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十四行诗,唐诗宋词元曲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文学的境界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程序,大体的情形,是所谓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朝,我认为是对联,尤其像中兴名将曾国藩、左宗棠这班人把对联发展到了最高点。我们中国几千年

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文学的境界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程序,大体的情形,是所谓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朝,我认为是对联,尤其像中兴名将曾国藩、左宗棠这班人把对联发展到了最高点。我们中国几千年文学形态的演变,唐诗宋词元曲,大概是如此。,

今天中午有位学者,谈到很多人写作的东西,他说过去看了一些作品,马马虎虎过得去,还不注意。现在看一些作品可难了。他这话是真的。有些人有文学家的天才,随便写几句,从笔调上一看,就知道他在文学上一定会有成就;也有的人力学一辈子,也不能变成文学家。虽然写文章写得蛮好,但是他到不了那个程度,怎么下工夫都无法突破他们自己的那一个极限,他的文章始终只是一个科学家的文章。所以看科学的书,没有办法看得有趣味。我曾经对学生说,你教化学的,如配合文学手法来教,会比较成功。科学本身很枯燥,所以最好把它讲得有趣味,比如对一个公式,先不要讲公式,讲别的有趣的;最后再说明这个有趣的事,跟某一公式的原理是一样的,听的人就可以贯通。结果有几个学生用这个方法教,的确很成功。但现在中国文学正在剧变当中,还找不出一个法则来。

十四行诗,唐诗,元曲,宋词中元曲是戏曲里的,不属于诗歌。

唐诗宋词元曲十四行诗

至于诗,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人不是在小学(不是现代的小学)就开始学诗的。每一个人都会作诗,不过是不是一个诗人,是另一个问题。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对诗的教育这样重视,这是个大问题。下面第二篇《为政》里就有一个要点,说明这个道理。一般人通常认为,作诗就是无病呻吟,变成诗匠。从前也有人打趣这种诗,所谓“关门闭户掩柴扉”,关门就是闭户,闭户也是关门,掩柴扉还是关门。平仄很对,韵脚也对,但是把它凑拢来,一点道理都没有。这就是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学,实在有问题,都变成“关门闭户掩柴扉”了。过去还有一个笑话,在几十年前,有一种所谓“厕所文学”。在江南一带,像茶馆等公共场所的墙上,乱七八糟的字句,写得很多。这些字句,无以名之,有人就称它为“厕所文学”。有人看了这些文字,实在看不下去了,也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文学的末流。原句是:“从来未识诗人面,今识诗人丈八长,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这是当时批评“厕所文学”的滑稽之作,像这类衰败的情形,我们现在看来很平常,但当时却很严重。所以当年国父不得不提倡革命。那时文学、文化的问题,是非常严重。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衰败的东西太多了!像这一类含义的笑话,实在太多。所以后来“五四运动”的时候,要打倒旧文化,固然打错了,可是这个错误的实在,也不能完全由当时动手打的人担负起来。这个错误是在那个时代,历史的包袱给他们的压力而造成的。

这首诗不是典型的抑扬格,第一行是扬抑格,第九行第十行第一音步却是抑扬格,写的土不土洋不洋,实是失败之作,正如英文没有办法完美翻译唐诗宋词一样,用中文写十四行诗抑扬格也是蹩脚的 。

所以诗的目的,并不是专搞文学,其中所含的道理非常重要。关于诗的文化,读了诗,并不是教你变成一个酸溜溜的书呆子,一定要“告诸往而知来者”。岂但作诗,我们读历史也是一样,我们为什么读历史?现在大学里的历史系、历史研究所的研读历史,虽然拿到好成绩,但对作人做事,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们中国人过去读历史,主张要学以致用,它的精神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懂了过去就要知道未来,这也就是诗的精神。

“小二,来杯寂寞。”“对不起!客官,本店只剩下空虚了。”“那来杯开心。”“不好意思!客官,卖完了,要不在给您来杯平时您经常喝的孤独?”“不用了,我都喝了五年那玩意了,今天想换个口味。那快乐也没有么?

唐诗宋词元曲十四行诗

爱上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加入我们 ——作为一个标题党,我很内疚

上一篇 2023年05月21 14:53
下一篇 2023年05月25 21:06

相关推荐

  • 乱花渐欲迷人眼下一句是什么,乱花渐欲迷人眼押韵下一句

    相对于南方早早绽放的“春韵”,滨海荣成的春天总有些羞涩,姗姗来迟。清明过后,荣成的春色愈浓。眼下,荣成街头、道路、公园、绿地、小区等各色鲜花逐渐吐艳,各类色彩映入眼帘,更有诗情画意在心头。“春色满城关

    2023年04月10 272
  • 燕子诗句,燕子诗句

    燕属候鸟,燕子诗句,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2023年04月18 257
  • 元曲三首人教,元曲小唱三首艺术歌曲分别是什么

    2月25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官网针对网友提出的“新版语文教科书删掉了课文《陈涉世家》”一事进行回应,称陈胜、吴广起义是初中历史必须讲述的内容,为避免重复,又考虑到《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023年04月17 304
  • 壮志凌云下一句,壮志凌云入九霄下一句

    ——访青年艺术家周末作为军旅画家的周末,面对当代艺术多元的文化生态,她既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又是一个有着充分准备的参与者。周末成长于一个既是军人世家也是艺术世家的家庭,自小的耳濡目染,使她对军队有着别

    2023年05月18 282
  • 苏州有关的诗句,描写苏州最有代表古诗词

    描写苏州最有代表古诗词,苏州自古繁华,而姑苏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苏州是一座诗歌的城市,从古到今,有大量吟咏苏州的诗歌。下面整理了20句关于苏州的诗句。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

    2023年05月04 213
  • 鸟鸣涧古诗的意思,鸟鸣涧的注释和诗意

    王维青年时代,曾在江南一带游历。有一年的春天,好友皇甫岳邀请他去云溪别墅做客,王维欣然前往。五云溪一带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王维诗兴大发,写下了一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其中第一首,名叫《鸟鸣涧》。

    2023年05月30 264
  •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一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又一村

    陆游在他的《游山西村》一诗中,为后人留下了千古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错,人生之路混混沌沌,难保每一步都迈的正确,行的坚定。很多时候,陷入进退两难地境地,左顾右盼不得其解,而恰恰是一

    2023年05月08 288
  • 唐诗宋词元曲各一句,唐诗宋词元曲

    折桂令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2023年04月20 263
  • 关于东风的诗句,含有东风的诗句100首

    柳在诗词中,代表着离情别意。古人在送别时,会折柳相赠。含有东风的诗句100首,当春天来临时,柳条抽芽,点点青翠,喻示着春天的到来,而那随风飘荡的柳条,又何尝不是离人的点点思念呢。40首柳的诗词,其中,

    2023年04月24 271
  • 贵人多忘事下一句,贵人多忘事换个说法

    我们知道得实在是太多了,而这其中的一大部分无聊且害处极大。贵人多忘事换个说法,人是一架神秘的记忆机器,感受力非常奇特。比如有时候看一部作品,某些部分因为是很长的自然景物描写,也就略过去不看了——它们与

    2023年06月01 258
  • 表达哀思的诗句,哀思寄语8个字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不仅源于万物此时清洁明净,也源于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西汉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

    2023年05月20 227
  • 前度刘郎今又来全诗,前度刘郎的典故

    刘禹锡(772-842),前度刘郎的典故,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

    2023年04月23 21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