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元曲,元曲属于什么文学

说起元曲,我们自然想起“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曲和唐诗宋词的发展略有些不同。诗发展千年,在盛唐达到高峰,而词大致发源于唐,元曲属于什么文学,几百年后在宋朝达到巅峰。我们习惯性使用巅峰时期来形容这两种文

说起元曲,我们自然想起“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曲和唐诗宋词的发展略有些不同。

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元曲

诗发展千年,在盛唐达到高峰,而词大致发源于唐,元曲属于什么文学,几百年后在宋朝达到巅峰。我们习惯性使用巅峰时期来形容这两种文体。而元曲相对于诗词来说,发展简直就是一瞬间。

诗发展千年,在盛唐达到高峰,而词大致发源于唐,几百年后在宋朝达到巅峰。我们习惯性使用巅峰时期来形容这两种文体。而元曲相对于诗词来说,发展简直就是一瞬间。

由材料“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可以看出①的理解是正确的;由材料“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可以看出,因为地位低,不为人重视,所以。

天净沙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经历了金、元、明、清四朝的沿袭流变, 但对王国维直接有启发和影响的当属焦循:“楚骚、汉赋、魏晋六朝五言、唐律、宋词、元曲、明人八股, 都是一代之所胜。”(《易余 录》卷十五) 其实。

元曲代表作,大家肯定马上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要不就是《窦娥冤》。元曲其实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戏曲,《窦娥冤》,《汉宫秋》,《拜月亭》,《西厢记》……另外一类就是散曲:《天净沙》,《节节高》,《醉花阴》……

意思是:每一个朝代都有每一个朝代的文学,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离骚》,汉朝的赋,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的骈语,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戏曲,明朝的传奇故事,清朝的小说,都是每一个朝代的文学,。

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元曲

戏曲分为北曲南戏。北曲的大概形成于金时,发源于唐朝的“参军戏”,就类似于现在的小品。后来成立班子搭台,但是一大帮子人伴奏,一个人主唱。再到蒙古灭金,与南宋对峙了40多年,戏曲发展唱的角色增多,发展出各种特色来。因为都是讲述前朝的故事,所以上台的舞台出入口,咱们现在写的是“出将入相”,那时候写的是“鬼门关”,一上台,就不是人了,就是扮鬼了。现如今有些地方的关公戏,饰演关公的演员一勾脸儿,就不能说话了,你也不能和他说话,他已经不是人,是神了。这就是老习俗。

北曲发展得快,内容包罗万象,军事、政治、社会、公案、家庭、爱情、婚姻,唱什么的都有,南戏相对发展的晚一些,以爱情戏为主。北曲留下了700多本剧目,而南戏只有300来部。元朝灭了南宋之后,南北戏曲进行了大融合。

戏曲

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如果抛开王国维先生的高见,按照我的理解,“一代”有两层含义。

宋词发展高峰已过,走入末路,而元人治国,诗也无用,这种戏曲大兴的背景,让元初没有用武之地的汉人文人投身于曲,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可是创作一部戏文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像关汉卿写了一辈子的戏,也就六十多部,那平时偶尔的小情绪要如何抒发呢?就产生了散曲。散曲是单独创作的,并不是从戏曲里面取出一小节来的,但是散曲是遵从元曲的写作方法的。

我们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会不会有疑惑,这难道不是词么?散曲和词的不同在哪儿?

首先,音乐不同。虽然词的起源也是胡乐,但是曲是更新的金,蒙乐曲,在元朝不称曲,他们自称“乐府”或“新乐府”,不过对于今天咱们来说,是无法体会的,只能从词牌名和曲牌名上去区分。然后,韵脚不同了。元朝时期北方话已经没有了入声,和如今的话大体相通。散曲的押韵比诗词要宽松很多,比如平仄同押在诗词里面是大忌,而在曲里面是可以的。另外就是当曲的句式比较长的时候,几乎句句押韵,这就很像我们如今的流行歌曲的歌词了。在创作中,曲也不像格律诗词一样字数严格限定,只要你觉得需要,自行增补字词都是可以的。

一代又一代之文学元曲

总的来说,元曲的创作是更加宽松,更加接地气了。

回答案C 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

散曲

元曲的特色也简单说下:第一个,白话,要让所有人都能听懂对不?意思浅白,诗词讲究意在言外,曲呢,则是意外言也外,你含含蓄蓄的,老百姓听不懂,哪里会有赏钱?不但要浅白,最好还带点荤腥,就像二人转。第二个,讲故事,也就是说重叙述。戏文嘛,没有跌宕起伏谁看呢?第三个,泼辣。痛痛快快骂街,啥也不管不顾。

举一段大家都学过的关汉卿的《不服老》的做例子:

就是这个味道。

上一篇 2023年05月26 22:37
下一篇 2023年05月19 09:28

相关推荐

  • 白发三千丈下一句,秋浦歌

    诵读者:荥经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帅梦迪2018年12月6日农历十月廿九秋浦:在今安徽池州。白发三千丈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出自:《秋浦歌》其十五。2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3译

    2023年05月01 294
  • 星垂平野阔的下一句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典范,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律诗是唐代

    2023年05月24 276
  • 我们常用诗句来形容老师,人们常用杜甫的诗句形容老师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办私学的人,使教育从贵族的宫室走进了平民的草屋。孔子是最伟大的老师,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重温《论语》里的精华12句话,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一、为师之道1、古之学者为己,今之

    2023年04月23 296
  • 形容创新的诗句,体现创新精神的诗句

    1979年,蛇口轰然响起的填海建港开山炮,犹如一声惊蛰春雷,宣告了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真正来临。深圳这个边陲小镇,从此登上历史舞台。40年来,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世人惊叹的“深圳速度”

    2023年04月26 241
  • 带舟的诗句

    有人说中国古诗三分之一是在月下写的,三分之一在酒中写的,还有三分之一在船上写的。古时,舟船是一种交通工具。古人爱在船上写诗,除了舟船上的风景很好,更重要的是,诗人在船上,更易引发情思,或是思念家乡,或

    2023年05月11 318
  • 山水有清音的上一句,山水有清音

    石涛山水册纸本设色纵33.2cm横22.8cm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

    2023年05月15 283
  • 不怕学问深的下一句,不怕学问浅的下一句是什么

    《劝学与育人》座右铭:少年应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不负年华不负卿。青少年应该把这些座右铭读上几百遍,不怕学问浅的下一句是什么,自然而然地领会其中的深刻寓意,激发读书的积极性,实现自身的梦想和人生价

    2023年06月01 291
  • 杭州诗句,杭州最经典的一句名言是

    江南游·杭州篇杨业文七律·咏杭州践梦东坡神往久。三春幸事会杭州。平湖倒影景中景。描写杭州的诗句如下:1、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宋代谢驿《杭州》翻译:是谁把那苏杭的曲子讴歌传唱,秋天桂花飘

    2023年05月10 244
  • 平安喜乐下一句,平安喜乐八字短句

    做一个坦荡、简单而且开心的自己,与时光同行无须太多理由,只要,一路向暖,足矣。平安喜乐搭配下一句是:1、平安喜乐,愿岁岁常欢愉,年年皆胜意。2、平安喜乐,愿所念之事,顺心如意。3、平安喜乐,一句平安、

    2023年05月01 299
  • 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描写拟人的诗句大全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诗是语言的艺术,为了使诗歌语言更生动、形象,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

    2023年05月11 243
  • 曾几何时下一句,曾几何时对仗什么

    “从三到万”的浅尝辄止真不行,“外行指导内行”的闹剧何时停?昨晚闹肚子,今天早上起的有些晚,出门的时候已经快八点。幸运的是,刚到公交站牌,公交车就来了。我一边上车,一边庆幸,来的早不如来的巧。车上只剩

    2023年05月29 262
  • 连理枝的诗句,用连理枝表达爱情的诗句

    连理枝,词牌名,又名&34;&34;等。以李白《连理枝·雪盖宫楼闭》为正体,双调七十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用连理枝表达爱情的诗句,另有双调七十二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的变体。连理枝·雪盖宫楼闭【

    2023年05月19 23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