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研究性课题,研究性课题题目

《录鬼簿校订》新近由中华书局刊行的《录鬼簿校订》(2021年7月版)是作者在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校订录鬼簿三种》基础上,重加校订而成。新著沿用原本体例,重校为之增色。前有长篇《前言》,深入讨论钟

《录鬼簿校订》

新近由中华书局刊行的《录鬼簿校订》(2021年7月版)是作者在1991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校订录鬼簿三种》基础上,重加校订而成。新著沿用原本体例,重校为之增色。前有长篇《前言》,深入讨论钟嗣成及《录鬼簿》相关问题,主体部分是《录鬼簿》简本、繁本、增补本及《录鬼簿续编》的校订,后附《题跋辑录》《书目著录》《资料汇编》《版本叙录》《钟嗣成年谱》等。就《录鬼簿》的研读与使用说,可称一册在手,别无所求。我觉得,王钢先生的《录鬼簿校订》,自创体例,解决了《录鬼簿》的校勘难题;考证史实,厘清相关史事且修正了某些相沿已久的文学史成说;所涉文献,不仅竭泽而渔,而且大海捞针,据以正讹订误补缺,最大限度地恢复《录鬼簿》各系统版本原貌。

元曲校勘体例论

盐谷温元曲研究的开创性还体现在,他采用了近代的方法和视角。这使他的研究脱离了江户时代和明治前期的传统“汉学”,进入了近代“中国学”的层面。这种近代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将元曲纯粹地作为一种外国文。

元曲研究性课题

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辉煌时期,《录鬼簿》是研究元代戏曲最重要的史料文献。原书曾经撰者反复修订,在明清两代多次传抄、刊印,在传抄刊印及流传过程中,不断被改动,由此形成了多种版本。这众多版本大致可归为两个系统,研究性课题题目,其一是明抄《说集》本与孟称舜校刻本,不分卷。其二是清初尤贞起抄本、暖红室汇刻传奇本、曹楝亭刻本,分上下卷。不同版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校勘整理极为困难。1931年8月,郑振铎与赵万里南下宁波访书,此行的一大收获是发现了《录鬼簿》天一阁藏蓝格抄本,此本曾经明人贾仲明增补,是以上两个系统之外的第三个系统。天一阁蓝格抄本的发现,是戏曲文献的重大收获,但同时也使得《录鬼簿》的整理更加复杂。面对如此复杂而差异极大的版本情况,如何合三个系统版本文献信息为一,整理出一个完整、准确、精良的版本,成了古籍整理的一大难题。在王钢《校订录鬼簿三种》出版前后,人们做过不同的尝试,老实说,都不理想。因为三个系统版本之间的差异,远远超出一般理解的版本之别,给人的感觉好像各是一部书。上世纪90年代,邓绍基先生发表了一系列元杂剧“校读”文章。我请教先生,为什么不叫校勘。先生说:元杂剧版本差别太大,没法校勘。这话同样适用于《录鬼簿》——不同系统版本之间差异太大,不能互校。

清康熙四十五年曹寅刻《楝亭藏书十二种》本

天一阁蓝格抄本发现以后,出版过多种《录鬼簿》整理本。较受关注的,有马廉《录鬼簿新校注》本和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录鬼簿》(外四种)本。马廉《录鬼簿新校注》(初版1936年刊发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十卷第一号至第五号),以天一阁蓝格抄本《录鬼簿》及续编为底本,以孟称舜刊本、曹楝亭刊本、暖红室本、王国维校注本等为校本,同时参照了《今乐考证》《曲录》。《录鬼簿》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以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所藏至德周氏传抄天一阁旧藏明写本为底本,以马廉校注本“校正传抄本”,并出校记。该书同时还将孟称舜刊本、曹楝亭刊本及校勘记作为附录。这两种整理本,都受到后人批评,如《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录鬼簿提要》就说:“整理出来的却是贾仲明增补本的《录鬼簿》,而不是钟嗣成《录鬼簿》原著的面目”,“使人不免有本末倒置的感觉”。另两种比较重要的校本,是《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和《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唐宋元编》,黄山书社2006年出版)。《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所收本显然要着意解决不同版本内容混淆问题,用曹楝亭本为底本,贾仲明增补的内容,全部写在校勘记中,这样确实避免了原书与贾仲明增补内容的混淆,有心人也能看到增补的内容。但全书校勘记1335条,增补内容混在文字校勘中,不是特别用心的读者,恐怕未必注意到这些重要的信息。《历代曲话汇编》就批评说:“贾仲明增补的内容也常为研究者所引用,而以前的校注本只是在注文中加以说明,不明显。”《历代曲话汇编》可以说是采用了与《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反向的处理。它也以曹楝亭为底本,“为方便研究者阅读使用,特将天一阁本贾仲明增补的[凌波仙]吊词与剧目增列于原本正文中,并加以说明,既保持了锺氏原本的面貌,又增加了贾氏所增补的内容”。整理者的用心很好,追求的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只是读者和使用者未必都如此细心。从排版上看不出锺氏原书与贾氏增补内容的区别,偶不小心,没有细看卷末校记,就会误把贾氏增补内容当做锺氏原书材料使用。

看了各种处理方案后,再看王钢先生的整理,一目了然。各本面貌,清晰可见。既避免了不同版本之间的混淆,特别是锺氏原书与贾氏增补的混淆,又不至于漏落重要文献信息。使用王钢校订本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绝不会把贾仲明补写的吊词误作钟嗣成吊词。当然,这种处理也非纯利无弊。比如有些文献重复。在没有百分之百理想方案的前提下,两弊相较取其小,两利相较取其大。利弊相较,王钢的方案是相对最佳方案。上世纪90年代,王钢的《校订录鬼簿三种》出版,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得到相关专家的高度肯定,荣获1988-1991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曲学前辈王季思先生在《谈谈〈录鬼簿〉》一文中,特意提到这一校本(《玉轮轩戏曲新论》,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著名学者刘世德所著《夜话三国》说:《录鬼簿》的“版本系统,有简本,繁本,增补本之分”(《夜话三国》,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特别注明:“这采用了王钢同志的意见,请参阅他的《校订录鬼簿三种》。”(同书第5页)

新校本由中华书局推出,坚持独特体例,校勘后出更精。由于当今获取文献的便利,三十年前百折千回无处寻觅的文献,而今瞬间可得,由此解决了在当时难以解决的难题。就校勘整理的专业、精审、适用论,说新校本是一个权威性整理本,并不过分。

厘清史事,修正成说

我的同事、学者李剑国先生以乾嘉之学治小说,成就斐然。王钢先生则以乾嘉之学治戏曲,为学界瞩目。他的《录鬼簿校订》,做的是两项功课:校正文字,考订史实。这两方面,都显示出深厚的修养和扎实的功力。通过细致考订,厘清了若干史实,修正了文学史上长期被视为定论的某些成说。

有关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性课题的设计方案及学生作品简介 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调研一、教学目的1.纪念二战暨抗战胜利60周年(“为了明天”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2.贯彻新课标教学。

元代曲家地位低下,一直是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但曲家的社会地位,是难以一概而论的。王钢先生通过深细考察,做了很有说服力论证。《录鬼簿》著录曲家分七类:

1. 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

2. 方今名公。

元曲研究性课题

3.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

4. 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

5. 已死才人不相知者。

6. 方今才人相知者。

7. 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

明孟稱舜刻《古今名剧合选》附刻本

白朴画像

关于20世纪的元曲研究史,一般认为1908年王国维的《曲录》刊行为元曲研究之开端。人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年,马一浮先生从谢无量处得《录鬼簿》一书,抄录一本并作长篇《录鬼簿跋》。据此跋,又知马一浮此前三年已读《元曲选》、朱权《太和正音谱》(涵虚子《词品》)等大量元曲作品及曲学文献。依据相关文献,王钢认为:“对于近代曲学肇始,研究者大都忽略了一位先驱:浙江马一浮先生。这次发现,早于王国维数年,马先生即开始研究元曲,他应该是最早以近代眼光,以《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为依据,考订元曲的学者,其《跋录鬼簿》,是最早的一篇很有份量的文章。”应该说,这是20世纪元曲研究史的一大收获。

有志校勘四十年

其一,版本方面,找到了现存的全部版本。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台湾傅斯年图书馆藏康熙间尤贞起抄本。往年大陆的《录鬼簿》校勘,都以不得亲见尤贞起抄本原书为遗憾。《校订录鬼簿三种》用国家图书馆藏影抄尤贞起本为繁本底本,这次改用尤贞起抄本原本。旧校未得寓目而本次亲见者,还有嘉庆间戴光曾抄本,日本东洋文库藏光绪间王国维抄本。本次还有新发现之南京图书馆藏玉海堂抄本、《钱塘县志补》节抄本、上海图书馆藏罗振常过录批校本、国家图书馆藏傅增湘批校本等。不仅校正了一些文字,还纠正了学界的某些认识:如王国维一直称他的抄本是抄自一部万历(或明季)抄本,后人皆袭其说。王钢见到嘉庆间戴光曾抄本,知王国维所谓明抄,实即戴抄本,此本中夹有王国维过录时留下的两张手批纸条。王钢审鉴其书,订正此误。

1、《对传统伦理和全贞全孝的推崇与彰显——对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形象的重新认识》,高进旗,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2、《试论杨玉环形象在文人作品中的嬗变》,邓光泉,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年01期 3、《对“。

清康熙四十六年尤贞起抄本

新发现的版本,其中一些为后出之本所据,由此得知,一些传本的异文,乃是传抄缮误。如王国维抄本以及后来整理的《王国维遗书》所收本的一些异文,实是王国维抄录戴本时的缮误,戴本原不误。暖红室刻本的一些异文,是玉海堂本(抄自曹本)抄录时缮误。如费唐臣之名暖红室本作“费庚臣”,过去认为有歧说,实则为玉海堂误抄。此类情况不少。

其二,校勘方面,一些校记增加了新的证据或新见资料。如张可久名“久可”,引用了桐庐桐君山张久可自题的摩崖石刻,署“四明张久可”,此为最有力证据。此石刻上世纪80年代桐庐地方文献如《桐庐文史资料》曾有提及,但因是内部出版,流传不广,未引起学界注意。这次王钢专程前去拍照。又如白朴小传:“赠嘉议大夫,太常大卿。”“太常大卿”原作“掌礼仪院太卿”,王钢据元代官制校正。此类细处见功夫的考证校订例子尚多,如考订《杨彦华传》(名贲,滁阳宦族)的“以明经擢濮阳令”之误:“‘濮阳令’当误。案洪武辛巳即建文三年,濮阳原为开州属县,亦州治所在,洪武二年四月并入州(《明太祖实录》)。《康熙滁州志》卷二十二谓贲荐授大名令。大名县附郭,与开州并属大名府,盖以地理相近,遂传闻至误。”同为《杨彦华传》的“举皆右让”“右”原作“古”,据《礼部志稿》等文献校正。

《录鬼簿》及《续编》所记曲家,字号、籍里多失载,王钢凭借现代化手段,如大海捞针般寻找文献,决疑补缺,多有贡献。如高克礼(高敬臣)的里籍家世,据元人黄溍《济南高氏先茔碑》及《元史·地理志》考证厘清。还有金尧臣,王钢据《续录鬼簿》“淮东人,居吴门,左司郎中”的简单记载,以“淮东”“吴门”“左司”三个关键词查找对应人物,大胆推测其为余尧臣,进而考述其生平。余尧臣,诗人,与高启同为吴中“北郭十友”之一。只是或言余尧臣为永嘉人。徐孟曾则据《康熙江南通志》《万历武进县志》等考得其生平大略。凡此之类,可见王钢先生校订用功之深,也说明现代手段在古籍整理中应用之效。

其三,校订中引用之书,三十年前初校时为条件所限,用了当时可找到的版本。重校则都尽量换用善本。如《资料汇编》引元许善胜《中州启札序》,国家图书馆藏抄本《中州启札》脱去序文,旧版从《爱日精庐藏书志》引,后又见南京图书馆藏爱日精庐钞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清劳权钞本,文字皆有异,最终辗转得见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元刻本,序为抄配,照元版摹写,字为草书,不易辨,故后世传抄者多生误,本次得以校订。再如陈撰《玉几山房听雨录》,原用《古学汇刊》本,其“胡正臣”之名作“正居”,“鲍天祐”之字作“天祜”,是陈氏所见《录鬼簿》原文不同,还是《听雨录》刊本有误?新版查阅了南京图书馆藏稿本,方知原稿不误,乃传抄刊刻致误。

其四,进一步丰富了附录。《钟嗣成年谱》中,增加了曲家在杭州的事迹系年,可使人们对钟氏和《录鬼簿》的背景,有更多了解。这部分吸收了近些年学界不少新成果,增加了大量信息。也有王钢考证所得,如元成宗大德八年下所述追封伯颜事,涉及在杭刊刻刘敏中《平宋实录》,此书有邓錡序,序署“大德甲辰秋七月朔玉宾子邓錡”,得知邓錡即曲家邓玉宾,进而考得邓玉宾生平。此前对于邓玉宾几乎一无所知,仅凭《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称其为“邓玉宾同知”,又按《录鬼簿》中排列位置,参照前后人物,推测其生活年代。今据文献,知其为道士,道号玉宾子,由宋入元,推测曾任道观同知宫事。《题跋辑录》《资料汇编》也都增添了不少资料。其中新辑入的王国维语,依据王国维不同时期的多种手稿,可以看出静庵先生不同时期对《录鬼簿》的不同认知。

读《录鬼簿校订》,感觉是一部用心之作,也是一部用情之作。近年来,王钢先生寄居杭州,与当年居杭之钟嗣成,隔千年而以心会心,用情感情。校《录鬼簿》,因而得地利之便。徜徉湖山,寻访旧迹,摩挲文物,尚友古人。我读王钢《中原文献整理史稿》后记,俨然有钟嗣成《录鬼簿自序》情味,可见其心已与锺氏相通。我想,学者葆有灵心,成果才富有灵性。

▲点书影进入京东购买本书

《录鬼簿校订》

[元]钟嗣成 撰 [明]佚名 续 王钢 校订

繁体竖排

52.00元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前言

凡例

简本录鬼簿

请大家跟随我们组的研究课题,来一起重温这历史长河中的最辉煌的回忆。我们的研究成果就是这些。希望大家能够在创新的基础上,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加更突出的一抹颜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

录鬼簿

简本录鬼簿校勘记

繁本录鬼簿

理论性研究报告没有实证研究过程,因此对研究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 论文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为论题,即真实性将被验证(论证)的命题、观点。论题的主要来源就是研究课题提出的假设及。

新编录鬼簿卷上

新编录鬼簿卷下

繁本录鬼簿校勘记

增补本录鬼簿

录鬼簿卷上

录鬼簿卷下

录鬼簿续编

增补本录鬼簿校勘记

附录

题跋辑录

书目著录

资料汇编

版本叙录

元曲研究性课题

钟嗣成年谱

引用书目

【赠校订者王钢先生签名笺纸一枚】《录鬼簿校订》--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

上一篇 2023年04月19 21:58
下一篇 2023年05月13 12:30

相关推荐

  • 关于雨夜心情的诗句,关于夜雨的诗句和抒发的情感

    诗人笔下的雨是多情的,你知道那些有关雨唯美的诗词?《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这里把

    2023年05月19 276
  • 偷得浮生半日闲上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闲,坐看云卷云舒

    偶尔看到一首佳句,“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首唐诗出自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闲,坐看云卷云舒,看来从古至今,人们的心情都会有意气消沉,无聊失落

    2023年06月01 232
  • 读书的诗句或名言,勉励读书的诗句或名言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颜真卿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要读书?下面这10首诗词告诉你

    2023年04月24 215
  • 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明清小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口诀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体裁:表格:文学体裁简释代表作内容或摘录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311篇。分《风》:各地民歌《雅》:周国都附近的正声雅乐《颂》:宗庙祭祀之诗歌《国

    2023年04月19 288
  • 画地为牢下一句是什么,最怕的就是自己画地为牢

    说到今夏“网红”运动,飞盘绝对算一个。你,有没有一个长期保持的兴趣爱好呢?‍️‍️‍️‍️‍️‍️无问所得,投入所爱,绝对算一件幸福的事。不少人认可,除去工作和睡眠,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2023年04月21 306
  • 王实甫是元曲的代表作家吗,元曲的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ISBN:978-7-5212-1021-7王实甫不是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

    2023年04月13 293
  • 开字开头的诗句,开字开头七字诗

    料峭早春,迎春花开!一串串金黄色的小花,如璀璨的金星缀满枝头,给草木萧瑟万物沉睡的早春,开字开头七字诗,带来一派盎然的春意。迎春花是春天的使者,“带雪冲寒折嫩黄”,迎春花用自己柔弱的身躯绽放春的希望。

    2023年04月16 310
  • 寸有所长的上一句,寸有所长的下一句

    问问自已:日已过,悟到什么?年已尽,又得到什么?人生如戏,您扮演什么角色;戏如人生,寸有所长的下一句,您正在演什么戏?!只想未来如何,不想现在如何,是痴人;只想现在如何,不信未来如何,是愚人。凡事皆是

    2023年05月18 299
  • 赞美鸡的诗句精品,宣传辣子鸡的顺口溜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同学,在7岁的时候,见到一群鹅,然后写了一首五言古诗《咏鹅》,一下就火了。《咏鹅》原诗如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蓝天、白鹅、绿水、红掌、清波,颜色饱满,

    2023年05月19 231
  • 体现母爱的诗句,赞美母爱的千古佳句

    小时候,母亲是一棵树,遮风挡雨,让儿女有所依靠;年少时,母亲是一盏灯,指明方向,让儿女健康快乐成长;成年后,母亲是温暖的港湾,只要有她就有家。母亲节,我们要大声说出来:母亲,您辛苦了,我爱你!母亲节到

    2023年05月29 213
  • 西的诗句,带西字优美诗句

    01、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李白《长干行》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2023年04月18 247
  • 墙头马上是昆曲还是元曲,墙头马上元曲

    近日,电视剧《梦华录》热播引发了一系列讨论,相比改编自网文大IP的古装偶像剧,《梦华录》改编自元曲大家关汉卿的《救风尘》,旧瓶装新酒,刻画赵盼儿智勇双全救同伴的“义女”形象。《梦华录》剧照相比刚开播时

    2023年04月19 22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