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元曲,元曲属于什么文学

说起元曲,我们自然想起“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曲和唐诗宋词的发展略有些不同。诗发展千年,在盛唐达到高峰,而词大致发源于唐,元曲属于什么文学,几百年后在宋朝达到巅峰。我们习惯性使用巅峰时期来形容这两种文

说起元曲,我们自然想起“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曲和唐诗宋词的发展略有些不同。

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元曲

诗发展千年,在盛唐达到高峰,而词大致发源于唐,元曲属于什么文学,几百年后在宋朝达到巅峰。我们习惯性使用巅峰时期来形容这两种文体。而元曲相对于诗词来说,发展简直就是一瞬间。

诗发展千年,在盛唐达到高峰,而词大致发源于唐,几百年后在宋朝达到巅峰。我们习惯性使用巅峰时期来形容这两种文体。而元曲相对于诗词来说,发展简直就是一瞬间。

由材料“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可以看出①的理解是正确的;由材料“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可以看出,因为地位低,不为人重视,所以。

天净沙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经历了金、元、明、清四朝的沿袭流变, 但对王国维直接有启发和影响的当属焦循:“楚骚、汉赋、魏晋六朝五言、唐律、宋词、元曲、明人八股, 都是一代之所胜。”(《易余 录》卷十五) 其实。

元曲代表作,大家肯定马上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要不就是《窦娥冤》。元曲其实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戏曲,《窦娥冤》,《汉宫秋》,《拜月亭》,《西厢记》……另外一类就是散曲:《天净沙》,《节节高》,《醉花阴》……

意思是: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文学,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离骚》,汉朝的赋,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的骈语,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戏曲,明朝的传奇故事,清朝的小说,都是每一个朝代的文学,。

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元曲

戏曲分为北曲南戏。北曲的大概形成于金时,发源于唐朝的“参军戏”,就类似于现在的小品。后来成立班子搭台,但是一大帮子人伴奏,一个人主唱。再到蒙古灭金,与南宋对峙了40多年,戏曲发展唱的角色增多,发展出各种特色来。因为都是讲述前朝的故事,所以上台的舞台出入口,咱们现在写的是“出将入相”,那时候写的是“鬼门关”,一上台,就不是人了,就是扮鬼了。现如今有些地方的关公戏,饰演关公的演员一勾脸儿,就不能说话了,你也不能和他说话,他已经不是人,是神了。这就是老习俗。

北曲发展得快,内容包罗万象,军事、政治、社会、公案、家庭、爱情、婚姻,唱什么的都有,南戏相对发展的晚一些,以爱情戏为主。北曲留下了700多本剧目,而南戏只有300来部。元朝灭了南宋之后,南北戏曲进行了大融合。

戏曲

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如果抛开王国维先生的高见,按照我的理解,“一代”有两层含义。

宋词发展高峰已过,走入末路,而元人治国,诗也无用,这种戏曲大兴的背景,让元初没有用武之地的汉人文人投身于曲,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可是创作一部戏文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像关汉卿写了一辈子的戏,也就六十多部,那平时偶尔的小情绪要如何抒发呢?就产生了散曲。散曲是单独创作的,并不是从戏曲里面取出一小节来的,但是散曲是遵从元曲的写作方法的。

我们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会不会有疑惑,这难道不是词么?散曲和词的不同在哪儿?

首先,音乐不同。虽然词的起源也是胡乐,但是曲是更新的金,蒙乐曲,在元朝不称曲,他们自称“乐府”或“新乐府”,不过对于今天咱们来说,是无法体会的,只能从词牌名和曲牌名上去区分。然后,韵脚不同了。元朝时期北方话已经没有了入声,和如今的话大体相通。散曲的押韵比诗词要宽松很多,比如平仄同押在诗词里面是大忌,而在曲里面是可以的。另外就是当曲的句式比较长的时候,几乎句句押韵,这就很像我们如今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了。在创作中,曲也不像格律诗词一样字数严格限定,只要你觉得需要,自行增补字词都是可以的。

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元曲

总的来说,元曲的创作是更加宽松,更加接地气了。

回答案C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

散曲

元曲的特色也简单说下:第一个,白话,要让所有人都能听懂对不?意思浅白,诗词讲究意在言外,曲呢,则是意外言也外,你含含蓄蓄的,老百姓听不懂,哪里会有赏钱?不但要浅白,最好还带点荤腥,就像二人转。第二个,讲故事,也就是说重叙述。戏文嘛,没有跌宕起伏谁看呢?第三个,泼辣。痛痛快快骂街,啥也不管不顾。

举一段大家都学过的关汉卿的《不服老》的做例子:

就是这个味道。

上一篇 2023年05月18 05:18
下一篇 2023年05月03 02:46

相关推荐

  • 生死离别的诗句,缅怀逝去亲人的诗句

    人世间有很多事情皆可人为左右,但唯有生死不能预知。古语说得好:“黄泉路上无老少”,人生就是这样变化无常,让人感到无奈而又悲伤,无论是意外身故还是生老病死,缅怀逝去亲人的诗句,最终让我们都没有办法阻挡和

    2023年05月20 356
  • 带新的诗句,新字开头寓意美好诗句

    1、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观猎》唐·王维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唐·王维3、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唐·白居易4、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唐·孟浩然5、乡心

    2023年05月25 236
  • 多情总被无情伤下一句是,自古多情总被无情伤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最近一直在看《清平乐》,关于这部剧,自古多情总被无情伤下一句是什么,小编觉得不论是剧情内容还是演员的演技都是不错的,而且豆瓣上的评分也挺高的。那么该剧的主题曲是谁唱的?完整歌词是什么?电视剧清平乐

    2023年06月04 293
  • 子开头的诗句,子字开头的寓意好的七言诗句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子字开头的寓意好的七言诗句,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赏析:嗣王朝庙,通常是向祖先神灵祷告,表白心迹,祈求保佑,同

    2023年05月04 237
  • 慈悲为怀下一句,慈悲为怀的上一句

    《西游记》里的唐三藏虽然是神话中的人物,但他的一颗慈悲心堪称我们的楷模。唐三藏没有孙悟空的法力,不及猪八戒的智慧,甚至连沙僧的力量都不如,但他却能够集合众人的力量,危难时刻,往往化险为夷。唐三藏之所以

    2023年05月09 260
  • 送元二使安西全诗,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朗诵/周达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解释,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

    2023年05月26 215
  • 业精于勤下一句是什么,业精于勤接龙下句

    【讲话原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3年04月16 248
  • 高山上敲鼓下一句歇后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聚会——神聊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打破砂锅——问到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海捞针——没处寻打开天窗——说亮话飞蛾扑火——自取

    2023年05月30 257
  • 日落而归上一句是什么,日落而归的上半句怎么讲的

    高晓松一句“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让多少在逆境困苦中挣扎的人一下子热泪盈眶,日落而归的上半句怎么讲的,我们的生活也仿佛因为这句话突然间地变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的柴米油盐、我们被工作、家庭、房

    2023年04月23 239
  • 当代元曲作品,元曲代表作品

    那首诗,那阙词,那支曲,穿越千年,与我们心意相通。它从未消失,蛰伏在我们心中,等待着某一天某一个时刻被唤醒。中国古典诗词名家叶嘉莹说:“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

    2023年04月17 298
  • 滕王阁序全诗,腃王阁序全文

    《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腃王阁序全文,而滕王阁独为第一。”,唐·王勃南昌滕王阁1

    2023年05月09 300
  • 阿西吧怎么接下一句,阿西吧后面

    如今,在这个万物皆可“嗑”的时代,看见马路上红色蓝色的垃圾桶都像极了自己的CP在发糖,大呼一声“自古红蓝出CP”。在嗑学家们的眼里,无所不能嗑,万物皆可嗑,我可以是假的,我的CP必须是真的。每逢热剧热

    2023年04月17 28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