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元曲博物馆才知道:原来,与汉赋、唐诗、宋词并列的元曲,竟然离我们如此之近——正定,是元曲创作的发源地;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就是在真定(今正定)成就了他的艺术生涯。为了推进元曲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提升正定文化特色品牌影响力,正定县整合开发文化资源,投资260万元建设了这座元曲博物馆,以此展现正定与元曲的渊源以及元曲的文化魅力。
正定元曲博物馆,以“曲韵天成、遗音流响——正定元曲文化陈列”为主题,共分为四个单元,总占地962平米。白朴蜡像、书房模拟造型及其代表作《墙头马上》等,都以直观的表现形式陈列于博物馆内。
建在“马家大院”古宅中的正定元曲博物馆。李立华摄
1.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小唱等。2.曲又称词余。3.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1.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
庭院深深深几许
坐落于正定县城中心地段的马家大院,是正定县城唯一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合院式民居,建于清末民初,宋词元曲属于诗歌吗,元曲博物馆就改建于马家大院。原本,马家大院是一座五进四合院,如今仅存中间三个院落。这个院落,建筑布局严谨,做工考究,系大院主人马兆霖当年请山西省五台县的工人设计施工建造,故结构、造型上具有山西民居的特点。
据《马氏族谱》记载,正定马氏乃三国名将马援之后裔,明代自山西洪洞县迁居真定府(今正定),世代以务农经商为业,到明末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户。马氏历代居住于正定城中心四牌坊一带,马兆霖系第十五代子孙,字徵三,因嗜好习武,人称“武秀才”。他继承父辈家产,先后购置了大量的土地和房屋,这些房屋都集中在正定城内最繁华的大十字街东、南两侧。1933年梁思成先生来正定考察古建筑时,对此也给予了关注。遗憾的是,马氏房产现存较完整者,仅有位于路北的这处“马家大院”,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进四合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灰瓦屋顶。院内,紫藤架、葡萄蔓、荷花缸、兰草池、石桌石凳……古色古香,幽静舒适,逸兴悠远。元曲博物馆建在古宅中,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人文气息,更能彰显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厅内悬挂的“曲牌”。李立华摄
杂剧是一种戏剧表演,以曲唱为主,古人亦称为“元曲”说唱音乐意思为说唱,是指有节奏地说话的特殊唱歌形式。发源于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它以在机械的节奏声的背景下,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诗句为特征。杂剧与说唱音乐不同。
独一无二的“元曲”专题博物馆
尤为令人惊喜的是,元曲博物馆还展出了26件元代瓷枕,枕上文图,多为元散曲小令或元杂剧绣像,而且大都是磁州窑烧制的。瓷枕虽系高仿,文图却是原版,作为当时流行的民间生活用品,元曲内容在瓷枕上如此“风行”,可见元杂剧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这些瓷枕,多为民窑烧制,制作比较随意,字体也多为俗体字,笔误较多,传达的却是纯正的平民思想,市井之声。
博物馆内,还能见到许多老物件,比如堂鼓、唢呐、笙、中阮、板胡、京胡、琵琶等。还特辟一面脸谱墙,供游人趣味拍照。戏曲脸谱,既是一种审美,也有明忠奸别善恶的寄寓。每张脸谱面具背后,都有脸谱主人的名字,让游人在文化体验中获取戏曲知识。
个人感觉,两者就是同一个事物,但从不同角度所给出的称呼。【元曲】主要是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称呼,它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上的高峰,想要突出的是“文字创作“和”特定曲调“这个角度。【元戏剧】。
正定是元杂剧的发祥地,也是元曲文化的繁盛之城。最早的元曲作家元好问在真定安家,并培养了真定的元曲作家群。正定县依托厚重的元曲文化,精心打造的这个“元曲”专题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称得上古城正定一张风雅别致的名片。
白朴在书房创作(蜡像)。李立华摄
墙头马上遥相顾
正定成就了白朴的元曲生涯,在元曲四大家中地位显赫。因此,元曲博物馆为他特辟一个独立展厅。书房内,手提羊毫的白朴,双眉微蹙,似在构思。他的神态超然淡远,有一种敢于担当的自信;他的气质虽清风傲骨,却又不乏平实。
元代的真定极其繁华。《马可·波罗游记》曾夸耀此地是一座“贵城”,几乎可以与南宋杭州并驾齐驱。“豪商大贾并集于此”,一派歌舞升平的城市盛景。一场又一场狂欢火爆的民间歌舞,一个又一个万众欢腾的岁时节日,点燃了白朴的艺术才华,滋养了其民间传统文化根基,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井色彩及生动通俗之美。
2、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它是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发达、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产物,也是我国历史上各种表演艺术,主要是歌舞艺术、说唱艺术、滑稽戏等长期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3、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白朴的《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这首《井底引银瓶》。白诗记述了一出婚姻悲剧: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在 “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位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大致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却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在他笔下,女主人公李千金大胆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白朴的《墙头马上》虽然篇幅不长,只有四折,却完整而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既美好却又有些许波澜的爱情喜剧。这出戏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又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