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为什么是白话,元曲是什么

编者按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元曲是什么,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

编者按

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元曲是什么,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刊今天特邀三位学者结合自身诗词研究和创作的体悟,分别从诗歌的语言艺术与文化内涵、语言创新以及修辞手段等层面,讲述诗歌国度的诗意传承。

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刊今天特邀三位学者结合自身诗词研究和创作的体悟,分别从诗歌的语言艺术与文化内涵、语言创新以及修辞手段等层面,讲述诗歌国度的诗意传承。

元曲是白话文。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窦娥冤》就属于杂剧。杂剧就是戏剧啊,唱戏怎么可能用文言文,老百姓听得懂吗?元曲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这种文艺形式本身就是民间流行,服务于几乎全文盲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传统源远流长,遗产丰厚。无论创作、欣赏,还是批评、接受,诗歌一向都是中国文学长河的主流正脉。不学诗,无以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方式,诗性智慧渗透在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是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性民族。诗性语言,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彼此呼应,构成中国诗歌体用不二的整体。

1.一切语言的内核都是诗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诗歌尤其如此。中国诗歌的许多概念,在西方缺少相应的语词,如意境、滋味、兴趣、风神、气象,其根源即在于语言。所以朱自清在《诗的语言》中指出:“本质而言,诗歌不过是语言,一种纯语言。”一切语言的内核都是诗,而汉语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因为最适合情兴和意境的生发,若干汉字组在一起就能展现出朦胧、象征、暗示、含蓄等艺术魅力。

比如罗隐的《登夏州城楼》:“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两行诗、两组意象,密集排列,缺少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西方读者往往不知所云。可是,若给关键的“唐”“晋”二字,增补一些背景知识和联想,意象和情思就会随着两句之间的互文关系,行云流水般渗透出来。

这里要引入一个诗家语的概念,即由于字数、格律和声韵等限制,诗家所特有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于散文等其他文体,往往更趋精练含蓄,语句叙述则变化多端,经常有跳动性。

读者在2021广州新年诗会现场参观。许建梅摄/光明图片

比如运用互文,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白居易“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运用紧缩,把两句的意思压缩到一个诗句里,其间的关系留给读者体会,像王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还有活用,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孟浩然“风鸣两岸叶”(《宿桐庐江》),王维“郡邑浮前浦”(《汉江临眺》),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散文也经常使用词类活用这一修辞手段,但远不如诗词用得普遍。

更普遍的是运用省略,比如,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两句之间省略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白居易“上穷碧落下黄泉”“钗分一股合一扇”(《长恨歌》),“下”“合”后承上省略动词“穷”“分”;杜甫“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香雾”“清辉”后省略谓语。还有上下句之间语意须互相补足的,称“交互省”或“会意省”,如孟浩然“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山中问答》),从答话可推知问话内容;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实际是说,昔闻洞庭湖上有岳阳楼,今登岳阳楼观洞庭湖。

还有错位和倒装,比如杜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啄馀鹦鹉粒”应为“鹦鹉啄馀粒”的倒置;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把本应在句前的“不缘”“应是”插入句中。而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香积寺》),正常顺序应为: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经倒装,泉声、日色更为突出,显得有声有色。

元曲为什么是白话

又如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一联,实际语序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因浣衣女子归来,才会在竹林外传来说笑之声,因渔舟顺流而下才会使河面上的莲花摇曳纷披。但仔细琢磨,王维诗句本意又不仅如此,其意蕴比现实生活中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可以理解王维是先闻其声再分辨声音的来历和原因,先见其形再体悟莲动的起因。因此,其中既有平仄的安排,也有内容的斟酌。

2.诗歌是文化的一端

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现代白话新诗,中国的诗歌语言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嬗变演化、发展创新,形成千姿百态的不同脉络和流派。其间,语言之体与文化之用,内外交相影响,互为两翼。

是文言的,与诗词一样有曲牌的。

诗歌的发展,既受到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如镜子一样,反映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光辉。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文化哺育一代诗歌。中国诗歌的发展,既源自内在语言形式的演化,也受制于不同时代政治生活、经济基础等硬背景的变化,而以文化心理为代表的软实力,正是其间起到重要作用的桥梁。

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其间的反映、影响关系,有如水洒在地上,浸湿附近的土壤是水的本性,但被浸湿的程度则需要视土壤情况而定;又如发光体与反射体,在合适的时候,还会相互映衬。文化影响诗歌、诗歌反映文化的程度,有的较快,有的较慢;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隐晦,有的显露,有的含蓄;有的变形,有的变质;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元的;有的是支配,有的是渗透;有的断章取义,痕迹俱在,有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的文化内容可以直接入诗,有的则需要通过作家的中介、过滤。有的是影响,有的则只是暗合;有的是交叉,有的只是平行;有的具有事实联系,有的只具有精神心智上的共通。因此其间未易轻断因果,只宜摆明条件。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举办。新华社发

元曲为什么是白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苏轼通过2700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展现出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对苏轼诗歌产生直接深刻的影响,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也反过来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这两种精神。

在北宋文化议论精神的影响下,苏轼诗歌反映出尚理的主动趋向,适时而深刻。苏诗中的议论俯拾即是,或全诗纯乎议论;或前面抒情叙事,咏物写景,篇末发表议论;或议论与抒情叙事、咏物写景交替穿插;或几种写作手法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方法的多种多样和变化万状使苏诗中的议论视野开阔,容量宏大,雄深博辩,气象万千。其议论的题材大到宇宙时空,小到鸟兽虫鱼,广到社会人生,狭到碑刻古玩,雅到诗书画艺,俗到接物处世,近到花草木石,远到海外仙国,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其绝人处,在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赵翼《瓯北诗话》)苏诗以后,议论成为有宋代诗歌新的审美风尚。

以语言为体、文化为用的中国诗歌,尽管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尚未止步,其生命仍在不断变化生长,继续“昭烛三才,辉丽万有”(锺嵘《诗品序》)。

曲嘛,就有点像地方戏,题材很杂,语言最为白话,所以比较浅显通俗,自然不是文艺青年们的最爱。元曲内容:分为散曲和元杂剧。散曲,顾名思义,作为演唱之用。内容通俗,句式灵活。著名的有马致远,代表作天净沙秋思 元杂剧。

回顾中国诗歌的历史,每一种体裁都有萌生、发育、成熟、衰老的历史。中国诗歌史,就是各种诗歌体裁和样式起承转合的生命史。从《诗经》之诗,到歌诗之诗,到《诗品》之诗,到诗余之词;由狭义的以齐言为主要句式的韵文,衍为广义的诗词曲等多种样式,涵盖乐府、五七言(还有四言、六言、九言和杂言)、古体和近体(包括律诗和绝句),以及新诗等,历经以赋为诗,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复古为革新,变文言为白话等各种翻新,诗体不断有新风尚,诗篇不断有新物什,诗人不断有新思想,诗论不断有新境界。

只要有人类的存在,诗歌就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深信,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

科举是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区别的主要原因。文言文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章体,主要用作科举应试、奏章等正式场合;而白话文,在之前主要用作非正式场合。元曲和明清小说,是文言文和白话相间的,这些是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过渡。到了。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31日05版)

于是便有了古文运动。今人在学习文言文时,偶或感觉诗词比古散文更接近白话,一是因为诗词是用来传唱的,吸收了很多当时的口语词汇,易懂好记;二是受格律限制,其句式变化较多,但古诗词仍然是文言,其文言现象一脉相承。

上一篇 2023年04月12 03:41
下一篇 2023年04月12 12:33

相关推荐

  • 环保诗句,倡导生态环保的古诗词

    看三首古人写的环保诗宋代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天光云影共徘徊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绿色环保5.铸绿色环境诗句1,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2、植树

    2023年04月09 276
  • 春风十里不如你全诗,阳春三月芳菲尽,最美人间四月天

    “春风十里不如你”是杜牧写的?“一人饮酒醉”是李白的原创?……诗人们纷纷自证清白:这话真不是我说的。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句诗出自冯唐的手笔。因为春风十里四个字。许多人把这句诗误会成

    2023年05月13 283
  • 古诗竹石的意思,古诗竹石读后感100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竹石》。竹石意思:从石头里长出来的竹子紧紧地咬定青山不放松,将自己的根深深扎根石缝中。不管是风雨如何千磨万击,竹子的身骨仍非常坚劲,任凭天气刮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清代郑燮所作

    2023年05月13 253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什么

    “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能力有限。就像一棵树是成不了森林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坑害。“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

    2023年05月03 253
  • 江湖的诗句,江湖金句

    1.《任我行》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2.《侠客行》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

    2023年05月13 228
  • 情人眼里出西施上一句,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讽刺吗

    "情人眼里出西施"上一句是什么?很少人知道,却比这一句更经典"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句俗语,它的意思是说由于恋爱双方之间有感情,所以不论如何都觉得对方倾国倾城,国色天香。民间俗语在生活

    2023年05月26 266
  • 元曲包括杂剧和什么剧体,元曲包括杂剧和什么两种类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唐代盛行诗,宋代流行词。到了元代,产生了元曲。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元曲大大丰富了元代人的精神生活。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和宋词比较像的。我们见得最多的是散曲。今天,诗词君

    2023年04月10 243
  • 表达失望心寒的诗句,表达极度失望的诗句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2、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周邦彦《蝶恋花·早行》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4、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

    2023年04月23 265
  • 写落日的诗句,落日与黄昏唯美诗句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傍晚的落霞流光溢彩,绚丽多姿,是如此的美丽,落日与黄昏唯美诗句,恰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有着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宁静致远,也有张耒诗中“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

    2023年05月26 218
  • 你的月亮我的心下一句,你的月亮我的心下一句押韵

    文\郁达夫××兄:突然间接着我这一封信,你或者会惊异起来,或者你简直会想不出这发信的翁某是什么人。但仔细一想,你也不在做官,而你的境遇,也未见得比我的好几多倍,所以将我忘了的这一回事,或者是还不至于的

    2023年05月29 277
  • 元曲三百首全译好的,元曲三百首常见的

    本书简介《元曲三百首全解》作者史良昭,字穆俦,江苏武进人。1947年生。1981年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研究生毕业。上海古籍出版社二级编审。本书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

    2023年04月19 292
  • 关于朋友的诗句,写朋友深厚友情的诗句

    有人说,童年的朋友,如同童年的衣裳,长大后,不是不愿意穿,而是无可奈何了。写朋友深厚友情的诗句,很多时候也是这样,不是我们不想去经营友情,而是一旦我们被“我很忙,你走开”这样的潜台词击中,就只能灰溜溜

    2023年06月06 225
关注微信