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废除科举制元曲,元朝科举制被废除了吗

元代,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执掌政权的朝代。这个朝代在历史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今天咱们不谈政治,只讲文化。元代很短,但文化的话题不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涌现了一种辉煌的文化。这迟到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戏

元代,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执掌政权的朝代。这个朝代在历史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今天咱们不谈政治,只讲文化。

元朝废除科举制元曲

元代很短,但文化的话题不少。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涌现了一种辉煌的文化。这迟到的文化,就是中国的戏剧。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式的文化表现形式,其中元曲就是“迟到的文化”的具体的表现形式。

元曲的出现相对于世界戏剧史的发展进程实在是太迟了,这一迟多长?一千多年。

因此当元曲出现时,就像一种长久失落会引起强力反弹一样,中国的戏剧文化达到了顶峰。按照王国维先生的说法,元曲已经进入了世界坐标,而且毫无愧色。

中国文化史上又增添了一些名字,例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如果再往下追溯,等到明清两代,还有汤显祖、孔尚任、洪昇等一众戏曲学家。

在元代长期废除科举制度,广大士子没有出路,壮志难酬。马致远《拨不断》就是这样一首叹世之作。开头三句给人一种厚重的压抑之感: 可叹那些寒儒白白地读了许多书。刻苦读书又有何用? 由于元代长期废除科举制度,使得寒儒。

宋代灭亡后,蒙古人的马队占领全国。新的统治者不谙汉文,不喜汉人典籍,却喜欢观赏歌舞表演和小品表演。上行下效,戏剧的产生有了观众基础。

再则,戏剧本身不同于唐诗、宋词,它的内容必须包含比较激烈的矛盾对立和情节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戏剧的必要条件。

遗憾的是元代以前,君子要求“温良恭俭让”,要求“以和为贵”。这从根本上与戏剧是背道而驰的,它贬斥了戏剧冲突。而当冲突发生时,君子需要“中庸”、“节制”、“互敬”的方法解决冲突,这显然又和戏剧冲突所需要的尖锐、紧张分道扬镳。

元朝没有废除科举制度,停考了几次皇庆二年,元仁宗下诏书恢复科举,同时规定将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就此成为了元朝的官员,明清时代则更进一步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

而在元代,所有的君子秩序统统被打乱,新的统治者也不恭行儒家的礼仪。在蒙古政权残暴的统治下,在黑暗、混乱的年月中,民间劳苦阶层的生活水生火热,相对应的权贵阶层却奢侈腐朽。这种明显的两极分化造成的社会尖锐矛盾,元朝科举制被废除了吗,如果放在元代以前,文化君子们好采用唐诗、宋词等形式在政治上对朝廷针砭时弊,以期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可是在元代的统治者看来这些诗词是既看不懂也不需要在乎的文化君子们的“牢骚话”。因此,元代的文人们亟需找到一种文学形式既能满足通俗易懂的需求,又能深入浅出的揭示这个病态社会的症结。

元朝贵族

元曲的表现形式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既可以在剧中制造强烈冲突,将观众带入其中;又辅以精炼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观众看了就明白表演的内容。

这种表现形式势必会在观众中引起共鸣。而这种共鸣来自于创作者对时代痛点的把握,来自于创作者对朝廷黑暗腐朽的唾弃,也来自于创作者对民间生活细节的熟悉。

这些谦谦君子们通过含蓄而婉转的表达,或通过隐喻;或通过借古讽今,以期自己的政治主张能被重用。这是主人翁的情怀,灵魂的深处他们是认可自己文人身份的,是认可自己的朝廷的。这是“根”的文化。

辛弃疾

元朝废除科举制元曲

而元曲的这些成功作者和他们不一样。

元朝废止了科举制度,从源头上切断了文人们和这个新的朝廷沟通交流的渠道,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化人缺少了施展抱负的平台。

生活上更达不到元代之前的那些文人政客们达到的人生巅峰。

他们这群人只能苦寻出路,一部分有才情的人混迹于越来越火热的表演团体中,为他们打造话本维持生活。

并且他们也并没有高看自己,也当自己是顽童、泼皮。以泼皮的身份来对付流氓,门当户对,旗鼓相当。

除了元曲,元杂剧也是元朝特别优秀的文化艺术。在元代以前,中国是没有戏剧的。元代之前的古人,平常可以写写诗做做词,但绝没有机会看戏。 元杂剧 为什么戏剧是在元代产生?原因其实很意外,就是元朝停止了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

关汉卿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

不过,他的观点是有些相反,即元曲的兴盛,并非元廷“以曲取士”所致,而是冷落元曲所致。他的解释是:因为元廷不重视科举,甚至废除了科举,使得大批文士一腔才情无处安放,只得尽数倾泻于元曲创作上,才使元曲&。

这是关汉卿的生命告示。他是元代戏剧学家的代表。他落拓不羁、口无遮拦,却蕴藏惊世才华。他就是要用夸张的话语、不留余地的表达方式向沉疴腐朽的黑暗宣战,他抨击的是整个无赖的王朝。

你看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为什么能够感天动地?

一个民间底层只知平静度日的柔弱女子,没有任何理由就遭到迫害,滑稽的是这种迫害完全没有逻辑和动机,而这种迫害却真实发生了。以至于面对死刑时窦娥居然连一个“加害者”都找不到,只能责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整部剧作就是在荒唐的氛围下进行,荒唐的张驴儿父子,要以“父子”娶“婆媳”;荒唐的赛卢医,太医出生,不知医死了多少人,何尝怕人告发;

窦娥冤

你再看他的《救风尘》。妓女宋引章嫁给了花花公子官二代周舍,本以为“一脚踏进富贵窝,此生再不愁钱财”。谁成想,婚后的宋引章是受尽了虐待还不能脱身。她把婚姻苦闷向同是妓女的好姐妹倾诉。赵盼儿用风月手段勾引作弄周舍,最后骗得了“休书”解救了宋引章。

是在元朝被废除。在中国,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唐朝 ,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

救风尘

这就是戏剧的魅力。就像低到尘埃里开出的花儿一样,虽然根植于底层民间文化,但难掩光华。

因此,戏剧在后来的地位越来越高。连最有文化等级的君子们,也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仅元代的《窦娥冤》、《西厢记》《赵氏孤儿》就已经让大批文人们自叹弗如了。

戏剧在中国完全站稳了脚跟。

上一篇 2023年05月01 00:24
下一篇 2023年05月19 08:55

相关推荐

  • 臀部过肩下一句是什么,使命在肩下一句是什么

    “一菲,你干嘛大老远的带着他们跑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带着你们一起去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啊。你放心,全部费用都算在我的身上。”司马南是学校里的体育老师,也是一个富二代,因为一次在酒吧里

    2023年05月24 252
  • 永远到底有多远下一句话,永远到底有多远

    陈昂,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2015年因《漫天飞雪的日子》一诗走红,永远到底有多远,诗句“漫天飞雪的日子/一定要约喜欢的人/出来走走……一不小心就手牵手/走到了白头”网络点击量高达2亿次。2018

    2023年05月13 238
  • 与朋友交下一句是什么,二年级与朋友交下一句是什么

    女性必修课:《陈昌文解读论语》第八集。论语:修身、齐家、老板管理学、亲子教育。人生最重要的读书与交朋友。昨天我们讲到了交朋友有三个要素。有了这三个要素就是现实当中的朋友。其实这3个要素也是公司招聘核心

    2023年04月30 259
  • 上赶着不是买卖下一句,感情中上赶着不是买卖

    这句农村老俗话在威海颇为流行。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意思,只是模糊地认为是“不要无缘无故地去讨好别人”的意思。这句话其实有丰富的内涵,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正确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营生”的

    2023年05月23 225
  • 形容老朋友相聚的诗句,朋友几十年相聚诗句

    在人世间,总有离别与相聚。我们始终相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在诗人的世界里,亦是如此。诗人们与友人重逢,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

    2023年05月29 254
  • 少年郎诗句,少年富有朝气的诗句

    一说起白先勇先生,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一直让人津津乐道的情感问题,还是他直击人心的文字,又或者是他在文学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白先勇先生十分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红学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研究。他

    2023年05月19 238
  • 蝴蝶诗句,描写蝴蝶的古诗

    -1-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南北朝:刘孝绰《咏素蝶诗》-2-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只知防皓露,不

    2023年05月10 268
  • 元曲中的冬景,元曲中的俗曲

    冬景冬雪,不仅唐诗宋词里有,元曲里也有。可那个冬,不单单是白雪飘飘,晶莹剔透,也会有苍凉寒冷。或许,写满喜怒哀乐的冬,才是真实的,犹如元曲里的冬。寿阳曲·江天暮雪【元】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

    2023年04月18 298
  • 关于山茶花的诗句,山茶花的唯美诗句

    -1-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唐代:贯休《山茶花》-2-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1、咏山茶花瑟瑟寒风剪剪催,几枝花发水云隈。淡妆写出无双品,芳信传来

    2023年05月15 270
  • 老来得子下一句,老来得子谚语

    2008年7月25日,王刚的第三任妻子郑艳东在北京诞下一个健康男婴。这时王刚已是60岁的花甲之年,看着儿子的脸型、耳朵轮廓、眼睛酷似自己,他忍不住落泪了。11月5日,丁丁满一百天,王刚和郑艳东宴请亲朋

    2023年05月03 242
  • 恐惊天上人是哪首诗,唐诗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是诗人寻幽揽胜夜宿深山中的一间寺庙时,见到身边奇景有感而发之作。全诗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唐诗恐惊天上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

    2023年05月08 238
  • 并怡然自乐上一句,并怡然自乐前半句

    提起陶渊明,很多人率先想到的应该是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他是中国山水隐逸派的开山祖师,他所描绘的“桃花源”成了后世无数文人争相追求的精神乐土。并怡然自乐前半句,但我今天要说他的这首诗,很

    2023年05月10 2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