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汉宫秋的作者是谁, 元曲四大家 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为爱情剧中的传奇;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是才子佳人故事的典范。他们的戏剧把元代叙事文学推向了高峰。
第一节 白朴和《梧桐雨》
主要作者: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
1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意境深沉含蓄,具有浓重的抒情性和醇厚的诗味。
元代戏曲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张国宾、高文秀等。1、关汉卿,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剧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
2以十多支曲子,细致地描绘李隆基哀伤的心境;语言沉痛伤悲,使人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
元曲(也叫“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关汉卿(生卒年不详)是元杂剧最重要的作者,他活动于13世纪的中国北方,以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为主要居住地。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剧本,传世的有十。
第二节 《墙头马上》
剧中李千金的形象十分突出,她不仅希望得到爱情,而且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权益,更加看重人格的尊严;敢于把封建道德和伦理统统扔到脑后,理直气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坚毅倔强的个性。艺术风格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取胜,通过戏剧场面刻画人物形象。
第三节 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神仙道化剧
《黄粱梦》 在剧中,作者采用了梦境叙事的技巧,使神仙道化的题材转化为关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寓言故事,高度概括了官场的腐败,以及涉足其中的知识分子本性的“迷失”,颇能发人深省。这种虚中有实的写法,冲淡了题材本身的“神道”色彩,使之具有批判现实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