋”这种情绪。在这繁博的悲秋诗文中,最悲的莫过于马致远的那首俊逸疏宕、别具情致。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
文因情而生。《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是“羁旅行愁,游子思归”的凄苦之情,这一传统主题历来为人们所认同,是毋庸置疑的。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曲作家马致远。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被誉为“马神仙”,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
可是,儒仕心中的渴望、寂寥、失意、苦闷、哀怨情郁于衷,总要找个方式来排解痛吐和倾诉表现出来。于是,他们只能用枯秃的笔“以舒其佛郁感慨之怀”。既如此,笔者就不虑鉴赏家的批评和传统观点的羁绊,不揣浅陋地作出这样的推断:《天净沙・秋思》一文中恬静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图,正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即一种“君臣相知相遇”所共创的“歌舞升平”的理想王国和人生终极。可以说,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最集中地表现了元代文人共有的清寂愁苦的情怀以及因看不到希望而失意苦涩的忧郁。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言切切也。但是,在元代那个充满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黑暗制度下,知识分子壮志难酬,这种“理想王国”和“人生终极”却是不可实现的,难怪作者要发出“断肠天涯”的悠悠之怨。
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马致远在创作《天净沙·秋思》时受到董曲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无疑的,但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