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每日读首诗,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
在唐代,李贺绝对是yyds,《易水歌》荆轲,是李白之后有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成为“诗鬼”,一生经历坎坷,7岁时所写诗文就得到了白居易等当时大文豪的称赞,但仕途不利,只因父亲的字李晋与“进士”谐音便于科举考试的进士科无关,贫困潦倒。英年早逝,年仅27岁。但他的诗在唐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他笔下的战争场景。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 1、易水:河流名,在今河北省易县,当时为燕国的南界。 2、萧萧:秋天的风声。 3、兮:语气助词。 4、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荆轲刺秦王》。作者刘向,全文如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自战国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