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烟雨江南全诗,《忆江南》白居易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古诗,陆游的一首《临安春雨初霁》写出了最美的江南春景,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然而陆游并不是第一个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的诗人。在他之前有个诗人就写了首七绝,他笔下的杏花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古诗,陆游的一首《临安春雨初霁》写出了最美的江南春景,令无数人心驰神往。

然而陆游并不是第一个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的诗人。

在他之前有个诗人就写了首七绝,他笔下的杏花春雨惊艳了千年,连朱自清在《春》中都引用了他的诗句。

这首诗叫《绝句》,主要写的是春游玩乐的场景。

这个诗人的具体生平事迹已无处查询,只知道他大约是个和尚,法号志南,因这首诗被人尊称为“诗僧”。

志南属于典型的“诗红人不红”,在文坛上的地位比不上“中兴四大诗人”,也没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全诗是剑马求不得,狂歌走天涯。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这句诗出自徐悲鸿的自题联,是一副对联,这句诗的意思是,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塞上,春日的杏花盛开,烟雨蒙蒙的江南如诗如画。这句诗描绘了两幅富有诗意的。

但他凭借短短28字的七绝,让世人记住他的名字,比起《全唐诗》中大批的无名氏,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全诗如下:

杏花烟雨江南全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1、原文:风入松·寄柯敬仲(元代:虞集)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首句便点名了诗人是乘着小舟而来,下船后,将带篷的小舟系在参天古木的浓阴下。然后才拄着藜做的拐杖,在微风细雨中徐徐前行,过了桥,向东而去。

“杖藜扶我”,说明诗人年岁已高,同时“扶”字,将杖藜人格化,诗人将它当成了一个可以依赖的小伙伴。

古代文人对杖藜情有独钟,苏轼在《鹧鸪天》中也提到过“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在他们眼里杖藜就是陪伴他们的游伴,给人以亲切、安全之感。

“桥东”说明了诗人前行的方向。其实桥东桥西,《忆江南》白居易,桥南桥北,也许景色并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往东和往西,看到的景色却大不相同。

在古人眼里,“东”有时候就代表了“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剑马求不得,狂歌走天涯。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其中“杏花烟雨江南”的意思是春日里的江南,杏花盛开了,烟雨蒙蒙,令人心醉而向往。剑马求不得,狂歌走天涯。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翻译 想要骑着战马、带。

所以诗人过桥向东而行,徐徐东风迎面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无论是向西还是向南、向北,都没有这样的春色。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全诗是: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一佳联,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所撰。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的诗意的生活向往、怀恋之情,流露出对这种生活即将消逝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绵绵的细雨沾湿衣裳,迎面而来的春风吹拂着脸颊,却没有感到一丝寒意。

“沾衣欲湿”,衣裳似湿未湿,可见春雨的若有若无,“吹面不寒”,扑面而来的春风却没一点寒意,这春风该有多和煦!

细细的雨,暖暖的风,更突出了诗人陶醉于自然,体察精微,描摹细腻。

我们常常感慨为什么现在写不出古人的那种诗意。

杏花烟雨江南全诗

一方面,忙忙碌碌的我们也很少停下脚步,发现生活中的美。

另一方面源于一种我们无能为力的变化——语言的变迁,古人的诗意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这首诗里,诗人将清明前后的雨称为“杏花雨”,而如今我们写雨,基本就是春雨、夏雨、秋雨。

而杨柳风也是如此,他们将应花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24个节气,每个花信对应一种风,而清明的花信是柳花,所以称为“杨柳风”。

但是诗人的春日之行到此戛然而止。一路前行的他还看见了什么?是否还记得绿荫下的小舟……这些只能留给我们自己去想象了。

这首诗用词清新,笔调轻快,寥寥几笔勾勒了一幅美得令人心醉的杏花烟雨图。

通过描写在微风细雨中,拄杖前行,将诗人陶醉春景、踏春赏花的怡然自得,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是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一佳联,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所撰。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的诗意的生活向往、怀恋之情,流露出对这种生活即将消逝的留恋、遗憾、惋惜之情。“杏。

朱熹曾大赞此诗“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朱熹是个十分挑剔之人,大文豪苏轼的文章都被他批评过,却如此喜欢这首诗,可见这首诗有多美。

也许正是因为朱熹的评价,才让这首诗传颂千古吧。

杏花春雨江南上一句话是:白马西风塞上 全句出自著名诗人、画家徐悲鸿手书楹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意思是一群骏马在塞北的草原上纵情奔驰,杏花在春雨中悄然绽放,把春天的江南装点得更加温婉、秀丽。白马西风塞。

徐悲鸿曾说:“剑马求不得,狂歌走天涯。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山河易主,物是人非,只有那杏花,那烟雨,那江南,亘古不变。

似水流年,唯有杏花年年笑春风,美得心醉,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绪。

四月江南烟雨迷蒙,杏花摇曳,让我们背起行囊,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 END -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上一篇 2023年05月20 06:23
下一篇 2023年05月18 20:47

相关推荐

  • 草的作者是谁朝诗人,山行古诗作者是谁朝诗人是谁

    经典幼儿古诗之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香山居士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

    2023年04月26 234
  • 元曲高中语文试题,高中语文试卷题目

    一、基础知识(共42分)1、下列词语中的红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绮(qǐ)丽箴(jiān)言乳臭(xiù)未干B.擂(lèi)台皎(jiǎo)洁卷帙(zhì)浩繁C.戕(qiāng)害璞(p

    2023年04月11 241
  • 民族团结诗句,民族团结的古诗10首

    [创作谈]建党百年之际,总想写点东西,恰巧大顶山诗社发起了由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张应志领做的《中国精神百咏》活动,便主动参与其中。从2021年1月14日开始至3月31日,历时77天,民族团结的古诗10首,

    2023年05月29 221
  • 咏鹅诗句,《咏鹅》古诗原文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携手推出“未来讲堂”古诗词名家诵读系列活动,邀请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把最经典的古诗词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让广大青少年感受古诗词

    2023年05月15 269
  • 按兵不动下一句,按兵不动打一歇后语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按兵不动打一歇后语,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图片来源:网络不得不说咱们这届同胞真的很优秀在病毒来临的时候

    2023年04月20 253
  • 醉卧少场君莫笑下一句,醉卧沙场君莫笑的下一句是什

    唐玄宗时,有人专门收集西域乐舞,偶得《凉州曲》献给唐玄宗,玄宗命教坊排练乐舞,并为乐曲填写新词,命名为《凉州词》。这个曲调受到盛唐很多诗人的喜爱,此后不断有诗人为它填写新词。因而唐诗中有很多名为《凉州

    2023年05月11 229
  • 元曲作为阅读答案,走进书里去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部分检测试题(一)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遭遇短暂的冷遇和漠视之后,唐诗

    2023年04月20 292
  • 生字开头的诗句,带生字的五字诗句

    巴湘人整理2022年9月28日人们对生的思考越多、体悟越深,便越懂得生之可贵。我们珍惜每一个得以生存的机会,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努力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带生字的五字诗句,舍不得虚掷年华、蹉跎岁月。于是,面

    2023年05月28 293
  • 潭西南而望下一句,斗折蛇形下一句

    柳宗元(773-819),斗折蛇形下一句,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二

    2023年04月10 254
  • 元曲名句摘抄文案励志简短,励志简短文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1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飞鸟集》2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这个星球之上留下辙痕。离

    2023年04月12 234
  • 一生一世一双人全诗,一生一世一双人,三餐四季共黄昏

    文|洞见Neo一苦一甜是滋味;一朝一夕是日子;一喜一忧是生活;一起一落是人生。“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生一世一双人”出处在哪?——《画堂春》。全诗是什么?——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

    2023年06月06 401
  • 元曲故事简介,元曲的简介

    说起元曲,我们自然想起“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曲和唐诗宋词的发展略有些不同。元曲的简介,诗发展千年,在盛唐达到高峰,而词大致发源于唐,几百年后在宋朝达到巅峰。我们习惯性使用巅峰时期来形容这两种文体。而

    2023年04月20 27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