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为什么是白话,元曲是什么

编者按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元曲是什么,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

编者按

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元曲是什么,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刊今天特邀三位学者结合自身诗词研究和创作的体悟,分别从诗歌的语言艺术与文化内涵、语言创新以及修辞手段等层面,讲述诗歌国度的诗意传承。

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刊今天特邀三位学者结合自身诗词研究和创作的体悟,分别从诗歌的语言艺术与文化内涵、语言创新以及修辞手段等层面,讲述诗歌国度的诗意传承。

元曲是白话文。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窦娥冤》就属于杂剧。杂剧就是戏剧啊,唱戏怎么可能用文言文,老百姓听得懂吗?元曲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这种文艺形式本身就是民间流行,服务于几乎全文盲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传统源远流长,遗产丰厚。无论创作、欣赏,还是批评、接受,诗歌一向都是中国文学长河的主流正脉。不学诗,无以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方式,诗性智慧渗透在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是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性民族。诗性语言,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彼此呼应,构成中国诗歌体用不二的整体。

1.一切语言的内核都是诗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诗歌尤其如此。中国诗歌的许多概念,在西方缺少相应的语词,如意境、滋味、兴趣、风神、气象,其根源即在于语言。所以朱自清在《诗的语言》中指出:“本质而言,诗歌不过是语言,一种纯语言。”一切语言的内核都是诗,而汉语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因为最适合情兴和意境的生发,若干汉字组在一起就能展现出朦胧、象征、暗示、含蓄等艺术魅力。

比如罗隐的《登夏州城楼》:“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两行诗、两组意象,密集排列,缺少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西方读者往往不知所云。可是,若给关键的“唐”“晋”二字,增补一些背景知识和联想,意象和情思就会随着两句之间的互文关系,行云流水般渗透出来。

这里要引入一个诗家语的概念,即由于字数、格律和声韵等限制,诗家所特有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于散文等其他文体,往往更趋精练含蓄,语句叙述则变化多端,经常有跳动性。

读者在2021广州新年诗会现场参观。许建梅摄/光明图片

比如运用互文,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白居易“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运用紧缩,把两句的意思压缩到一个诗句里,其间的关系留给读者体会,像王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还有活用,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孟浩然“风鸣两岸叶”(《宿桐庐江》),王维“郡邑浮前浦”(《汉江临眺》),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散文也经常使用词类活用这一修辞手段,但远不如诗词用得普遍。

更普遍的是运用省略,比如,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两句之间省略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白居易“上穷碧落下黄泉”“钗分一股合一扇”(《长恨歌》),“下”“合”后承上省略动词“穷”“分”;杜甫“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香雾”“清辉”后省略谓语。还有上下句之间语意须互相补足的,称“交互省”或“会意省”,如孟浩然“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山中问答》),从答话可推知问话内容;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实际是说,昔闻洞庭湖上有岳阳楼,今登岳阳楼观洞庭湖。

还有错位和倒装,比如杜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啄馀鹦鹉粒”应为“鹦鹉啄馀粒”的倒置;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把本应在句前的“不缘”“应是”插入句中。而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香积寺》),正常顺序应为: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经倒装,泉声、日色更为突出,显得有声有色。

元曲为什么是白话

又如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一联,实际语序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因浣衣女子归来,才会在竹林外传来说笑之声,因渔舟顺流而下才会使河面上的莲花摇曳纷披。但仔细琢磨,王维诗句本意又不仅如此,其意蕴比现实生活中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可以理解王维是先闻其声再分辨声音的来历和原因,先见其形再体悟莲动的起因。因此,其中既有平仄的安排,也有内容的斟酌。

2.诗歌是文化的一端

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现代白话新诗,中国的诗歌语言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嬗变演化、发展创新,形成千姿百态的不同脉络和流派。其间,语言之体与文化之用,内外交相影响,互为两翼。

是文言的,与诗词一样有曲牌的。

诗歌的发展,既受到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如镜子一样,反映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光辉。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文化哺育一代诗歌。中国诗歌的发展,既源自内在语言形式的演化,也受制于不同时代政治生活、经济基础等硬背景的变化,而以文化心理为代表的软实力,正是其间起到重要作用的桥梁。

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其间的反映、影响关系,有如水洒在地上,浸湿附近的土壤是水的本性,但被浸湿的程度则需要视土壤情况而定;又如发光体与反射体,在合适的时候,还会相互映衬。文化影响诗歌、诗歌反映文化的程度,有的较快,有的较慢;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隐晦,有的显露,有的含蓄;有的变形,有的变质;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元的;有的是支配,有的是渗透;有的断章取义,痕迹俱在,有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的文化内容可以直接入诗,有的则需要通过作家的中介、过滤。有的是影响,有的则只是暗合;有的是交叉,有的只是平行;有的具有事实联系,有的只具有精神心智上的共通。因此其间未易轻断因果,只宜摆明条件。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举办。新华社发

元曲为什么是白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苏轼通过2700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展现出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对苏轼诗歌产生直接深刻的影响,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也反过来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这两种精神。

在北宋文化议论精神的影响下,苏轼诗歌反映出尚理的主动趋向,适时而深刻。苏诗中的议论俯拾即是,或全诗纯乎议论;或前面抒情叙事,咏物写景,篇末发表议论;或议论与抒情叙事、咏物写景交替穿插;或几种写作手法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方法的多种多样和变化万状使苏诗中的议论视野开阔,容量宏大,雄深博辩,气象万千。其议论的题材大到宇宙时空,小到鸟兽虫鱼,广到社会人生,狭到碑刻古玩,雅到诗书画艺,俗到接物处世,近到花草木石,远到海外仙国,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其绝人处,在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赵翼《瓯北诗话》)苏诗以后,议论成为有宋代诗歌新的审美风尚。

以语言为体、文化为用的中国诗歌,尽管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尚未止步,其生命仍在不断变化生长,继续“昭烛三才,辉丽万有”(锺嵘《诗品序》)。

曲嘛,就有点像地方戏,题材很杂,语言最为白话,所以比较浅显通俗,自然不是文艺青年们的最爱。元曲内容:分为散曲和元杂剧。散曲,顾名思义,作为演唱之用。内容通俗,句式灵活。著名的有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元杂剧。

回顾中国诗歌的历史,每一种体裁都有萌生、发育、成熟、衰老的历史。中国诗歌史,就是各种诗歌体裁和样式起承转合的生命史。从《诗经》之诗,到歌诗之诗,到《诗品》之诗,到诗余之词;由狭义的以齐言为主要句式的韵文,衍为广义的诗词曲等多种样式,涵盖乐府、五七言(还有四言、六言、九言和杂言)、古体和近体(包括律诗和绝句),以及新诗等,历经以赋为诗,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复古为革新,变文言为白话等各种翻新,诗体不断有新风尚,诗篇不断有新物什,诗人不断有新思想,诗论不断有新境界。

只要有人类的存在,诗歌就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深信,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

科举是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区别的主要原因。文言文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章体,主要用作科举应试、奏章等正式场合;而白话文,在之前主要用作非正式场合。元曲和明清小说,是文言文和白话相间的,这些是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到了。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31日05版)

于是便有了古文运动。今人在学习文言文时,偶或感觉诗词比古散文更接近白话,一是因为诗词是用来传唱的,吸收了很多当时的口语词汇,易懂好记;二是受格律限制,其句式变化较多,但古诗词仍然是文言,其文言现象一脉相承。

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13:40
下一篇 2023年04月10 07:06

相关推荐

  • 颐和园的诗句,颐和园写景作文500字

    颐和园之谐趣园记游(七律○仄起)王浴海绿砌澄堆柳挑鞭。楼台殿阁彩廊连。知鱼亭畔观红鲤。澹碧厅前赏翠钱。泉下琴鸣叠磴曲。鸟吟情动抱竹轩。臥桥萝径通幽苑。水魄山魂纳丽园。谐趣园:模仿无锡惠山寄畅园建造,原

    2023年05月14 249
  • 宋词唐诗元曲诗经排列顺序,诗经,元曲,唐诗,宋词按顺序排列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体裁:表格:文学体裁按时间顺序: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简释代表作内容或摘录所以正常的排序应该是:诗

    2023年04月20 244
  • 能开二月花全诗,能二月花是哪首诗

    唐代有一首很有名的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诗,也是一个谜面,它的谜底是“风”。风可以吹落晚秋的树叶,风可以吹开早春的鲜花。风吹过江面时,能二月花是哪首诗,掀起千尺巨

    2023年05月20 308
  • 带东字的诗句,带东字美好寓意的诗句

    01、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欧阳修《浪淘沙》0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03、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苏轼《东栏梨花》0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023年04月24 237
  • 描写七夕的诗句是什么,七夕写的是什么节的诗

    今天是七夕佳节,相传牛郎织女在这一天鹊桥相会。佳节读好词,诗词君整理了77句七夕诗词,句句柔情,字字珠玑,最适合今天读。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2、金风玉露一相

    2023年05月24 250
  • 江清月近人全诗,江清月近人

    一个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大诗人孟浩然,一个是“诗圣”杜甫。当年孟浩然在江边写了首经典之作《宿建德江》,36年后杜甫忍不住随手模仿了一首《漫成一首》,最后这首诗也成了一篇名作。孟浩然在年少时隐居鹿门山,

    2023年04月13 233
  • 表示思乡的诗句,关于思乡之情的古诗100首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钱钟书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的一生一开始为了自由而踏上旅途快要到达

    2023年04月23 304
  • 有关爱情的诗句,古人表白最浪漫的诗句

    爱情,是诗词中最普遍的主题。三千多年前,《诗经》中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千年后,纳兰容若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爱情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卓文君为爱私奔、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2023年05月26 251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全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意思

    壹一生一代一双人【原诗】出自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化用】纳兰性德在《画堂春》中化用: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出自南宋诗人晏几道的《临江仙》。全诗如

    2023年05月21 233
  • 光开头的诗句,光开头的七字诗

    夏夜最美丽的风景,莫过于萤火虫了。寂静的夏夜,晚风吹拂,光开头的七字诗,踏进静谧的森林,惊起星星点点的萤火之光,展现出独属夏夜的宁静和美妙。萤火虫一闪一闪似繁星,点亮夜空。夏夜最美的风景,古诗词里的流

    2023年06月06 254
  • 寒雨连江夜入吴全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全诗意思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唐诗宋词品鉴的第313首古诗词《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王昌龄其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

    2023年04月22 303
  • 和竹有关的诗句,竹的古诗大全300首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竹子,竹的古诗大全300首,古代文人墨客从不惜溢美之词,古诗文当中也留下了大量咏竹的诗词。苍翠竹林,青青我心。一竿修竹,数点芭蕉,伴你良宵!让我们一起品读“竹”的诗

    2023年04月30 22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