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全诗,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他曾一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林语堂曾说:

“苏轼已死,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他曾一次次被逼到命运的绝境处。

但面对扑面的风雨,他毫不沮丧;想到未卜的前路,也没有一丝焦虑。

他总能在最低的人生境遇中,活出最高的境界。

如果此时,你正为生活而感到焦躁彷徨,不妨读一读苏轼这6首诗词。

当你诵读两三遍后,相信一切内耗和不安,都能得到治愈和平息。

关于聚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嘉佑六年冬天,苏轼被朝廷催赶着上任凤翔府签判。

无奈之下,他只好辞别弟弟苏辙。

兄弟俩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第一次分手,苏辙一口气送行了两百里才肯离去。

苏轼心中很是失落,本以为考中进士就能与家人常聚不散,可结果还是各奔东西。

在路过渑池时,外面飘起了鹅毛大雪。

第二天一早,他看见雪地上留有许多鸿鹄的爪印,却没有见到一只鸿鹄。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飞鸟在这片雪地上停留只是偶然,下一刻又不知飞往何处。

人生如鸟,谁也不能料定自己的前路在何方,聚散离合皆为常事。

看开之后,苏轼内心的郁闷,顷刻而散。

古话说,世间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非人愿所能为之。

有些人,该走的时候,你怎么也留不住;

有些东西,要失去的时候,你费尽全力仍无法挽回。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全诗

面对这无常世事,很多人为此沮丧、痛苦。

但因缘聚散本是平常事,岁月从不会优待任何一个人。

正如《牡丹亭》中所说,风无定,人无常。

既然看不到人生的下一站,那就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人和物。

既然无法改变命运,不如放下执念,随遇而安。

关于困境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熙宁二年,王安石掀起变法运动。

朝廷上下,新党旧党纷争不断,各路官员互相倾轧,人人自危。

为了百姓的生计,苏轼直言不讳,针砭时弊,试图减轻百姓的负担。

然而他的谏言却触怒了新党。

两年间,他几次三番受人弹劾陷害。

苏轼迫不得已,只好自请出京,担任杭州通判。

刚到杭州的时候,他整日唉声叹气,十分担忧自己的仕途。

黑暗残酷的党争,就仿佛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一个午后,他登上望湖楼欣赏美景,骤然间黑云压城,暴雨突至。

正当他觉得扫兴之时,一阵狂风卷过,瞬时云销雨霁,天空一碧如洗,万物一新。

苏轼见此美景,心情大好,心头的阴霾也早已烟消云散。

其实人生的很多遭遇,不正像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吗?

可不管风雨来得再急再大,总有过去的时刻。

此后,苏轼全心投入政务,修水利,建堤坝,赢得了杭州百姓们的爱戴。

生活就是如此,它总是伴随着悲伤、磨难和痛苦,隔三差五就给人“快要撑不住”的错觉。

但这些所谓的困境,却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最后隐入尘烟。

就像《人间失格》所说:

在所谓的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身处低谷,过多的忧虑只是在消耗心力,以至于自己无从招架生活的暴风雨。

与其一个人自怨自艾,在逆境中渐渐消沉。

不如立即行动起来,积蓄力量,学会为自己撑伞。

关于过往

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熙宁七年秋,苏轼从杭州调任为密州太守。

相比于风景秀美,人文荟萃的杭州,密州景色单调,盗贼横生。

他的心中很是苦闷,整日茶饭不思,郁郁寡欢。

每至深夜,他便想起在西湖苏堤上,与文人好友们吟诗作画的场景,心情更为郁闷。

直到有一次家人劝他:杭州再美,都已是过去之事,为什么不能开心点?

他这才意识到,对过往的耿耿于怀,已然阻碍了他对新生活的体验。

熙宁八年的春天,苏轼登上了重新修筑的超然台。

他看到满城的春花开得明媚动人,千家万户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他被眼前美景深深吸引,内心也逐渐开阔澄明。

后来他一扫往日阴郁,开始融入粗犷的密州生活。

他与同事平冈围猎,和朋友酒肆豪饮,过得自在而洒脱。

人生就是一张脚步向前,步履不停的单程票。

那些路过的风景,走过的路,终是无法重来。

面对过往的美好,太多的留恋只会成为一种羁绊。

正如弘一法师所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把生活当本书,唯有翻过这一页,才能开启新的篇章。

关于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全诗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简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元丰三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彻底沦为一名不入流小吏。

微薄的俸禄,根本无法支撑他的正常生活。

他喜欢吃羊肉,就只能赶到晌午去捡别人不吃的羊脊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全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

没有粥米果腹,他就亲自在郊野开荒种粮。

远道的好友前来探望,看他这番境地,心中苦涩不堪。

他却乐呵呵地邀请他们品尝自己现烤的羊脊骨。

饭后,苏轼听说黄州城外的沙湖土地肥沃,就邀请朋友们一同前去相田。

没想到中途突遇大雨,同伴纷纷狼狈躲雨。

只有苏轼不以为意,他拿着竹杖,穿着草鞋,泰然自若,迎雨而行。

想起罗曼·罗兰的话: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苏轼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驰骋纵横,我行我素;

在坎坷的仕途中,他依旧满腔豪情,笑傲人生。

你仔细看看,生活中有人垂头丧气,不过是挨了上司的一顿训斥;

也有人住着租来的陋室,吃着泡面,依旧喜笑颜开。

就如仓央嘉措所说:“人生是场修行,苦乐全在心境。”

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不为外物所困扰,守得一颗淡然之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过好这一生的秘诀。

关于遗憾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元丰五年,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他已经46岁了,在宋人看来,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

他的身体不好,尤其是左臂更是疼痛难忍。

一位名医好友听闻,亲自赶往黄州,邀请他一同前往蕲水县治疗臂痛。

病好之后,苏轼看着自己日渐年迈的身体,觉得此生就此潦草而过了,心中十分遗憾。

于是好友便携他,一同前往城外的清泉寺游玩。

看着寺中自东向西流的怪异溪水,他豁然开朗: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此前的颓丧情绪,一扫而尽。

返回黄州后,他积极工作,一年以后,便收到调令,重返朝廷。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苏轼这般幡然醒悟的时刻。

后悔曾经没有好好读书学习,悔恨自己当初入错了行业。

可一说到付诸行动,他们就立马失落地摇摇头,“太晚了”“来不及了”。

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一条训言就说:

“一般觉得自己已经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人生,从来不惧努力太迟。

你与其在一次次醒悟与懊悔中来回折磨自己,不如立马行动起来。

只要开始,永远都不会晚。

关于格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题目为《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3、[注释](1)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

——《题西林壁》

元丰七年,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生活,奉调汝州。

在路过九江时,他游览庐山。

他突然发现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自有另一种美景。

于是,心有感触,题下此诗。

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所得非所见,所见非所感,所感非事实。

远离了权力中心的京都,苏轼的文韬武略看似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却在江南一隅的杭州,颁布政令,建堤修渠,亲力亲为造福百姓。

乌台诗案,百日牢狱,被贬黄州,种种不公看似带给了苏轼无尽苦痛。

同时,也彻底释放了他的洒脱与豪放,助他写下一篇篇流传千古的诗章。

钱钟书曾说:

换个角度看世界,会收获不同的东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个面貌展示在你面前。

位置不同,所见风景也截然不同。

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不能理解的事,遭到不公正的对待。

该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

怨恨与牢骚,只会把自己拖入负面情绪的漩涡,越陷越深。

可当你放大格局,换个位置观察,也许烦恼就会消失不见。

生命中所遭受的挫折,不会将你击倒,只是助你磨炼己身,担起更大的责任。

他人对你的指责与批评,也许不是存心刁难,而是对你寄予厚望,帮你打磨自己。

你终会明白,那些所谓的烦恼,不过是一叶障目给自己带来的一片阴影。

只需稍稍变换下位置,格局大一点,眼前便是绿水青山,阳光与鲜花。▽

作家祝勇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你在生活中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可能与他的人生境遇共鸣。

这可能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你一蹶不振的低谷期;

也可能是久别重逢又别离,令人失落伤感的刹那间。

可无论在何种处境,苏轼总会告诉你别丧气,不着急,看开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写庐山的诗都在这里了。原文: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拥有一个好心态,就足以抵御世间的一切苦难与烦恼。

苏轼的诗词是生活的投射,更暗藏着他的人生指南。

当你思虑过多,持续内耗的时候,不妨读读苏轼这6首诗词,助你缓解焦虑,消解迷茫。

上一篇 2023年05月26 00:37
下一篇 2023年05月01 05:36

相关推荐

  • 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上一句是什么,话不投机半句多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生活里的累,一半源于生活本身,一半源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当我们感觉疲惫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幸福感,因为幸福无处不在。心的愉悦,有两重境界,一曰饱,一曰滋润。凡尘中有的事,如挣大钱,谋重权,赢

    2023年04月16 260
  • 古人赞美书法的诗句,古代有关书法的诗句

    古代有关书法的诗句,季羡林说过:背下这148句古诗词,你可提高一个层次,不止在文学方面。对于书法家们来说,背下这些诗词,搞笔会就不用再抄《书家必携》了。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2023年04月21 300
  • 牡丹花开红艳艳诗句,描写牡丹花开的诗句

    1.【七绝•梅花】正月梅花迎艳阳。凌霜傲雪吐芬芳。源源送进春风里。2.描写牡丹鲜艳的诗句刘禹锡《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

    2023年04月18 302
  • 偶成古诗意思,偶成原文及翻译

    《偶成》朱熹(南宋)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偶然写成。多用于诗词题中。如唐白居易有《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诗,即使是偶成,也是几十年实力的见

    2023年04月24 259
  • 大海啊都是水什么下一句,大海啊全他妈水下一句

    几年前亲戚来家里,带的水果有几个橙,大海啊全他妈水下一句,觉得非常好吃。但这东西没有品牌,没有条码,再想买也不知道去哪买,买哪种。去年选定了一家物美价廉,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不敢在网上买食品。今年入冬

    2023年04月10 249
  • 形容男子的诗句,描写男子温润如玉的诗句

    1.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岑参《送楚秋曲少府赴官》2.为人洁白兮,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陌上桑》3.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一日插翅去,凤翱于三清4.形容男子的诗词才貌双全逸

    2023年04月18 275
  • 悼念金庸诗句,怀念金庸的诗词

    怀念金庸诗七首文/关志高一文学泰斗大神工地理天文样样通【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神雕侠侣·郭襄】【原文】她腰悬短剑,脸上颇有风尘之色,显是远游已久;韶华如花,正当喜乐无忧之年,可是容色

    2023年04月22 261
  • 初见的诗句,爱情初见的诗句

    初与君相识,犹如故人归。人生中有无数次遇见。或长久或短暂,或欣喜或蓦然。假如人生不曾相遇,不曾想过会有牵挂。相遇,在不经意间。没有约定,也没有守候。毫无防备,邂逅相遇,怦然心动,一见钟情。这大概是人类

    2023年04月26 214
  • 含有哲理的诗句,蕴含人生哲理的古诗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1.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

    2023年04月17 300
  • 写春天美景的诗句,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

    冰心说: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人间四季,春天最令人赏心悦目。冰雪消融,溪水潺潺,看到远山渐绿的颜色,那是春的语言;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看到枝头重现的雀跃,那是春的

    2023年05月25 235
  • 文章引用诗句的作用,现代文引用古诗的作用

    古诗句除了应付默写题,还可以用在作文中。只要用心积累大量的古诗句,一旦遇到可以大显身手的作文题,现代文引用古诗的作用,那么完全可以大篇幅引用。,比如,河北省中考作文题,以“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总之

    2023年04月21 275
  • 知错不改下一句,讽刺人知错不改的句子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今天,我们将继续第62章《道无善恶》第三段的分享。第三段即:“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yé)?故为天下贵”。现在我们进入第三段的结论部分,

    2023年04月24 29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