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古诗词里话新年,一首元曲诉衷肠,三生有幸遇见你。
玉兔迎春送福来,四海升平岁序开。
——贺新年
古诗词里话新年
元旦,古代又称正旦、元日,都是指农历大年初一。西晋周处所著的《风土记》记载:“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说的是农历正月初一要生吞鸡蛋。自西历(阳历)传入我国后,“元旦”一词才逐渐用来专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田家元旦(作者: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
“元”,谓“始”,乃开始、第一之意;“旦”是象形字,“日”代表太阳,“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元旦”两个字合起来,意味着初始之日,一切从新。
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南朝·钟嵘《诗品•序》
元旦是春气勃发的节候。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作为一年之始,新岁春气勃发、万物萌动,文人墨客纷纷在元旦这天泼洒笔墨、写诗感怀,跟着自然的律动,歌以咏志、诗以传情、舞以庆节,这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传统。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日遥。
——南朝梁·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八》
元旦是普天同贺的庆典。大量的元旦朝贺诗描述了新年庆典的情景。南宋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 卷六》中即有“元旦朝会”的相关记载,详细介绍了诸国使臣入宫朝见时的衣着打扮,及节日期间举办的宴饮、射箭等活动。
奕奕祥光报令辰,融融淑气转洪钧。开门聊自占风色,展刺先欣见故人。
晴日笑谈惊隔岁,暮年光景喜逢春。桃符历日年年事,一度相看一度新。
——明代·文徵明《元旦书事》
元旦是万象更新的见证。对国人来说,元旦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新年的阳光会驱散过去一年的不如意,万事尽可期待。即使诗人已到暮年,与老友相逢仍能笑谈新年气象,描写春节的元曲,将桃符和年历看作新年的见证。,
一首元曲诉衷肠
文坛名作中,被读诵最多的是唐诗宋词,民间戏说最闹热的是小说名著,唐代众诗人,诗中仙佛、词家哲圣,散文八大家,四大小说,红楼解梦,无不影响深远,代代传颂。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 也。白朴元曲集 驻马听 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总称,由金元之际随着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而带来的新乡土文化与中原的词曲文化相结合而成。
从元曲中可以窥见,元代文人各自人生路径所爆发的种种情感,娟娟笔墨、嘤嘤歌声中,可以深切体会道他们处于一个盛大而混乱的时代所爆发的生命狂想。
对于匆匆而去的人生而言,因一切向往而产生的温馨与美好,因一切专注而产生的哀怨与疯魔,因一切痴狂而产生的荒唐与罪恶,无不让人感到怜惜、肃然和庄重。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体会那清幽的墨香和黯然的味道。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这是白朴的《阳春曲·知几》。
白朴之所以产生退却的想法,既有父亲仕途的郁郁寡欢,也有前人榜样例子作铺垫,汉时张良在辅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全身而退,范蠡助越王灭吴后,远离江湖。
对于死亡,白朴亦表现出,有别于芸芸众生般人间清醒。81岁那年,白朴觉得生命已无可眷恋,便挑了一个吉日,走向家门外的一处深山,一面唱着忧伤的曲调,一面向树林深处走去。那天,天上云雾格外浓郁,树木、人影皆不可见,只能听到树林深处隐约传来的悠扬曲调,一阵狂风吹过,云雾散去,人影安在?白朴,就此消逝在人间。
元曲描写春天的诗歌1:阳春曲·春景 胡祗遹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元曲描写春天的诗歌2: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
不显达时,笑汲汲营营者太清浅,该隐退时,道自己太多情。显达、隐退两厢里皆不要,说归去当真归去,悲情的白朴,是半刻都不愿在人世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