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作为老百姓口中流传的“至理名言”,俗语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看法,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而且还蕴含着人生道理。生活中所接触的俗语比较多,“有福同百享,有难同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都为人们生活和发展指引了方向。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就是非常贴近人们生活的一句俗语。很多时候善意应该有一定局限性,如果对所有人都会毫无保留,献出自己的爱心和感情,就会陷入爱心泛滥的陷阱。有些人看起来很可怜,但他们做出的事情却令人非常愤慨,这种前提下就不值得人可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下一句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之所以后半句很少人知道,是因为大家听前一句听的最多,所以印象也就越深刻。“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之人普遍都有。
一、生活不如意也许是假象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人看起来过得非常不如意,可怜之人可恨之处完整句子,可能会穷困潦倒或吃上顿没下顿。大多数都是由于自己不争气,或者过度懒惰造成的结果。如此窘迫的生活状态都是咎由自取,曾经做过让人愤恨的事情,才演变成如此的困境。
1.有些可怜也许是一种错觉
人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动物,是由于有高于动物的智慧和情感。每个人都会怜悯或同情弱者,走在大街上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都会出于同情心在他的面前放几枚硬币。但是却不知道这种境遇的原因,也许这份同情心就被欺骗。
2. 有些“可怜”是不良行为的结果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为了让贵族权力回到自己手中,就刻意纵容自己弟弟的行为。因为有哥哥为他撑腰,在郑庄公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导致他的弟弟共叔段做事情有恃无恐,经常做一些让人愤慨、并且离经叛道的事情,最后郑庄公“顺应民意”夺了他的权利。
人们看到流浪在外的共叔段,都觉得他非常可怜,作为一位皇亲国戚,既没有权力又没有仆人,一个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他的结局却没人同情,曾经做过太多偏执和肆意妄为的事情,所以最终导致众叛亲离无人可怜。
二、世间之事,有因必有果
世间很多事情都有因果循环。曾经做过伤害家人和朋友的事情,最后也会被亲人所抛弃;曾经吃喝嫖赌、不务正业,最后也会变得穷困潦倒;有的人不珍惜自己的幸福家庭,经常虐待和毒打妻子儿女,最终也会妻离子散、众叛亲离。
1. 做人要有优良品德
下一句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是出自民间,接“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之后,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人都是复杂多面的,生活亦然,有的时候,你可以主宰生活,有。
有的人“可怜”是由于机遇造成的,虽然一直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一直没有好的机遇。这种情况会造成经济负担,导致精神压力明显增大。只能说明他还需要生活的磨砺,也许“雪中送炭”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2.救急不救穷
有的人看起来非常可怜,但我们却不能因一时心软,而不断地给予钱财和食品。如果不能凭借古人努力积累财富,只想着亲戚朋友来救助,这样的人不值得可怜。贫穷是懒惰造成的必然结果,若是遇到这种“可怜人”,希望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结 语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看似不近人情,然而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现代社会经济发达机会也有很多,大多数人也都有思想和文化。靠自己的努力赚钱并提高生活质量并不难,但是有的人做事喜欢投机取巧,这种可怜之人根本不值得同情。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下一句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你认为可怜的人一定有让人觉得可恨的地方,很多人遇到点事情不积极进取,而是一直抱怨,见到一个人就不停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