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诗100首,谐音,是利用汉语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造成一种诙谐、委婉的效果,以含蓄委婉的方式传情达意。自古以来,谐音就广泛运用在文学艺术之中,从诗歌到小说甚至到剪纸等民俗文化,都有着谐音的身影。而对联中的谐音,也非常值得一看。
谐音在使用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同音同形谐音,一种是同音(或近音)异形谐音。
同音同形谐音
如: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这就是利用汉语的一形多义,从而形成幽默风趣的效果。
这样的对联还有:
谐音古诗: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晋代乐府民歌《子夜歌(。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在这里,上联中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大臣,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相如”谐音双关,一层意思是指其名字,另一层含义就是指相同、相似的意思。下联中魏无忌是战国时魏国公子,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无忌也是谐音双关,一指其名,一指不要忌讳。这一副对联巧用古代人名,风趣幽默,颇有妙趣。
同音(或近音)异形谐音
如:
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这副对联,表面上是在说行舟、奏乐,但其中却暗含了四位历史人物:橹速谐音鲁肃,帆快谐音樊哙,笛清谐音狄青,箫和谐音萧何。
带有谐音的古诗句有:《送别》、《送友人》、《劳劳亭歌》、《南浦别》、《送杜十四之江南》。1、《送别》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译文:请你下马来喝。
这就是利用汉语的一音多字,从而形成了含蓄诙谐的效果。这样的对联还有很多,如: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据《宋稗类钞》记载,一天傍晚,苏东坡和好友佛印和尚在江上泛舟游玩,正值深秋,大江两岸金风飒爽、风景怡人。苏东坡与佛印二人执杯对句,东坡突然手指河岸,佛印向河岸望去,便见岸上有条大黄狗正在啃骨头。见此场景,佛印便将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到了水中,两人相视,捧腹大笑。
原来这里面其实暗含了一副对联: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河上谐音和尚,指佛印,诗谐音尸,利用汉语的一音多字,通过身边景物作为载体建构对联内容,构思巧妙,颇有语言感染力。
两者均有
当然了,这两种形式的谐音,也可能出现在同一对联中,如:
一担重泥拦子路。
两岸夫子笑颜回。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伯虎有一天出门去田埂上赏景,见到一个农夫挑着担泥迎面走来,由于田埂窄,只有一人让开路,另一人才能通过。那么谁来让路呢?
农夫就说,你要是能对出我的上联,我就给你让路,不然就你给我让路。上联是“一担重泥拦子路”,意思极为明白,我担了一担泥拦住了您的去路,然而“重泥”谐音“仲尼”,即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因子路性情鲁莽,孔子经常提点敲打他,可见上联中还暗含这一层意思。
这一副对联中,既有同音同形谐音的“子路”“颜回”“夫子”,也有同音(或近音)异形谐音的“重泥”。含义双关,颇有乐趣。
---------------------------------------------------------------
谐音联
1、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谐音联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谐音联
2、牵白牛,过王子店;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谐音联
3、上海秀才下地,只为落书; 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谐音联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谐音联
4、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谐音联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谐音联
5、船尾拔钉,孔子生于舟末; 云间闪电,霍光出自汉中。 解缙对某友。“舟”谐“周”,“霍光”谐“火光”
谐音联猫儿竹下乘凉,全无暑气; 蝴蝶花间向日,更有风来。 “暑”谐“鼠”,“风”谐“蜂”
谐音联
6、披衣靸鞋而走,急事急事; 弃甲曳兵而走,常输常输。 兵部尚书夏元吉、给事中周大有戏对。“急事”谐“给事”,“常输”谐“尚书”
谐音联
7、解衣脱冕而行,舍人给事; 弃甲曳兵而走,宣抚尚书。 赵九龄对张焘。“给事”谐“急事”,“尚书”谐“常输”
谐音联
8、木屐为鞋,足下果然无履; 椰瓢作盏,尊前委的不钟。 明胡唯庸、袁柳庄戏对。“无履”谐“无礼”,“不钟”谐“不忠”
带谐音的古诗 竹枝词 刘禹锡 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无题 李商隐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晓镜但。
谐音联
9、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 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 文征明对徐祯卿。“假岛”谐“贾岛”,“斑彪”谐“班彪”
谐音联
10、雨打儒冠,好似盛油木杓; 雪飘僧顶,犹如舂粉擂槌。 尤秀才对雷和尚。“油”谐“尤”,“擂”谐“雷”
谐音联
11、刘伶饮尽不留零, 贾岛醉来非假倒。 “留零”谐“刘伶”,“假倒”谐“贾岛”
谐音联
12、师姑田上担禾上 (和尚)美女堂前抱绣裁 (秀才)
谐音联
13、孔子生于舟 (周) 未;光舞 (武) 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谐音联
14、灯笼笼灯,纸 (枳) 壳原来只防风
谐音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 (夏)
谐音联
15、莲 (连) 子心中苦 梨 (离) 儿腹内酸 --金圣叹
谐音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谐音联
16、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内江三元塔楹联)
谐音联
17、孔明 (诸葛亮) 江围 (姜维) 旅步 ,(吕布) 槽巢 (曹操) 关羽 张飞
谐音联
18、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谐音联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
谐音联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三国人物: 鲁肃,攀哙,狄青,萧何
图文均来自网络
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如下:一、《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就像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