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建国,1946年生于河南省林县横水镇上翟曲村 。退休前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一职业中专工作。退休前在业余时间开始创作元杂剧和创作元曲套数与小令。退休后开始从事元北曲格律的研究。
内容简介:
寨儿令【寨儿令】同诸宫调。与[越调]不同。或加“古”字。又名[塞雁儿]。首二字句须叠用。平平△,平平△,×厶平平△,×平×仄去平平△。平仄仄,仄平品△,仄仄平平去△。【越调 寨儿令】小令兼用。又名[柳。
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 中的重要一条。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所以有必要对元曲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元北曲格律》(并引区分正衬字之曲文),是对元北曲的格律研究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广大元曲爱好者学习、练习填曲、练习写元杂剧起个引导作用。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本书以明代李玉编的《北词广正谱》、清代王奕清编的《御定曲谱》为蓝本,参阅了其它研究元曲的作品(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在此基础上 ,编者研究了全元散曲约七千首左右,元杂剧一百六十多种,完成本作品。本书的特点是,在每一元曲的曲谱后面都列举范例,并对所列曲文区分正字与衬字。在范例的后面举有较多的例子,便于元曲爱好者阅读。
元曲曲文,尤其是杂剧曲文,分正字与衬字。所谓正字,是曲谱大体规定的定格字数(就算是定格,字数也具有伸缩性)。所谓衬字,就是曲词规定的字数定额之外增加的字。衬字一般只用于补足语气或描摹情态等,可以加强演唱效果,增加感染力。衬字在演唱时不占重拍子,一般不能用于句末或停顿处。元北曲用衬字较多,有的衬字比正字还要多。衬字平仄自由,这样才能更加正确表达意境与情绪,突破正字严格的限制,完整地表达内容和情感。本书就是在努力把正字与衬字区分正确,有助于初学元曲创作的人掌握元曲创作方法与技巧。就算是编者很努力慎重,也会出现正衬字区分方面的缺点甚至错误,希望读者加以指正。
元曲1·双调·阿忽令·无名氏 双凤头金钗,可仄叶 一虎口罗鞋。 天然海棠颜色,上 阿纳忽修来。去上 B、 元曲2·正宫·白鹤子·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 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 灼灼花如绣。⊙附后补遗[1]·正宫·塞鸿。
元北曲分十二宫调,而最常用者为五宫四调:黄钟宫,正宫,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另外还有:小石调,般涉调,商角调。本书宫调不按十二宫调的顺序编写,是按元杂剧的顺序排列的,就是仙宫在元杂剧里几乎都排第一折,南吕宫一般出现在第二折为多,正宫一般排在杂剧里的第二或第三折;中吕排在第三折者为数较多;双调一般用在第四折,黄钟宫在杂剧里出现在第二或第三折,般涉调一般被正宫或中吕借用。所以编者把仙吕放在第一章,南吕放在第二章,正宫放第三章,等等。
元曲可以分散曲和套曲。其中散曲分小令,重头,带过曲和幺篇体。单一的一个曲牌写成的叫小令,为元曲最基本之篇章,单片独曲,有一定的格律(包括平仄韵部),有基本字数和句数。如 《迎仙客》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