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启:
暑气已退,秋高气爽,眼下本来正是旅游的好时节。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特殊情况,描写洞庭湖的古诗30首,全域旅游方兴未艾。不如打开乏黄的诗集,跟着诗人一起穿越时空,神游洞庭湖。
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李白: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选一)
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赏析:
唐乾元二年(759年),李白之叔李晔由邢部侍郎贬官南方,是年秋,李白遇赦归来,与叔同游洞庭。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李白是著名的“诗仙”,同时也是知名的“酒鬼”。在李白的诗里,“酒”字出现颇为频繁。
叔侄异地他乡相逢,眼前有洞庭美景,杯中有江南美酒,腹内有豪放诗情。“酒精考验”的诗人自言饮了很多酒,可见还真是醉的不轻。
描写洞庭湖的诗句:1、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2、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3、八月湖水平,。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放眼洞庭,他居然觉得湖中的君山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异想天开要把君山削去,让那湘江水平流无阻。那样再举杯痛饮,欣赏洞庭风光,直至醉倒在秋天的湖畔才罢休。
诗人那充满豪情逸兴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可此刻他将自己曾经为君山写过画一般优美诗句——“丹青画出是君山”抛到了九霄云外。
关于洞庭湖的诗句有: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二、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
“诗圣”杜甫一生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晚年更是穷困潦倒,甚至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
今上岳阳楼。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9年)八月,吐蕃进犯灵武(今属于宁夏)、邠州(今陕西彬县),九月郭子仪率兵5万防守奉天(今陕西乾县)。
是年腊月,老态龙钟的杜甫来到岳阳楼,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忧国伤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五律。
周朝时洞庭湖以东为吴国,以西为楚国,吴楚借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而洞庭湖把这里分裂成了两块一般。
整个天地间的景物都像悬浮在这湖面上一样。杜甫笔下的洞庭湖可为气势恢宏。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诗人不幸诗家幸。”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写下了这样气势磅礴的诗,而此时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除了《登岳阳楼》是忧国伤时的精品,杜甫写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无一不是反映民生疾苦的佳作。
一代“诗圣”,下场居然如此凄惨悲戚,其真可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真实写照。
湖光秋月两相和。
三、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
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李白寄情洞庭湖时写名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杜甫登上岳阳楼眺望洞庭湖时写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千古名句。前有经典诗句,所以别出心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这是刘禹锡描写洞庭湖秋夜景色的一首诗。
刘禹锡以《陋室铭》闻名天下。他曾经官自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故世成“刘宾客”。
潭面无风镜未磨。
此诗应该是刘禹锡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时所作,但全诗欢畅明快,丝毫没有任何郁郁寡欢的情绪。同时也写得简洁明了,没有晦涩难懂都词语和讳莫如深的典故。
全诗压轴的一句也是最出彩中国人一句,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生动形象,十分贴切。
关于洞庭湖的诗句有: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2、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
宋朝大诗人黄庭坚也非常喜欢“白银盘里一青螺”,还曾经把这句化用在自己的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中。
遥望洞庭山水翠
小结:
洞庭美景,让无数友人慕名而来。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的与洞庭湖有关的诗文不胜枚举。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白话释义: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
朋友们,你们还读过哪些描写洞庭湖的诗词呢,欢迎在文末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